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的人机对话新路径

2021-08-27樊瀚文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媒介融合

摘要: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前沿传播技术不断渗入新闻创作实践。在2021年的央视两会报道中,智能技术在交互体验上的升级,是一次对新闻生产和创作的革新。从“融媒”到“融智”,智能技术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并深度融入新闻生产链。本文以两会报道中应用的最新技术为例,探索智媒时代人机对话技术深度融入的新路径,以及未来步入“智众”时代的可能性。

关键词:智媒体;媒介融合;融智;新闻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新闻报道,并赋能于新闻生产链全线。在2021年的两会报道中,《AI助手带你走进部长通道》与《两会“C+真探”》等智能化产品的推出,体现了最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成了新闻内容生产智能成熟的标志。新时期的智能技术促进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同时也弥补和完善了新闻实践中的不足,成了新闻行业人机对话的新路径。

1 智媒技术赋能新闻生产实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成熟,新闻生产中的智能产品层出不穷,“智媒体”这一概念也在不断深化,边界逐渐明晰。智媒体最早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小众化信息服务的未来式媒体”[1]。如今,智媒体的概念逐渐细化,包括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其边界从媒体生产的技术、生产者、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得以明确[2]。

1.1 智能化产品的深度应用

前沿技术对新闻内容生产的渗入逐渐加强,从而形成了更加高阶的智能化产品。相较于去年的新闻生产技术来说,2021年两会报道中应用了更为成熟的智媒技术。央视网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的智媒产品,采用异于传统新闻采编逻辑的新型报道方式,将报道转化为用户与采访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出跨屏式的沟通渠道。该产品建构起“互动+对话”的话语场,使受众能获得随时随地对话的临场体验[3]。此次智媒产品较过去几年,增强了用户的临场体验,在细节的处理上向人性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同时,AI技术中的语音识别技术和数字成像渲染技术更加完善,能创造出更为自然的智能形象,在语意理解上更为深入。

《两会“C+真探”》在人机对话上更具趣味性,基于数字渲染技术建构采访的场域,让用户置身其中[4]。依托成熟的信息采集技术与数字还原技术实现虚拟采访,使新闻记者工作更加智能化,通过直播构建起人机交互的趣味场景。“虚拟小编”与“直播流”的结合、真人记者驱动下的“数字人”,成为虚拟形象价值实现的新思路。

1.2 新闻生产链的全方位覆盖

智能化产品生产的深度应用,源于新闻生产链的更新。从新闻工作中的局部应用,到对新闻生产、新闻审核、新闻分发的全方位覆盖。在新闻生产创新方面,主要实现了文本图像和视频技术的优化。在两会期间,央视基于海量数据,推出了《AI看两会》《梦娃两会手册》等多款智媒产品,全方位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讲话,并提炼成高频词谱,以动图、漫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两会有啥事,我们帮你问》《全球疫情下“中国造”如何开启10000公里之旅》等视频产品,在扩大新闻选题来源的同时兼具时效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丰富了作品创作的形式。VR产品在对景观的呈现上,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弥补了传统报道对场景还原的不足,对报道议题的反映更加真实具体。

在新闻内容审核方面,智媒技术在安全审核机制上有显著提升。央视网“融媒智控”采用内容标签、数据梳理等技术,让素材提取、安全审核、全线快速处理得以实现。此次两会报道所运用的内容安全保护技术相较于往年更加成熟,运行方式更加完善。在新闻分发上,多屏共振与直播流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两会期间各大媒体充分发挥协同作用,通过电视、手机移动端、电脑端等多屏共振模式迅速分发两会报道。两会中,传媒矩阵的建设也更加完善,在分发速度、内容完整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同时产品形式的丰富也让受众有了新的浏览空间,以大屏收看大型栏目、小屏观看直播互动相结合,实现新闻的全景传播与内容融合的深度互动[5]。

从新闻生产到内容审核,央视网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已经在成熟的技术基础上贯通整个新闻生产链路。从技术应用到新闻人才培养,央视网探索出了一条系统性的进阶之路。除了智能技术、新闻人才之外,还需要依托主流价值观来引导新闻生产。

2 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的有机融合

2.1 智媒工具重塑场景细节

一方面,对于严肃的时政议题来说,以场景为驱动的新闻产品更贴近用户心智,而场景架构决定用户的直观感受,精致的优秀画质能将时政话题解构,以贴近受众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AI助手带你走进部长通道》通过模拟用户手机使用,设置虚拟界面解锁,授权后弹出“部长给你回消息”的通知栏提醒。这些细节还原了用户日常行为,使用轨迹的接近是与用户对话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多屏交互也是人机交互的特色。当受众聚焦于跨屏体验时,以虚拟助手串联起采访全过程的新闻报道,能让跨屏采访有更多创造性的场景,也能让未来重大议题的报道具有新的创作模式,而“5G+实时渲染”也让远程采访、异地对话有了实现的可能。智媒工具极大地丰富了新闻采访的场景,并逐步渗透嘉宾采访到节目分发之中。

VR、AR技术在最新的新闻报道中也被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了视频制作的时间,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例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后的24小时内,央视网迅速推出《VR帶你看总书记关心的大美青海生态“蝶变”》,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画面直接反映青海群众日新月异的精神面貌[6]。此外,还有总结脱贫攻坚战的VR生态纪录片《幸福坐标》,以数字技术记录各地的山川大河和人文精神,并运用了虚拟环境技术、眼球追踪技术、AR特效标语等呈现技术。智媒技术可以做到对现实场景的解构和重塑,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再创造。

