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轮指演奏与造型基础艺术的视听融通研究

2021-08-27张雨萌黄梦婷陈晨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点线面

张雨萌 黄梦婷 陈晨

摘要:琵琶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代表,“轮指”又是琵琶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经典动作,兼具音乐美感与视觉美感。本文对琵琶轮指演奏技法特征、种类、形式和造型基础艺术元素进行点、线、面对照研究,挖掘视听通感和艺术融合的途径,有助于将音乐艺术与平面、造型设计艺术结合,探究艺术美感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为音乐艺术和造型基础艺术的教学互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琵琶轮指;造型基础;点线面;视听融通;艺术通感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3

造型基础艺术表达中的平面构成是视觉在二维平面上的表达,是按照一般美学的观念,将点、线、面元素进行编排、组合、异变等。从点、线、面的角度来看,“点”通常代表秩序性,點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皆可以用有序的、渐变等秩序来表达规律,点也可以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概念,在平面表达里的一些体量上偏小的元素可视为点;“线”在几何学中具备位置和长度的性质,一般是具有指向性的,在艺术表达中还可以包含色彩、形状、肌理等特质;“面”的运用在平面表达中通常以肌理、形状呈现,并且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张力。点线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艺术表达如包装产品设计[1-2]、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十分常见。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周围,声音作为一种介质,可以传达信息、情感等特质[3],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声音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它能代表产品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和用户产生互动[4]。3C产品注重听觉体验,从听觉的角度探讨音乐艺术与人的关系[5]。

琵琶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享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美誉,东汉《释名》中的“推手前曰枇(琵),引手却曰把(琶)”首次记载了琵琶名字的由来,也体现了弹和挑这两种最初始的指法[6],而琵琶轮指便是由弹挑指法衍生而来的。中国秦代,出现了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在隋唐时期琵琶艺术达到第一个高峰,演奏工具基本由拨子转变为手指,演奏方式由横抱式转变为竖抱式;到了明清时期,迎来第二个发展高峰,弹奏方法已经完全废拨用指;当代琵琶又经过20世纪的多次改革与发展,演奏技法更加繁杂艰深,表现张力不断丰富扩大[7]。

1 琵琶演奏音乐艺术的点、线、面表达

点线面,是几何学的概念,也是平面设计及造型设计艺术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视觉元素[8-9]。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态,无数个点连接形成线,无数条线组合形成面。在音乐艺术表达中也包含着点线面的意象形式,通过运用艺术通感,让感觉在视觉和听觉之间转移切换,使声音有形象,从而打破平面、造型、交互设计艺术与音乐语言艺术的感官界限,让点、线、面在音乐作品中得以表达[10]。

1.1 点的意象表达

唐朝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表现出琵琶指法与音色最基本的“点”状元素[11],琵琶轮指演奏技法的基础构成是“点”,需要注意落点和点的饱满程度以及各自的颗粒性。以下以四点半轮为例,分析其在乐曲中所表达的“点”意象和“点”形式。

《阳春白雪》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同时也是运用四指轮较多、较典型的一首曲子,其音色明亮的、颗粒清晰饱满的四指轮十分具有“点”的节奏感,如乐曲中多次出现的这九个小节(如谱例1),四点轮与单弹后的拉音紧密呼应,符合本曲生动活泼的基调。《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先生在1965年创作的作品,其第一段引子部分的前几个小节重复运用了五指单轮,两个倚音实则为四点轮,尽管节奏要慢起渐快,但仍要求保持“点”的颗粒清晰、匀速定数,还要做到与主音6衔接配合,使其浑然一体,体现“点”在音乐表达中的运用[12],展现了彝族村寨皎洁的月光与朦胧的大地夜色交相辉映的美景。

1.2 线的意象表达

连续的点形成较为连贯、顺畅、持续的线,琵琶轮指本身就是由“点”组成“线”的集合,使其具备歌唱性和叙事抒情性特征,展现了曲线之美。本节主要以用长轮演奏的“线”意象为例,分析其在乐曲中表达的“线”。

《渭水情》是由琵琶演奏家任鸿翔先生运用西北地区的音阶曲调,在1984年创作而成的。转调后慢板主旋律部分运用了大段的长轮,“线”性旋律的呼吸配合左手推、拉、揉、带等指法,展示了浓厚的陕西秦腔韵味,婉转凄惨,如歌如泣,表达了对陕北故乡的思念之情。琵琶独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吴厚元先生于1983年创作的作品,刻画了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琵琶女高水平的演奏技艺和与诗人互诉坎坷遭遇的情景。其中,随着两次主题旋律段落的层层推进,这段迸发的自由节奏可以说是全曲的华彩段落之一(如谱例2),右手七指轮、十六分音符接扫轮并配合左手大幅度的推拉揉弦[13],传递了悲伤凄惨的情感,琵琶女随着“线”性的轮指展开了呜咽与诉说。

1.3 面的意象表达

“线”通过运动轨迹的扫过、拂过形成“面”的意象,尤其体现在传统武曲的气氛营造和要表达激昂紧张情绪的乐曲段落中,双轮、满轮、扫拂轮等演奏技法使用了三条或四条弦,连续且大面积的右手动作可谓“面”。如十分有代表性的著名传统琵琶武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的引子部分都有大量满轮、扫拂轮的运用,使古代战争前的紧张氛围和战争时的厮杀场景扑“面”而来,尤其《十面埋伏》第一段列营(如谱例3)运用的便是扫轮双弦接拂的技法,体现了“面”在音乐表达中的运用形式。《狼牙山五壮士》是作曲家吕绍恩于20世纪50年代末根据五壮士英勇抗日的真实英雄事迹创作的。开头引子部分便运用了强有力的扫拂轮进行支撑,模仿了如回声般的号角声,深沉又悲壮地暗示了狼牙山地形的险峻和战斗任务的悲剧性,开场便给人强烈的音响效果和“面”的冲击。

