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朱家峪民居中人文思想的分析研究

2021-08-27孙继国梁琪姜立杰张崔潇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文思想传统村落建筑装饰

孙继国 梁琪 姜立杰 张崔潇

摘要:经过600多年的历史变迁,济南市章丘区的朱家峪古村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其民居的营造与艺术特色呈现出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由于居民外迁,造成老村空心化,导致村内传统文化的活力丧失,手工技艺如木雕、石雕以及建筑营造的传承后继乏力;古建筑保护不周,拆旧建新,古建筑遭到破坏。为改变现状,本文通过对朱家峪现存建筑的形制、特征及内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人文思想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1 朱家峪村落状况

朱家峪古村位于济南东约45公里,在章丘区东南部。古村落村口往北约2公里是横贯东西的309国道。村落三面环山,东依东岭,西临笔架山,南面止于文峰山。据朱家峪村出土的陶器可证,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延绵不绝,历史悠久。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又改为“富山峪”。由于明代初年朱姓居民朱良盛迁徙于此,朱姓为当时国姓,所以改名“朱家峪”。600多年来,村民们顺应山势修建民宅、祠堂、学校、庙宇、桥梁、道路等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村落面貌。当地村民在老村北另辟新村,也使得古村的格局和风貌以及建筑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1]。

2 建筑中人文思想的体现

我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进行生产生活的封建国家,农耕文明对百姓的思想影响很大。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又受到儒家礼制思想和道家自然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鲁中地区独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氛围,而这些先人的思想与智慧也融入朱家峪民居建筑中。

2.1 崇文重礼的儒家思想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孔孟之乡”。朱家峪村自然也深受儒家教育理念的影响,村民十分重视教育,人才辈出。据记载,从清末至民国年间朱家峪的私塾达到了15处[2]。民国时期建成的山阴学堂是现存保留最完整的学堂,依地势建于高高的青石台基之上,与文昌阁毗邻。学堂为四进的四合院格局,沿院内中轴线可以从前厅走到北厅,双坡硬山式屋顶,灰瓦白墙。民国时期村内还建有女子学堂,朱家峪在章丘境内率先提倡女子教育,可谓难能可贵。

儒家思想中的礼制在朱家峪建筑中也得以体现,礼制是西周时期的典章、制度、习俗,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礼制的特征为尊卑有序,上下有别,这种特征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也体现在建筑中,大到紫禁城,小到传统民居都有尊卑等级的体现。朱家峪的民居建筑大都呈四合院式的院落布局,而四合院中蕴含的礼制是十分讲究的。以朱氏北楼为代表,整座建筑是一个典型的两进四合院,进门为影壁,进入主院后,坐北朝南的正房由家中长辈居住,位于院落的主轴线上,且体量最大;两侧为厢房,由儿女居住。朱氏北楼院内南侧建有两层倒座房,供仆人和客人居住,主次分明,体现了等级观念,也体现了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2.2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天人合一,天即自然,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道家的生态思想同样在朱家峪古村民居上有所体现[3]。

朱家峪古村落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南北走向的两山之间,形成了一个狭长的聚落,自村口向南地势逐渐增高,其民居建筑依地势而高低错落。以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这种村落布局充分利用了周围有限的土地,节省人力物力,顺应地势,人与自然达到了一个理想状态。以进士故居为例,为顺应山势,院落中出现了一高一矮两种标高,并以踏步相连接,上院是进士朱逢寅的藏书楼,下院为一个四合院,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了朱家峪人在民居建造中的聪明才智[4]。

在建筑材料选用上,朱家峪的村民也极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朱家峪民居的建筑材料大致分为草、木、土、石四种。当地人用茅草作为屋顶,茅草是朱家峪出产的黄草和白草;土遇水成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民居建筑的墙体用土坯砖建成,用麦秸和泥将墙面抹平,最后使用白灰抹皮,使得墙壁耐侵蚀,更坚固;屋顶则利用木构架支撑;石材主要用来建造墙基和墙裙。这些材料都是天然建筑材料,且廉价易得,当地人就地取材,使民居建筑无论在色彩上还是在肌理上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自然协调,形成了“草屋顶、土坯墙、石墙基、木架构”的建筑形式[5]。

2.3 祈福纳祥的民俗观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装饰品就已经出现。到了新石器时期,装饰意识在磨制石器与陶器的纹饰上体现出来[6]。陶器表面的花纹图案有几何纹、动植物纹、人物纹等,如马家窑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这些纹饰的灵感源于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图形样式,并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家峪的民居装饰大致可分为动物、植物及文字等题材。以进士故居为例,大门的木挂落上可以看到葫芦、莲花、牡丹、松树、蝙蝠、鹿等动植物纹样。在封建社会,百姓希望人丁兴旺、家庭幸福、长寿,便将这种美好的愿望通过装饰的方式表达出来[7]。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素来以花中君子著称,寓意清廉;石榴与葫芦都象征着多子多福;柿子则寓意事事如意,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有花开富贵的寓意;松树象征长寿,与蝙蝠和鹿表示寿、福、禄,蝙蝠通常以五只的形式表现,寓意五福临门;挂落上刻有“福”字和“禄”字等文字装饰。此外,朱家峪还有各种门窗花格也都有各自的寓意及祝福。这些图案装饰通常通过石雕、木雕、砖雕表现,朱家峪人将美好的愿景通过民居装饰表达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了民俗的质朴和趣味性。

