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战斗遗址保护研究

2021-08-27林玫伶胡贞贞王云飞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

林玫伶 胡贞贞 王云飞

摘要:雷神庙战斗遗址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实物和人文特色,本土文化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了重要的战斗遗址文化景观。随着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推进也使得战场遗址文化景观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保护中挖掘出当地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教育研究、军事价值等供后人参观瞻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文从文化景观视角探讨雷神庙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方法,旨在把新思维引入保护和复原遗址中,使雷神庙战斗遗址保护工作得到完善和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文化财富。

关键词:雷神庙;文化景观;战斗遗址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

1.1 文化景观的含义

文化景观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文脉,是在某个特殊的历史空间中基于人类长期活动而形成的景观、建筑、道路等的复合体,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

文化景观的定义是由印第安人提出的,逐渐演变成如今大众所熟知的定义。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解决本土的土地开发问题而强制剥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遭到印第安人强烈反抗,他们反复强调美国政府提供的“保留地”并没有他们原有地所具有的文化财产和精神财富。这个观念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文化景观概念——文化景观是联系人与自然的共同财富[1]。

文化景观的形成过程也是区域景观空间的建设过程。文化景观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持久而密切的关系。它是在人类活动介入自然的基础上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并为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有一种取之自然,而用之于生活的意味。文化景观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观,它既是人文精神、心灵和经验的纽带,同时又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综合体。它与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和意识形态都有所关联,同时它又包含一定的传统美学与艺术文化价值的相关内容,从而构成了文化景观特色,因此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的多样化和继承性。

1.2 战斗遗址的含义

战斗遗址是指某个历史时期的人们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基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势开展战争活动,从而留下了作战痕迹和物质遗存[2]。战斗遗址记录着伟大的烈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奋勇向前、不畏困难的历史,是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动力源泉,它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旅游价值。

1.3 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含义

战斗遗址文化景观是在自然风貌中附着人类的战斗活动而形成的景观自然风貌。它将景观结构中的有形和无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包括军事遗址实物,还包括与战争相关的军事文化、历史人物等非物质的意义[2]。战斗遗址文化景观被称为化石级别的景观,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建筑等特点和水平,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和人文内涵。战斗遗址得不到有效维护,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走向荒废罄尽的结局,所以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始终要秉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践,以促进我国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

2 我国战斗遗址保护及利用情况

2.1 雷神庙战斗遗址综述

雷神庙战斗遗址隐匿在牟平区的南王贺村四五十米外一片高耸入云的高楼里。这里本是积满尘世风霜雪雨的质朴而又庄重的四合院,院内有正殿、西院、东院和南倒厅,院落由砖石堆砌。这狭小而又宁静的院落曾经历过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战斗。

“七七事变”的爆发打破了这“仙宅”原有的安静。“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理琪同志在山东省委的指挥下组织起抗日队伍,1938年2月日寇占领了牟平区,理琪司令带领将士们顽强抵抗,历经了8个小时的激烈交战,最终取得胜利[3]。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也磨灭了日军嚣张跋扈的气势,鼓舞人民抗战终将取得胜利的信心。它像一颗种子随着胜利的春风,散播在胶东的土地上,为人民带来了希望,在这沧澜大地上谱写了新的征程。

2.2 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

如今,我国战斗遗址文化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逐渐规范起来,许多战斗遗址都受到了保护和发展,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能仅局限于文物保护这一层面,还需要注重从保护文化景观事件角度运用现代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等进行科学研究和保护。

雷神庙在康熙年间将东侧翻修改名为三清殿,在民国时期教书育人风气普及的背景下,雷神庙创办了雷神庙小学供周围的孩童学习知识,但雷神庙并不是都由雷神庙小学进行管理,在东院还有一个庙寺,由道士们打理。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雷神庙小学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随着人数的增加,学校因容纳不下学生,就对西院进行扩建和改造,以保证正常教学。雷神庙在这次改造中丧失掉了原来的风貌[4]。随着我国对战地文化景观保护的日益重视,山东省已将雷神庙战斗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神庙战斗遗址在政府的修缮治理中得到了保护和利用。雷神庙正殿还开设了陈列展,供各地的青年、党员参观瞻仰,推动了胶东的爱国教育。

2.3 战斗遗址保护利用策略和方法

梁思成先生提出“修旧如旧”,成为中国历史遗产保护的开创者,这个思想为之后《文物保护法》的“不可改变文物原状”提供了借鉴[1]。在对战斗遗址进行保护时,要与其历史、经济、文化、军事相交融,并进行合理利用,它不仅是一个战争过的区域,还是一种民族精神和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的底蕴。相关部门要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并落实到位,地方政府保护文物的规章制度整改要倡导奖惩制度,细化人员责任,提高人们参与保护历史遗址的使命感和自身社会责任感。對于一些战斗遗址我们可以设立博物馆或展览馆,以这种社会活动形式传递战斗遗址的精神,也借此保存重要历史,体现出历史与现代融会贯通,丰富生活,起到爱国主义基地的教育传播作用,响应国家的号召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从而达到利民惠民的效果。

