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明城墙内老城的文化保护与场地研究

2021-08-27马小权王明慧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衔接

马小权 王明慧

摘要: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现今绝大多数中大型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老城区的发展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如城市化过快导致新老城区衔接不良的现象出现——城市周边建筑崛起和老城区内部建筑群更新过快与原有建筑群破败不堪的鲜明对比、老城区街道缺乏长期维护以及不同年代街区文化遗失等问题。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时应如何保留、发展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以南京明故宫社区作为研究地块,总结古都旧城住宅区的现状问题,并就问题做出分析,给出相应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文化街区;衔接;社区景观;微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随着城市微更新理念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如何在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内社区人居环境的同时保护并发展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近年来诸多学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1 社区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理论研究

1.1 理论背景

城市微更新概念是西方摈弃了大拆大建后,采用的渐进式策略[1]。我国在吴良镛先生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关注城市空间的利用率[2],强调城市更新应该注重人的体验。针对城市微小区域,以社区自身特征和风格为基础[3],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的改造方法,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空间环境[4]。这样的理念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5]。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城镇化的下半场[6],我们国家的都市建设变得慢下来(建设的趋势由迅速崛起偏向于细部完善与缔造高品质)[7]。城市文化活力、文化底蕴、社区凝聚力以及社区服务满意度都将成为新的指标[8]。

1.2 街區背景:明故宫区域的“前世”与“今生”

如今的明故宫社区位于南京博物馆以西[9],被清溪路与中山东路交叉包围,北邻后宰门街,紧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整个区域有许多政府机构[10],也是南京众多老旧小区的集中地带。沿着清溪路自南向北行走,左右街面的整洁度对比强烈[11],西侧清溪河整体街道的整洁度比较高,建筑景观都有区别。而位于东侧的老社区就比较陈旧,物业管理欠缺,社区内设施老旧,建筑多为20世纪80年代的单位房[12],社区内部景观与区域景观极不协调[13]。

2 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社区改造的设计挑战与设计策略

2.1 设计挑战

2.1.1 内部竖向空间错杂

社区内部住宅高低不一[14],具体的楼型大致分为三种,有较高的六层普通居民住宅、双层红砖土房以及西北区的棚户房。因楼面风格差异以及建造年代完全不同,且社区内“僵尸车”横行,社区整体更加没有秩序可言[15]。

2.1.2 社区内部交通功能区域规划不合理

明故宫社区分为清溪路1号社区、3号社区、4号社区、5号社区,后宰门街1-7号楼,其中1、3、4、5社区内部车道相连[16],内部没有明显的道路划分界限,只有破旧拼接的水泥地面,停车全靠运气[17],造成社区内出现停车位紧张、停车难的问题[18]。社区内部道路的通达性不好,造成行人、行车绕路现象[19]。

2.2 设计策略

2.2.1 社区交通道路与硬质铺装

对原有社区道路进行规划[20]。缩减机动车道的范围,对社区进行内部环路布置,做好路面导引指示牌[21],老旧社区的机动车以及社区内机动车停车位的布置应结合场地肌理[22],合理安排数量[23]。社区内的铺装设计要遵循防滑性好、渗透性好、耐磨损、景观视觉感强,对平面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使人车各行其道[24]。

2.2.2 社区无障碍化

在活动场所设计过程中一般都要设计无障碍通道[25]。针对老年文化住宅区的设计,要想使老年人能够有很好的生活体验,就要实现社区内人行交通的便捷化[26]。在有台阶的地方要做同样的残道,并且在夜晚有较好的可识别性,以便提醒残疾人士,增加夜晚出行安全性,沿路的夜晚灯光指示,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温馨、便捷的社区环境[27]。

2.2.3 社区与外环境的衔接

建筑外立面以及社区外立面设计是拆除了原有破旧的门卫室和清溪路一侧的社区砖墙结构,建造大气古风的入口[28]。还把社区外部的界定墙用新中式的砖墙结构装饰起来,使其体现出古城韵味,简雅端庄,与周边的明故宫古建筑互相呼应,形成一脉相承的现代化古城风貌[29]。

2.2.4 景观文化保护与微更新

为了满足这种社区文化,拆除社区东侧边界墙下的“钉子屋”[30],建造具有秦淮河风格的白墙回廊,作为社区居民日常的交流中心[31],体现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把文化内化于构筑物之中,把活动设施安置在其中,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社交需求[32]。保留优化建成遗产中的景观遗产。在已有原生景观基础上进行调整,修剪遮挡低层住宅的高大乔木,为居民提供充足日照[33]。增加适当的季节性开花植物,以及一些常见的草本科植物,例如银地麦冬、小叶黄杨等,营造社区四季有花的优质景观,保证四季景观不重复[34]。拆除原有的不合理停车棚,以低矮的灌木丛与花卉交叉构成组团绿地,把停车场规划在绿植区间隙,形成景观中使用空间与欣赏空间的组合,营造场地秩序以及层次感[35]。