2.2 智慧媒体弥补算法偏差

主流媒体在报道重大议题时,结合算法可以便利新闻工作,但同时必须处理好算法所存在的偏差问题[7]。央视网对两会的报道为主流价值观赋能技术提供了范例。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处理新闻报道与单纯使用智能播音不同的是,新闻工作者的二次处理是带有温度的,同时也具有“把关人”的作用[8]。虚拟助手与真人采集的结合,能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富有温度[9]。人机协作报道配合内容的审核把关是构建主流价值观,解决算法偏差的策略之一。央视网所打造的兼具主流价值和创造活力的新闻产品,是解决“流量焦虑”与“算法焦虑”的范本。

基于大数据“源池”的海量数据和匹配机制,既能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又符合主流价值传播的正确路线。杜绝低俗不良信息、错误诱导信息的传播,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使算法不偏离价值。主流媒体对海量数据的驾驭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各大媒体的汇聚与协作也在开展之中。主流媒体的协同是智慧媒体形成的重要途径。

2.3 智媒记者采编工作便捷化

随着融媒环境的发展,社会对记者采编素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更为全面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营销和策划能力。智媒技术的发展则带来另一种可能,记者与智媒技术结合,既能解决新闻工作中重复性的、非创造性的部分,而对于创造性的内容,又能使新闻报道更人性化[10]。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助力了时政“源池”的构建,新闻工作者可以依托时政内容数据库,利用智能归档、多策略检索、精准统计、图谱联想等技术,对纷繁复杂的新闻内容进行分类归纳,以实现更加准确便捷的新闻报道。智媒时代,新闻记者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1]。人工审核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闻报道,同时利用数字渲染等技术手段创造更独特的视觉场景,以便向受众传达更易接受的内容。

3 人机对话的新路径

3.1 严肃话题的青年语态解读

从2021年两会报道中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对年轻群体的话语解读更加注重细节,除了在视觉呈现上求新求细之外,对严肃议题的解构与重塑也值得关注。智能化新闻产品中不仅可以看到“真”,还能够看到“善”。其表达语态与时下青年语境相结合,通过技术让时政报道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同时完成内容再创新,并紧密结合青年一代审美倾向,让年轻网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严肃的时政议题[12]。央视智媒通过青年群体的网络语言,与其共享文化场域,让时政话题更易在青年圈层中传播[13]。2021年的两会报道,通过拓展年轻化、个性化等多个维度,以扩大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这种模式值得其他媒体借鉴学习。

3.2 推动新闻媒体行业革新

随着智媒技术对内容的不断渗透,更加高阶的智能化产品逐渐出现,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得以运用。媒体行业需要能够提供更多信息点、覆盖更广泛的信息面、实现更精准的信息触达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带来更好的临场体验,聚集起更有黏性的用户群体,最终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促使其他媒体不断升级技术。央视网通过对两会的报道,为未来媒体行业的技术升级,以及良性循环提供了范本。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一次次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积累实践经验,是新时代媒体融合再创造的直接体现。央视网一直秉承的智媒思维路径,为新闻媒体延展“智媒生产力”提供了积极助力。2020年央视网成立的智慧媒体学院,为智媒转型提供了人才培养与技术共享的平台,助力全媒体行业向智媒转型。

3.3 人机交互助推智众时代发展

智能交互技术的演进会影响受众对智媒的整体感受,不仅能促进新闻生产端的“三智合一”“人机协同”,使应用场景趋于人性化,也能提升受众对智能技术的接受程度。同时,随着人机协同技术的平民化发展,新闻报道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愈发模糊。传播主体也向多元化、大众化的方向转变。虽然这意味着信息传播竞争的加剧,但也能促使专业媒体在内容质量、传播效率上不断升级。人类与机器的交互,能促使智众时代来临,互联网传播生态将面临新的挑战。

4 结语

在2021年的两会报道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步入新的阶段,媒介融合从初期的形式融合向智能化方向深度融合,人机对话和协作的应用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报道场景,真正的智媒产品意味着对新闻生产链从生产到审核再到分发的全面革新,能让新闻生产技术的应用形成贯通的链路,同时妥善地解决新闻主流价值观与算法间的冲突。智媒时代,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融媒”向“融智”的转变,构建起一条人机对话的新路径,也让智媒拥有了系统性提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官建文.媒体·融媒体·智媒体[J].传媒,2015(08):36-37.

[2] 程栋.另一种“边缘突破”:基于智媒体必要的理论视角——兼与学界诸位老师商榷[J].中国传媒科技,2019(05):7-17.

[3] 尤旖芸.浅析融媒体时代下国产访谈节目形态的变迁[J].汉字文化,2020(18):88-89,114.

[4] 李越,吴斯,冯广圣. UGC视角下的网络社区内容分层管理个案研究——以站酷社区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21-123.

[5] 阮立,朱利安·华勒斯,沈国芳.现代把关人理论的模式化——个体、算法和平台在数字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J].当代传播,2018(02):86-91.

[6] 王静.城乡一体化语境下传统广播转型路径探究——基于南京市六合区的田野调查[J].艺术科技,2021(08):35-36.

[7] 位云玲,冯广圣.算法新闻推荐的社会责任反思[J].新闻知识,2020(09):23-26.

[8] 徐燕萍.“深度伪造”背景下新闻事实核查的路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21(04):8-10,17.

[9] 王静.城乡一体化语境下传统广播转型路径探究——基于南京市六合区的田野调查[J].艺术科技,2021(08):35-36.

[10] 汤斯燚,陈瑞娟.浅析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的专业化生产 ——以新京报短视频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6):22-25.

[11] 孟博.融媒体时代下基层记者必备的技能[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3):123-124.

[12] 裴敏.進圈与出圈:融媒时代社群经济的从立到破——以B站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10):37-40.

[13] 赵呈晨,郑欣.共享式传播:青年同辈群体中网络语言流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4):72-80.

作者简介:樊瀚文(1998—),男,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指导老师:冯广圣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媒介融合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