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1-08-27赵毅
赵毅
[摘 要] 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需要积极采纳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适应新常态,迎接新的教育要求,努力做到将教育理念阵地化、个性化以及多元化。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依旧较为严峻,一些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但是个人素质、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爱国观不强,因此主要就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期望通过具体的改善方案和策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关 键 词] 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0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必然更加强烈,高校教育也必须将注意力逐步转移至高校高等人才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中,这样才能避免专业人才的流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过于薄弱,爱国意识不强,个人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各项心理素质也都有待提升,面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须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
一、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资源多元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的生产力逐步由低廉的成本劳动力转为人才创新驱动力,这其中诞生了很多新的思想政治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出现多元化现象[1]。如现在我国很多高校都提倡创业教育、自主创新教育以及创业道德教育,这些教学资源的补充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完善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在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高校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矛盾,鼓励学生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二)坚定党的领导
目前,高等学府需要提倡学生坚定党的领导,将其余思想文化作为补充和了解。高等学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文化都在这里进行碰撞和交流,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学校依旧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目前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及邪教披着华丽的外衣,诱惑高校大学生反对党的领导,干扰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妄图误导大学生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思想,高校一定要严格查出,必要时采用强制手段和寻求法律帮助对这些不良思潮进行打压。
(三)改革深水区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正处于深水区,首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社会矛盾,少部分学生的思想过于激进,一味地追求金钱至上或者权力至上,这样的不良社会思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另外,一些教师也存在以偏概全的教育理念,忽视了一些必要的现代化社会思潮,过于依赖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和思想传播模式,这也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不高。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化,社会上的消极新闻不断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思想情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更难开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主流思想不坚定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流思想还不坚定,一些高校依旧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专业领域之中,忽视了校内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校虽然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但是没有将具体的细节内容落到实处,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依旧过度依赖课堂活动,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强,判断能力也不会得到提升。另外,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冲击,现在一些国外文化不断侵蚀学生的意识形态,一些学生出国留学并且不回国的学生数量比例较大,受到西方意识的冲击,高校没有积极做好防御工作,这也就导致很多错误的思潮理论在高校不断传播。此外,学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工作不明显,学生即使是修习了思想政治课,依旧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意义,甚至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价值,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意识薄弱。
(二)教育内容理论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鼓励学生将思想政治理念应用于生活之中。但是目前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很多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上基础的理论知识内容,对学生个人的行为意识以及思想表现不进行考核,这也就出现了一些高技术人才没有坚定的爱国情怀,最终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2]。另外,过于严苛的理论考核会让学生不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的思想教育内容,会让学生出现抵抗心理和叛逆心理,最终学生会出现旷课现象。思政教育也没有贴合青少年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以及认知能力,教师即使理论知识传播得再好,学生也无法理解和消化,没有办法在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育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过于单一,教师依旧采用口述的教学方式,没有丰富的课堂教育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一节大课接近两个小时,教师可能讲述大量的课本内容,师生都在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对学生主流意识的培养没有过多的价值。现在很多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没有课后交流,学生即使存在疑惑也无法找到教师进行解答。另外,学生缺乏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无法对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判断,学生也许认为社会生活是简单并且美好的,一旦遭受打击可能会出现一蹶不振或者自我放弃的现象,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具体落实的内容。
三、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教育理念陣地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坚持主流的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让学生意识到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党必然会带我们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高校一定要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传授我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内容,稳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新阵地。其次教师还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需要仔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面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教育。如新常态下鼓励新一代大学生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化,学校完全可以提倡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注重给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针对一些具有典型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生学校要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面对差异化的学生,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差异化发展,针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发展诉求,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人成长规律,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教育内容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服务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无论是对知识还是对人际交往的需求都是广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深度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找准大学生关注的内容,并且以这些内容作为切入点进行教育工作。由于每个学生对政治思想的理解都不同,因此教师需要着重把握好学术话语与学生生活话语之间的转换。目前党的很多号召以及主流政治思想都是围绕人民生活提出的,因此,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也不能脱离轨道,过于空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给学生普及一些实事案例和典型的事迹,让学生不要被报道中的负面新闻所影响,鼓励学生从这些负面新闻中找到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反思如果自己面对同样的状况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和判断,这样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被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
(三)教育手段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十分强烈,他们追逐个性和自由,具备独特的性格和影响力,因此,教师不能在课堂中一味地使用灌输式教育模式,要坚持在课堂中做到寓教于乐,将政治性、励志性和知识性融于一体,化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政治思想课堂中教师完全可以采用辩证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热点进行辩证分析,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调研、探索以及演讲等多项工作,学生也会随着话题的探索变得更加具备思辨能力[3]。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课堂内的知识上传到互联网之中,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和分析。现在有部分高校已经设置自己的抖音账号,他们会将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思想、主流政治思想等各类内容推送到抖音中,学生会在评论区进行积极评论和探讨,甚至还有部分社会人员进行补充和提建议,这样学生就可以听到多方面的声音,学生的思想政治判断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学生切身体会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学生也能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也会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更新,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学校都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认真探索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障大学生的思想与主流思想相吻合。
参考文献:
[1]李辉山.移动互联新常态下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34(5):140-144.
[2]杨继伟.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对策[J].新丝路(中旬),2019(1):1-2.
[3]温丽娜.新常态下外语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J].决策与信息(文教专论),201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