2.2.5 市政管网与社区内雨水系统

重新规划整个社区的水电路。将在高空中连接的危险电线重新设计到地面,对于上下水的管道进行合理且美观的改造。完善雨水循环系统(建筑物以外地面以下),遵循先通过植物吸收,再到土壤及过滤层过滤多余地表水的收集转换利用的方式。结合透水铺装改变雨季无法及时下渗的社区地表径流存积的现象,改善社区的路面环境,为植物提供水分,改善小气候带来的住宅区坏体验[36]。

2.2.6 社区文化保护与延续

增加社区内习俗节日活动场地(节日活动与日常活动功能兼备)[37],让社区活起来,例如南京皇城美食文化节、梅花剪纸节。定期举行适合居民集体参与的社交活动,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构建南京优质社区文化体系。最大化发挥老旧小区的价值。

3 结语

城市品质的高低不仅依靠城市发展,更多的是保留维护属于华夏文明的文化载体,像南京古城区这样的城市文化载体被维护、修缮,是所有事物的承载基础。不违背中国城市之道,就是更好建设城市,城市设计与历史保护是无法分开来的,对于旧城区内场地的再设计就是延续文脉,走建筑可持续发展道路与生态景观发展道路,为其他城市的老旧社区更新以及场地文化迭代提供方法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熊瑶,严妍.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江南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01):219-226.

[2]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3]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4] 刘佳,熊瑶.声景在医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10):111-114.

[5] 熊瑶,张秀,严妍.公园城市视域下的郊野公园游径系统规划设计——以汪溪郊野公园为例[J].装饰,2020(10):132-133.

[6] 熊瑶,严妍.激发思路,推进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模型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 178-179.

[7] 熊瑶,张建萍,严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苏州留园景观要素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01):145-153.

[8] 王斯睿,熊瑶,陈玮.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自觉对园林叠石营造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99-100,105.

[9] 徐启文,熊瑶.基于地域文化的赛车主题室内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3):59-61

[10] 史雯雯,熊瑶.竹编艺术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5):118-119.

[11] 徐静,熊瑶.基于视障人士感知需求的家居空间设计研究——以心目居所为例[J].大众文艺,2018(19) :117-118.

[12] 翟原,熊瑶.白鹭洲公园滨水植物造景分析与在南京林业大学——村小游园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91-92.

[13] 田襄齐,陈玮,熊瑶.元代文人山水画在现代服饰图案上的艺术体现[J].大众文艺,2019(16):69-70.

[14] 顾思慧,陈玮,熊瑶.论如何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融入居住环境——以六善酒店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89-90.

[15] 熊瑶,朱永亭,王珍珍.可持续视角下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1):94-95.

[16] 顾思慧,陈玮,熊瑶.基于消费文化新模式的商业环境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0-91.

[17] 王斯睿,陈玮,熊瑶.民族图腾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23):128-129.

[18] 周淑君,陈玮,熊瑶.废弃物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再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55-56.

[19] 武永宁,陈玮,熊瑶.打造经济文化产业与景观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城镇——以馆陶县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118-119.

[20] 罗云,叶洁楠.旧工业厂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有机更新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20(7):22-25.

[21] 龙雨亭,曹磊.旅游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探析[J].艺术科技,2020(17):111-114.

[22] 梁秋华,叶洁楠.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103-106.

[23] 张亦真,叶洁楠.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20(22):178-179.

[24] 石宇琳,曹磊.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芝加哥千禧公園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4-85.

[25] 李思琪,吴曼.孤独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以埃文斯康复花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7):34-37.

[26]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27] 罗云,叶洁楠.旧工业厂区外部空间环境的有机更新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20(7):22-25.

[28] 管佩佩,金晓雯.日本浮世绘的形式及其社会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46-47.

[29] 郭笑妤,黄滢.基于色彩分析的儿童游乐空间视觉传达设计[J].艺术科技,2020(13):88-91.

[30]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31] 王岩.现代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以南京九龙湖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5):36-37.

[32] 李康淳,李响,刘雷娜,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1(02):119-123.

[33] 潘雅特.基于保护和活化的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成都老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9(01):51-57.

[34] 孙姣,华峰.老旧社区微更新策略探讨——以昆明市篆塘社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08):44-46.

[35] 辛泊雨.“城脉”文化景观传承——以保定老城区的街区景观规划实践为例[J].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12):51-57.

[36] 潘彦潔.西乡县堰口镇的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17(10):35-47.

[37] 黄丽玮,杨丽,王万江.整体协同视角下的新老城区有机衔接规策略——以开封城间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8(12):45-48.

作者简介:马小权(1999—),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王明慧(1999—),女,河南周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衔接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