指向思维素养的益智课程建设与实施
2021-08-27吕文晓杨仁广
吕文晓 杨仁广
摘 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现实和重要的使命与内容,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遵循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为目标,将思维素养培育渗透到课程中,探索益智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益智思维课程资源,构建体系化益智思维课程,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思维素养;益智课程;益智思维教具
思维是育人的基石,无论是智力学习还是人际交往,思维能力至关重要[1]。思维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2]。当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大多依托学科教学,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体系化的课程依托、具体化的活动实践、可行化的评价实施。为推动学生思维素养的培育,我们以系统化的益智思维教具为教学活动载体,构建了体系化的益智思维课程,为学生提供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益智教学内容,并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之路。
一、益智课程建设的目标
(一)解决学生思维素养培养缺乏体系化课程实施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校普遍缺乏思维素养培养课程。益智课程建设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益智思维教具为载体,研究与构建基于益智思维教具、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益智课程。益智课程的编制坚持以学生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为核心,对益智思维教具进行分类,开展相应教具的教学实践研究,制订益智课堂的基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本校的益智课程体系。
(二)解决学生思维素养培养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訓练不够重视,无法将思维能力训练和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推进益智课程实施,重点是开展益智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形成应用不同益智思维教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同时,推进益智思维教具与不同学科教学的渗透与融合,把学生思维素养培养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打造一系列益智校本课程。
(三)解决学校缺少学生思维素养培养教师的问题
通过推进益智思维教具应用的培训、开展益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系列化益智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益智思维教具操作、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具备学科知识拓展能力的优秀教师。
(四)解决学生思维素养培养没有评价依据的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3]。受限于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的思维素养培养难以用量化的手段加以呈现和表达。我们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研究制订益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培养学生思维素养的结构模型,以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益智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实施方法
(一)整体推动,配齐配足益智课程开发的基础保障
我们实施区域整体推进的举措,建设益智思维实验室,并配备益智思维教具。益智思维教具包括基础配置模块(包含40种教具)和标准配置模块(包含80种教具)。每个模块都配有基础设施(如操作台、展示柜、存储柜等),为益智课程建设与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二)制度促动,出台《加强益智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推动学校开展益智思维实验室的应用研究,我们制订并出台了《加强益智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统一安排课程教学实践,保证将益智课程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的统一管理中,还要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施,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以提高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性体验。
(三)专业带动,编著《指向思维素养的益智课程设计》
益智课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为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项目组在反复调研和多方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编著了《指向思维素养的益智课程设计》一书,重点围绕思维、思维素养、益智器具、益智课程设计、益智课程设计案例等内容,为学校开展益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四)课题拉动,开展益智课堂与思维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为提高益智课程研究的层次和水平,组织学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以“数学思维活动实验室”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思维素养和创新思维方式为研究内容,我们研发了一大批可用于益智课堂与思维素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种子教师,也建立了一大批课题实验基地和特色学校。
三、益智课程建设的实施内容
(一)编写教材
针对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及素养究竟如何落到实处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思维教育教学理论和本地益智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编写了教材,介绍了思维、思维素养的含义,明确了思维素养的培育路径。这是通过实例展现思维素养培育的方式、方法,让教师在益智课程建设、益智课堂教学中,有参照、有指导、有抓手。
(二)编制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操作手册
为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每款益智器具的基本用法和思维训练重点,组织实施相关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我们根据每款益智器具的突出特点,征集益智器具使用案例,汇总、编制了《益智课堂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益智器具操作手册》。指导用书基本涵盖了所有益智器具的使用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向各款益智器具所包括的引发思维刺激的条件和前提:在活动设计中,隐含破解该器具所需的思维策略和方法;在拓展练习中,将思维素养训练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相融合。