2 琵琶轮指与造型基础元素的视听融通表现

琵琶右手的“轮指”演奏技法,又称“轮”,符号为*,是右手的五个手指按照一定的轨迹与顺序依次触弦发声,并像轮子一样均匀地循环滚动,将“点”状的五指音组成音“线”,是琵琶“线形”演奏技法之一。现代琵琶演奏中基本使用“下出轮”,即右手按照食、中、无名、小拇指的顺序次第向外弹出,大拇指接着向内挑回,共发出五个颗粒饱满的“点”声音,这是一个全轮。然后再按照同样的顺序持续运动手指,便可得到线条般的长轮音效。轮指、摇指、滚奏被称为琵琶三大线形技法 ,但仅有轮指能通过手指的轮换、音色的掌控及人文关怀,表达出“点”“线”“面”之不同层次,展现琵琶魅力以及音乐美感。

2.1 声音特征的融通

音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引起情感,是情感信息的一种表現型载体;可以从琵琶弹奏轮指的声音上听出点的顿挫、颗粒、节奏感,线的顺畅、连续、贯穿、起伏性,面的广博、延展、情绪性[14]。柔性轮起到的是装点声腔的作用,表现出“一轮一朵花”的效果,宛转悠扬,恰到好处;刚性轮则像“一轮一齿轮”,齿轮间激烈地摩擦后迸发出火花,铿锵有力,刚毅有声。因为一个人的每根手指的力度、长度、灵活度和柔韧性都不同,而轮指要求的是每个手指触弦音色都要圆润饱满、颗粒性强、匀力匀速、音色统一,演奏难度相对于其他技法而言较大,这就要求习琴者要耐心,坚持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保证“点”的颗粒感、“线条”的美感和“面”的力量感。

2.2 视觉特征上的融通

在演奏琵琶轮指技法时,演奏者的手臂、手腕和手背基本保持不动,仅手指如车轮般作连续运动,线状的手指交替伸出和收回组成扇面状,似有残影,却不断地虚实交映。在观看琵琶演奏者用轮指演奏时,能看到右手每根手指都极富张力地不断流动着,像开合的花朵,似滚滚前进的车轮;触弦的指尖是“点”,运动的指身是“线”,连续的五指循环组成“面”,带给观者持续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的享受。

2.3 结构特征上的融通

每组轮指内五个手指发音的速度与力度要一致,做到匀力、匀速,保持点与点间的“定距”,这样才能做到同样节拍内轮的数量“定数”,保证旋律线条的美感。常态中速轮的频率为每分钟120个轮。然而,在乐曲中轮指的速率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根据乐曲不同段落的旋律和情感起伏而灵活变化,轮指或快或慢、或急或缓、或密或疏的安排能使整首曲子更加鲜活立体,更利于情绪的表达与传递。

3 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自身的语言。琵琶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代表乐器之一,其演奏技法是乐曲作品演绎与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以轮指为代表的琵琶演奏技法融合映现了造型艺术领域里的点、线、面,在琵琶轮指的练习与发展中,要注意“点”“线”“面”的相互融合,点中带线、线中有点、点线成面,切忌将其分离开来。另外,琵琶演奏技法的创新也要做到借鉴吸收,通过造型艺术及其他艺术语言来感应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实现艺术通感。围绕基于音乐表达思维和设计思维结合的学习理念,确立音乐艺术视听融通、交互表达思维、艺术与表现的新结合。

参考文献:

[1] 周嫣吉,王玮.基于品牌形象构建与民国风格的包装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07):50-52.

[2] 张乐平,闫小星,单徐榕,等.家具设计的异质同构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9):72.

[3] 何晓乔,贾曼,赵寅.浅谈3C产品的听觉体验设计[J].戏剧之家,2018(34):93-95.

[4] 贾曼,何晓乔,戴甜甜,等.从认知原理谈3C产品中的听觉设计[J].大众文艺,2018(22):99-100.

[5] 戴甜甜,何晓乔,赵寅.声音与产品设计的关联性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7):37-38.

[6] 高皓文,李晓璇.谈琵琶轮指的分类与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9,39(11):44-45.

[7] 逯凯.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0(01):163-164.

[8] 陈雨杉,李若辉.新拟态设计风格下平面视觉元素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73-74.

[9] 王馨悦,李若辉.昆曲服饰艺术内涵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0(S2):124-125.

[10] 靳文奎.艺智交融的智能家居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研究[J].设计,2021,34(07):84-86.

[11] 谈梦格.分析古筝“轮指”演奏技法在乐曲中表达的“点”“线”“面”[J].艺术品鉴,2021(09):161-162.

[12] 仇雨薇.浅析轮指技法在琵琶曲中的运用——以《彝族舞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05):65.

[13] 吕雪涵,孟醒.浅析琵琶演奏中的指法运用与曲目意境的联系——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J].戏剧之家,2020(15):39-40.

[14] 颜玉玲.浅谈二胡演奏艺术的“点、线、面”构造[J].北方音乐,2018,38(12):39,59.

作者简介:张雨萌(2000—),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黄梦婷(200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

陈晨(1990—),女,江苏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点线面
吴冠中的点线面
点线面
点线面
淮安市淮安区“点线面”结合 构筑百日攻坚“大安全”格局
结构之美
勾股定理应用“点线面”
基于Baja电车点线面动态仿真转向设计
东郊记忆——点线面
例说无交点线面角的求法
绘画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