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解读动画电影《幽灵公主》

2021-08-27贾若梅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道法自然生态美学老子

摘要:老子生态美学思想以探求人与自然关系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欣赏自然的“心灵守静”观、尊重自然的“无为而治”观。这些观点与动画电影《幽灵公主》所要表达的观点有着高度的相似,电影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老子生态美学思想的独特韵味。

关键词:老子;生态美学;《幽灵公主》;道法自然

中圖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老子生态美学思想源自他的“道法自然”思想,老子从自然世界的角度理解“道”的内涵[1],“道”指永恒的“自在之物”[2]。《老子》书中的“自然”,是指事物任其自然,而不是指自然界[3]。“道法自然”指“道”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道”的发展和变化是顺其自然的,“道”的消亡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关于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幽灵公主》所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双重解放思想是对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的重新阐释。在新时代开展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两山”理念[4]的背景下,联系老子生态美学思想重新挖掘日本动画电影《幽灵公主》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1 老子生态美学思想

生态美学从人类的整体生存出发,实现了生存与审美辩证统一的升华[5]。老子自然观包含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考,拓展了当代自然艺术审美视角。

1.1 老子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老子·四十二章》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105。老子从“道生一”到“三生万物”展现了事物由单一到繁多、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道”是事物的始源和根基,宇宙中的一切都由“道”产生,一切的源泉都是“道”。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而是一个依赖阴阳二气动态平衡发展的过程,由此事物得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谐共生的整体。“道法自然”的整体观是指万物是一个以“道”为核心的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7],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界独自生存,一旦人类或自然其中一方发生病变,必然会危及另一方。

《老子·二十五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6]63。这里的“王亦大”亦指“人亦大”。老子在肯定人、赞赏人的伟大的同时,也指出了人并不是自然的主人[8],人不过是“四大”的其中之一,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老子鲜明地指出了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物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处于世界的中央,其余的物种都要无条件地臣服于人类,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驱使下,人类向大自然猛然进军,最终引发生态危机。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所以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9]。人们要做的是从根源上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在思想上改变人比自然高贵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平等观。

1.2 老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具体内涵

与主客二分的传统美学不同,生态美学倡导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方资本主义不仅从经济视角来衡量自然[10],把自然视为少数人谋求财富、控制他人的工具和手段[11],而且还把原本不带有任何偏见的艺术给阶级化。传统美学以保护人类的利益为中心,在资本逻辑和工具理性的控制之下,传统美学越来越成为少数利益集团“发声”的艺术表现方式。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给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生态美学在反思工业文明基础之上,力图突破传统美学的界限,它不为任何人“发声”,而是以保护自然生态为最终目的。

老子生态美学思想主要是指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欣赏自然的“心灵守静”观、尊重自然的“无为而治”观。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道”产生,最后又归于“道”,天地人同根同源,同时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天人合一”观主张人类回归自然,回归本源,主张“既爱人,也爱自然”[12]。“天人合一”观是主客一体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老子强调“致虚极,守静笃……”人在面对诱惑与困境时,要学会以静应动,以本应变。“心灵守静”观倡导人们的心灵回归到最纯净的状态,使人的心灵达到无私欲、恬淡、释然的境界。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观不是指无所作为,是指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遵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在遵守大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去探寻生态的美好,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13],感受到“柴门犬吠”“琴瑟相生”的绝美意境。

2 《幽灵公主》与老子生态美学思想

《幽灵公主》不仅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批判,也蕴含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为解读《幽灵公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意象体现、情感表达方面可以窥见《幽灵公主》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

2.1 自然意象与老子生态美学思想

在《幽灵公主》中,郁郁葱葱的森林、辽阔深邃的海洋、清澈见底的小溪、五颜六色的鲜花、盘根错节的古树、一望无际的天空等自然意象的描绘,渲染了原始自然的色彩斑斓与勃勃生机。与被砍伐的树木、排放废气的烟囱、黑漆漆的污水、猎杀动物的枪火、枯萎的花朵等意象形成色调上与场景上的鲜明对比。生态美鲜明地表现于生物与环境中[14],《幽灵公主》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刻画,表现出麒麟森林的生态美。没有人光顾打扰时,桑在麒麟森林中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道家思想提倡的享受自然逍遥的生活状态[15]一致。

在《幽灵公主》中,阿斯达卡是爱护生态环境的人类代表,麒麟神是大自然的化身,幻姬和和尚代表着极度贪婪的人类。贪婪的人类总是无休止地掠夺自然,疯狂地向自然索取矿石,向森林索取树木。《幽灵公主》描绘了人与自然对立的场景,如麒麟神、猪神、狼神、猩猩神等森林的守护神,因为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活动,所以受到了贪婪的人类的伤害。人类会发明火枪、火炮来对付自然的守护神,影片中的野猪神曾受到子弹的攻击,导致自身积累的怨念越来越深,最终成为毁灭人类的怪物。