3 古村落形态的价值研究

3.1 历史价值

朱家峪村历史悠久,据出土的陶器可证,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这对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村至今600多年来,村民们顺应山势修建民宅、祠堂、学校、庙宇、桥梁、道路等,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有极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助于建筑史和地域文化的研究。一民居家中的影墙又可做粮仓之用,极为考究,对研究古代鲁中山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3.2 艺术价值

朱家峪村的木雕、石雕、砖雕与建筑相得益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朱家峪的木雕装饰唯美精细,通常采用透雕的方式,用于最显眼的位置,如挂落、雀替等装饰部件。村内还有精美的石雕,技艺精湛、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其珍贵,主要通过平雕、透雕、浮雕三种工艺呈现。村中现存一明代关帝小庙,是用几块大青石雕刻而成,有歇山顶、硬山墙、垂花门、吻兽、瓦当等,庙虽小但构件齐全;庙内祭祀武圣关羽,两侧为赵云、周仓雕像,雕刻极为精细讲究,体现了民间朴素的审美价值和工匠高超的技艺。砖雕通常用于屋脊、房檐等位置,雕刻精细,但大多现存砖雕被风雨侵蚀已变得模糊。村内还有形式各样的窗棂,有步步锦棂纹、灯笼锦棂纹、十字海棠棂纹等,每种棂纹都有美好的寓意。

3.3 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体现在村落选址与村落建设中。在古代农耕社会,村落的选址受到“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理论的影响,人们择优而居[8]。朱家峪村依山傍水,三面环山,地形易守难攻,可以有效防止敌人入侵,且植被丰富,泉眼众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坛桥七折”是村落南端曲折纵横,交连相织的七座小桥。在小桥的环抱下有一泉眼,夏秋丰水季节,泉涌成溪,“坛桥七折”对减缓溪流冲击,减少溪水外溢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山洪灾害,村民在康熙年间修建了两座立交桥,两桥相距10余米,桥身为石材砌成的尖券拱和园券拱形式,历经300余年仍然坚固。在汛期桥上可以走人,桥下可以泄洪,汛期过后桥下则是一条通道,被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充分体现了前人的聪明智慧[9]。

3.4 文化内涵

朱家峪村是鲁中地区的一个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有着淳朴的乡土气息,从古至今讲究忠节孝义,崇文尚武。村中有着浓郁的耕读文化、礼孝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闯关东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展示地,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4 保护和发展特色古村

4.1 保护古村落要坚持形态与文化相结合

村落必须坚持整体性保护,村落保护要符合村落发展的方向。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禁止大拆大建。其次是建筑的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不应改变建筑性质,应整体保留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和技术,如建筑的结构布局、材料的使用和艺术特色。传统村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要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重视非物质形态文化的保护,坚持保护村落整体风貌与保护文化环境相结合。

4.2 激发村落活力,提高村民的传承保护意识

在保护和修建古村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护古民居。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培育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村民自觉爱护村落的独特性、历史性,传承村落文脉。同时也要积极做好传统技艺的传承,在经济政策上鼓励学习传统文化和技艺,培育新一代传承人,弘扬民间文化,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培育乡土情怀,增强文化认同,让新一代青年自觉肩负起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重任,从而真正实现古村落的接续发展。

4.3 改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激发发展动力

独特的体验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建立文旅融合的旅游景区,深入挖掘朱家峪的区位优势、未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地方风俗和历史文脉等,加大特色产业的投入、产出。以鲁菜为依托,发展特色菜品;保留特色道路,利用古法对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整改和修缮,完善道路的指示系统等配套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如特产韭花酱、章丘老粗布、胡山草鸡蛋等。提高当地特色技艺的表演、展示及体验质量,促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以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为依托,如闯关东文化、木雕老粗布制作、悠久的尚文尚武文化和独特的建筑样式符号中包含的独特文化,从而提高商业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切实增强村落发展动力[10]。

5 结语

朱家峪古村无论在建筑类型、布局还是建筑用材上,都原汁原味地体现着鲁中山区特色,装饰中充分体现出浓厚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现在却面临着空心化和空废化,村中居住者基本上都是老人,村落喪失活力,设备设施不完善,村落中建筑荒废情况严重,且面临着技术和文化断层的危险。这是中国的村落普遍面临的问题,而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鉴于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本文对朱家峪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挖掘其中的价值,并提出措施,为朱家峪的接续发展提供参考,希望对朱家峪古村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雍振华.古村朱家峪及其传统建筑[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19(03):41-46.

[2] 张润武,薛立.图说济南老建筑 民居卷[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221.

[3] 张晓瑞.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J].中国道教,2017(06):39-41.

[4] 陈红兵.试论道家道教生态思想文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7(01):73-86.

[5] 齐鹏鹏.济南朱家峪古村落民居建造技术与保护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32-35.

[6]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32.

[7] 周兆鹏.鲁中地区近代民居建筑装饰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20.

[8] 张建华,张玺,刘建军.朱家峪传统村落环境之中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内涵解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35(01):1-6.

[9] 王淼.朱家峪:悠悠六百年的家居岁月[J].商周刊,2014(10):86-87.

[10] 宓天姝.山东章丘朱家峪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40-42.

作者简介:孙继国(1968—),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

梁琪(1996—),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

姜立杰(1996—),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张崔潇(1998—),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人文思想传统村落建筑装饰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华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之思考
论语文教学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