(三)推进益智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立足“益德”“益智”“益情”“益体”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涵盖巧解、巧放、巧推、巧算、巧组、巧拼六大系列,深挖益智器具中蕴含的思维训练点、学科知识和人文因素,探究益智器具操作与思维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以“务实、有效、提升”为基点,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范本。益智校本课程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典型的问题初始情境,丰富的层级拓展空间,充分的实物操作经验,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不依赖于特定知识的关系。加强益智教具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使益智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载体。
(四)构建独具特色的益智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益智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益智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益智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课堂研究三步法—浪漫阶段(自由拼摆)—精确阶段(探索思维的奥秘)—综合阶段(探索最佳路径),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原创思维。又如课堂“六三二”模式。“六”指的是课堂教学“六步法”:1.创建情境、激发兴趣;2.了解器具、明确规则;3.初步尝试、引发问题;4.分析点拨、解决问题;5.再次操作、探索規律;6.总结策略、拓展延伸。“三”指的是“三观察”:1.观察学生的原创思维,并加以保护和发展;2.观察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观察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之引导与提升。“二”指的是“二及时”:1.教学后及时反思自己的策略,整理教学亮点;2.及时进行团队分享。此外,益智课堂“三课型”[认知训练课(主要研究巧放、巧拼系列器具),推理判断课(主要研究巧推、巧算系列器具),逻辑分析课(主要研究巧解、巧组系列器具)]给更多的实验学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基本策略:一是要想讲清楚,必须玩明白;二是要想玩明白,必须挖节点;三是要想清节点,必须抓思维。我们还确定了三种课型的基本运行模式:先玩,再破节点,再反思总结思维策略。同时,逆向又形成了器具的“三步研磨模式”:先弄清器具隐含的思维特点,再找到器具玩成功的关键节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
(五)组织开展精彩纷呈的学生益智活动
组织开展“益智游戏小明星选拔”“益智游戏大赛”“益智游戏考级”等一系列活动,在培养学生思思维素养的同时,鼓励学生“思创”起来。如开展的“育英杯”益智达人挑战赛、“益智花开周”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使他们思维得到了训练,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举办“一班级一器具”特质班与创意班评选活动,让智慧在指尖绽放的“年级器具展”活动,还有“智慧大比拼”挑战赛、“动静态活动分区”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展示出多彩的生命力。一些学校还举办了“益智器具擂主争霸赛”“益智器具科技节”等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大显身手,充分表现自己,在求知中获得成功感,在竞赛中获得自豪感,在思维训练中得到心灵的快乐和满足,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这些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的提升。
(六)汇聚系列化益智课程资源
我们的资源建设成果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已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益智校本课程器具教学微课,并编制了“益智游戏总动员”视频辑录,还专门制作了大型益智活动集萃及“益智运动会”主题展览。此外,许多学校还编制了益智文化长廊图片集、师生作品集、学生益智课堂作业集、学生思维导图集、学生益智成长随笔和益智小故事集、学校益智校本教材等。这些益智教学资源的开发有效促进了益智教育资源体系的建设。
四、益智课程建设的反思及建议
益智课程建设在打破传统意义上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依托于学科教学的固定模式的同时,通过增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与常规学科课程的融合、课后独立训练实施等形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落实于具体益智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与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了学生的心理机能,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积极的情感。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益智课堂与学科教学难以融合,学生难以把益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迁移运用到学科学习中,益智器具不能作为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得以利用。二是益智课堂教学实践中“玩”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学校仍未领悟和理解益智课堂课题的核心内涵、益智课堂教学的本质及价值取向,还停留在“教具”“玩具”层面。教学中教师教的也只是玩法、解法,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动手操作活泼灵动,却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也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三是益智教师对益智器具的研究有待深入,部分教师对益智器具功能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容易过分突出器具的某些功能特性,忽视它背后蕴含的思维教学价值功能。对学生分类、归纳、迁移、推理、想象等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够,这主要源于教师对益智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没有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不可能得到具体的贯彻和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益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着眼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总结、归纳和反思益智课程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提炼出适合学校特点的独特模式或特有类型,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研究范式,逐步从“玩”和“解”的层面上升到“思”和“融”的层面,对益智课堂教学进行精磨细打,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转变为静悄悄的、留有空间的思维课堂、创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玉国.儿童数学经验与思维素养的辩证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4):93-94.
[2]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18(3):129-135.
[3]林崇德,胡卫平.四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