人与自然,和则两利,斗则人败[16]。人类与自然斗争,人类不善待自然,受害的只会是人类自己。麒麟兽在被和尚夺走了头之后,就变成了毁灭森林的恶魔。自然界被毁掉了,人类也不能舒适地生活下去,自然界的命运就是人类自身的命运[17]。《幽灵公主》中自然意象的形象刻画和破坏前后的对比,体现了宫崎骏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反思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6]109贪欲是人生的祸源,一味地寻求名望、富贵,必定身遭困辱和危险。因此,只有知足而无求、知止而不为,才不会使自己深陷困辱危殆之中。是人的贪欲导致麒麟森林的毁灭,导致大自然的生灵涂炭。两千年前老子就勾勒出一幅小国寡民、安居和谐的画卷[18]。想要实现老子笔下的小国寡民生活,人类必须树立“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的生态观[19]。

2.2 情感表达与老子生态美学思想

宫崎骏在《幽灵公主》这部动画电影中,基于和谐统一、互动共生的生态道德价值视域[20],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希望。在影片中,幻姬大人采用“环境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21]来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地球变得越来越脆弱。人类在失去自然之后才懂得珍惜,在阿斯达卡和桑的共同努力下,自然最终重现生机。影片最后的场景是幽灵公主桑选择回到森林中生活,阿斯达卡则选择今后住在达达拉城,他笑着说,“以后骑着羚角马来看桑”。导演并没有营造一个理想化的美好场景,并没有表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完美景象。影片最后暗含的思想是人(阿斯达卡)和自然(幽灵公主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宫崎骏并没有故意创设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相反,他通过这种略带遗憾的故事结尾对观众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幽灵公主》中生态危机的场景刻画再次警示观众:“自然”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概念[22]。

老子认为自然和人类都是阴阳两极平衡发展的产物,自然和人类的相处也应该遵循阴阳两极平衡发展的原则。因此,要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必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23]下实现绿色发展[24],在开发的同时加以节制,在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积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 结语

《幽灵公主》是一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阿斯达卡(代表着人类)与幽灵公主桑(代表着自然)相爱相杀的故事。影片以麒麟兽的死亡换回自然生机为结尾,在悲剧中升华了主题。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与《幽灵公主》所反映的“人类不能忽视生态危机的存在,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可以化解生态危机”的主旨一致。

参考文献:

[1] 何如意.老子“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及其生态启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4):22-30.

[2] 葉朗,林子楠.从老子“道论”浅论“太极阴阳学说”[J].大众文艺,2019(15):22-23.

[3] 左丽丽.老子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初探[J].汉字文化,2021(03):149-150.

[4] 唐赟.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两山”理念——以安吉县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1):71-74.

[5] 虞卓.生态审美教育及其带来的启示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8(11):66-67.

[6] 老子[M].饶尚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63,109.

[7] 娄雅宁.张载“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及其生态启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7(03):23-31.

[8] 李青.浅析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与其当代价值[J].汉字文化,2019(08):175-176.

[9] 农春仕.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对美好生活建设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20(10):49-53,70.

[10] 刘雪.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及其意义[J].汉字文化,2019(10):173-175.

[11] 赵一秀,薛桂波.“人化自然”视野下的生态困境及超越途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6(01):24-31.

[12] 刘青玉,刘中亮.中西方三种生态自然观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6(03):27-34.

[13] 马承凤.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J].汉字文化,2019(07):119-120.

[14] 张劲松.生态美学视野下生态城市设计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01-102.

[15] 任安静.探析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54-55.

[16] 徐茜妍.《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J].汉字文化,2020(11):177-178.

[17] 崔诣晨,崔亚娟,夏琪,等.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01):52-57.

[18] 贾尧天.儒、道、法思想的新时代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9(15):266-267.

[19] 何如意.道家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启示[J].安徽文学(下),2018(08):127-128,136.

[20] 农春仕.公民生态道德的内涵、养成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41-49.

[21] 赵淼.绿色发展视域下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提升研究[J].汉字文化,2019(20):172-173.

[22] 王金玉.生态问题的世界观检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04):39-46.

[23] 王进怡.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汉字文化,2020(15):147-148.

[24] 贾尧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及启示——以“塞罕坝精神”和“右玉精神”为例[J].戏剧之家,2019(36):227-228.

作者简介:贾若梅(1996—),女,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道法自然生态美学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道法自然”的城市水域驳岸景观设计探析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