要维护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就要在不改变原有样貌的基础上长期保持其独有特征,拒绝将其变得千篇一律、模式化。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尺度,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当地环境自我修复和完善的能力。开发战斗遗址文化景观可再生发展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各种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保护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保护战斗遗址文化景观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人们都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中人类活动与其密不可分,特定的文化特色影响着当地环境的形成因素,环境蕴含着当地文化发展及其形式,保护战斗遗址文化景观有利于维护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2.4 战斗遗址文化景观保护的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文化,表达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共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淡忘历史或难以与历史共情,而戰斗遗址文化景观中包含的人文、演变和抗争的历史、艺术和信仰等内容[1],都表达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这些文化特色的保留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对景观文化的保护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代表着人们对战斗遗址保护认识的不断进步。

3 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属性

3.1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雷神庙战斗遗址或多或少遗留着当时的部分历史文物。它们都象征着过去某个时期的历史见证、人物或事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代表着胶东地区的历史人文脉络,不管是有形的物质本体,还是无形的精神内涵,都是无法取代、不可替代的,它联络着历史与当代的情感,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见证。这些文物是不可逆的,一旦遭到破坏,即使得到了修复,其包含的情感和信息也无法完全复原。

3.2 历史的真实性

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能够客观反映出人类演变、地域特征和抗战历史,这种真实性表达了历史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处于特殊时期的民族为了生存和心中的大义不畏生死进行搏斗,这种英勇精神值得我们挖掘。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其中的奥义,才能在从中知道应该保护什么,应该怎么保护,才能感受到雷神庙战斗遗址的核心力量。

3.3 环境的多重性

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它是流动性和开放性的统一。雷神庙战斗遗址是环境的主体,周围环境、物体的不断挤压和渗透使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漫长的历史对它造成的影响使它与周围环境不断转换和过渡,造成环境的多重性。它将周围环境统一在自身的景观中,与当地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形成了开放的整体空间形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达到了视觉上的整体统一[5]。

4 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多重价值

4.1 历史价值

当地文化是证明历史文明的重要精神介质,它既能起到很好的观赏效果,也能起到宣传、传承当地历史的作用。雷神庙的战斗历史成了胶东抗战胜利历史中的重要节点,理琪司令员带领着将士被日军围困在雷神庙中,日军借助飞机作为掩护发起了频繁进攻,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将士们顽强拼搏击退了日军取得胜利,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画卷中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4.2 纪念价值

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有着广泛的纪念价值,它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从有形角度上雷神庙战斗遗址是以物质的形式而存在的,从无形的角度上看它是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它记录着我们的先辈“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物质形态的雷神庙战斗遗址为骨,以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为衣,形成具有当地纪念价值的景观空间。

4.3 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

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具有生态性,以周围环境、植物为烘托,营造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空间。它不仅可以作为当地景色让人赏心悦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让人实际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密不可分的,相关部门先是打造出一个能让人参与其中,拥有浓厚历史内涵的遗址公共场所[6],然后提高它的生态效益,带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提升与治理。

4.4 经济价值

雷神庙被设为烟台市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了许多爱国教育活动在此地举办,成了当地宣扬文化的名片,牵动地区旅游业发展,为革命老战区增添了新鲜活力,发挥了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最大价值,彰显了地域特色文化。但是,在拉动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各种因素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后代们留下宝贵的财富。

5 结语

把文化景观的概念运用到雷神庙战斗遗址的保护问题中,在保护过程中利用新思想和思维将传统形式融入地方文化和环境中,弥补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在保护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特色和文化,以当地人文作为整个空间的大骨架,全面展示出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价值,提高人民的参与度,创造多种景观形式,使民众可以亲身感受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景观的魅力和价值。对于遗址复原而言,要注重其环境状况,以及雷神庙战斗遗址作为文物的价值体现,应在保护遗址本身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不能一味地追求复原趋势,要从多方面保护遗址的韵味、意义和价值,提升遗址景观的整体艺术性和教育传播性,打造一个能吸引人、能顺应时代的战斗遗址文化景观,使雷神庙战斗遗址文化的景观保护规范更加完善、合理和富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82-87.

[2] 应振国.战场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3] 姜学会.胶东抗日第一战——雷神庙战斗[J].走向世界,2015(36):70-71.

[4] 牛立志,王淑海,刘传武.血染的风采——记胶东抗战第一枪遗址[J].城建档案,2007(07):29.

[5] 胡天君.园林景观环境整体性的多重设计维度[J].山东林业科技,2012,42(01):74-76.

[6] 时芳洁,裴雨飞,侯长志.基于多重价值维度的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79-81.

作者简介:林玫伶(199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景观。

胡贞贞(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景观。

王云飞(1996—),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景观。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试论中国博物馆建筑在文化景观构建中的作用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评估
“从历史走向未来——亚太地区历史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