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1-08-27王丹
王丹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旅游业也呈现出迅猛增长趋势,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快速增长且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为了培养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为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28-02
一、引言
我国本科旅游专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始,以杭州大学招收首届旅游专业学生为标志。近40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通过建立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突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我国旅游管理以及旅游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40年里取得一定发展,同时也面临较为严峻的现实挑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旅游行业就业的人数不足,高等教育在旅游业中所占比例偏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成正比,所以,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二、应用型本科与产教融合
(一)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也是一种将本科教育同高等教育密切联系起来的教育形式的探索。2015年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要适应和引导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整合高校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围绕“应用”这一主题构建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要重视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的社会功能,积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当前,高效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实践,是新时期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趋势。
(二)产教融合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政策及措施。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指出加深职业教育变革,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把职业人才的培养与产业需要相结合,培养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的主体竞争力。2019年10月,教育部明确了国家产学研一体化试点正在进行,实现产学研结合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即需求人才。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而产教融合就是企业融合到学校的人才培养里来。[1]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产业创新进步协同产业经济高水平进步的战略性举措。
(三)两者间的关联及相互作用
应用型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现其跨越式的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强化企业服务意识,以专业产业为背景,建立“双师双能”师资队伍,从企业引进具备一线工作经验的员工到高校承担实践学习课程的导师,推动多元化师资的构建。其次,要把尖端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最后,通过产业融合和教学成果的转换,把本科教育的教学成果转变成实际生产力,最后实现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以及人才链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一门重视实践学习能力的专业,也是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变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最能突显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点。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类授课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旅游管理专业应培养“厚根基、宽口径、重运用”的专业人才。[2]因为我国的旅游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近些年来,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学科都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但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未能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特色和优势不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施设备不齐全、实践教学方式落后,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很难取得突破。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内容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参与课程的设置很少,课程体系不合理。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现状看来,例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理论科目课时占比较大,模拟导游、景区开发等实践性课程课时占比较少。虽然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了相应的学分,但抓数量未抓质量,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三)实践教学保障不够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学习一般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训主要是在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实操演练,实现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但受到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立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导致教师上课只能在教室单一演练甚至仅是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学生无法及时进行实践操作。
校外实践通常分成专业见习及专业实习,但是旅行社、景点、旅游公司等可以提供的工作岗位太少,导致只能是在校外实习。主要的实习集中在餐饮、客房、前台、健身中心等经营服务性部门。在核心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也没机会到每一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所以校企合作过于形式化。这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的效果和培养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双师型”师资匮乏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决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职老师大部分都有较高学历,且不少是从历史、地理、经济等专业转型过来,大都是“半路出家”。部分老师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缺乏有关工作经验,很难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在短时间内难以承担起实践教学工作。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培养师资定位不准确,引进人才的来源单一,教师培训体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3]。企业里具备高级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却常常由于学历因素无法达到学校人才引进的标准,难以引进。
(五)教學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质量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也在顺应改革需求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前进。目前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一些缺陷,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规范、方法过于单一、评价体制不完整等,使得评价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旅游教学改革的趋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前提下,还要具备相当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在加强产教融合的同时,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为推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一)明确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专业,它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应用型专业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训练。在笔者看来,应用型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着眼于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用理论教育的先进性和产业实践创新精神,形成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培养具备高职业素养,又具有创新理念、实践运用能力,毕业之后可从事旅游产业的运营管理,胜任旅游产业中相关经营与管理岗位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为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在旅游相关企业实践课程的课时总量,将其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来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方式与实践课程的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明确意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当下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结合高校本身优势和具体教学水平,设置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三)完善软硬件保障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经费投入,加强对学校实习基地的管理。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在学校创建工作室、实践学习基地,积极开展生产性实习,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活动,实现校企间物资、设施、人才等各领域的资源共享,实现大幅度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成效。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大学本科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要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老师的应用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送出去”就是在高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师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将专业教师派到各旅行社企业、景区、星级酒店,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操作方法,真正成长为集教师和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引进来”即聘请企业兼备学历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在教学中激发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例如,将从事过高级酒店一线管理或具备丰富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学校任教,高校可以特设实训实践指导教师岗位,允许高校依法自主聘任兼职教师。[4]
(五)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要实现有效的实践教学,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准确地掌握实践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稳扎稳打。高校要制订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体系,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强化对学生校内外实践学习的指引及监管,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实施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院系考评、教师互评、学生考评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帮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刻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增强师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着重评估后建设,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起到推动作用,更高效地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担。旅游管理专业要着眼于旅游产业的实际需要,深化旅游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不断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努力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为推动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性高质量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辉,毛金凤.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1):210-212.
[2]苏琨.“双创”能力下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7-18.
[3]祝成成.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广东化工,2020(1):197-198.
[4]范晓梅,贾渝彬,柳瑞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