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园冶》中学习因地制宜的艺术

2021-08-27谢璐瑶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艺术

摘要:计成的《园冶》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造园家因地制宜的艺术。该书将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分类深入讨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设计方式,阐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本文联系中国古代时空哲理与中国画艺术,探讨计成设计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园冶》;计成;因地制宜;中国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1 扬长避短的学问

《园冶》为中国明代造园家计成所作,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造园学经典,分园说和兴造论两个部分。

《园冶》首先讨论了相地的规则。计成凭借自己多年的造园经验,将建筑园地分成六种类型,并一一探讨,指出其建造园林的优劣势。山林地有天然的地形可以利用,可构建极品园景;城市地可以巧妙围掩,构建大隐隐于市的清净林亭[1];村庄地可以利用周遭的篱笆与庄稼,实现自然入画;郊野地疏中有细,能引人寻芳,不失人间一乐;傍宅地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宜为大方之家;江湖地援引四方,或可媲美瑶池仙境。而在今天的造园建筑中,这数种类型的地已演化为国家规定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可见,造园地形分类是从古传承至今的思想。

地的类型既是自然条件决定的,也是地块所处位置的客观需求决定的。在当前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存在许多高污染的区域[2],如南京二桥投标绿地,在这里,唯有防护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在此高污染的位置建设公园或生产绿地,那么在此钓鱼者将不能静心,老人与幼童也不会前来游玩,哪怕建造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无游人的园林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读《园冶》,要学其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学问[3]。

2 人与自然的博弈

各各相明,巧巧设计,便无有不可成园之地,最终达到“相地合宜,构成得体”的目的。

计成认为,任何地基都可以造园,不存在禁忌一说。他写道:“造园应有主人七分,匠三分”,强调要求工匠成为“能主之人”,粗鄙的山石在娴熟的工匠的手中也能变成令人叹服的天工造物。

计成希望因借体宜,这点在他的《园冶》中也有明确的反映。一般来说,一本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文化思想的影响,《园冶》虽遵循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但做到了不被时代限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提出了“切要四时,何关八宅”的观点,体现了作者长远的眼光。计成认为,造园借景需考虑当地四季的温度,而按八卦方位区分八宅的说法,则没有四时气候重要。现代许多造园学说也以此为基础,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价值与意义[4]。优秀的造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5],能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相适应的风格设计。

既与自然结合,又与自然博弈,这一理念反映了中国人传承百年的文化。造园师们既有天人合一的理想,又结合了陆王心学以心为本的理念[6]。面对自然,他们发挥了强大的主观能动性。计成可谓千古不遇的奇才,他所写的《园冶》也是可流传千古的奇书。园林作品总与设计师的性格特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好的造园设计,可做到因借体宜,这意味着设计师不仅要钻研设计园林的书本理论,更应该看看书外的世界[7]。设计师应走访各地的园林[8],體会设计与个人的修养心性之间的联系[9],个人的文化底蕴往往体现在他所创造的作品之中。真正的设计不应停留在书本上,更不止反映在画面上,要应用于实地[10],只有能改善环境的设计才能被称为因地制宜的设计[11]。唯有各有陶冶,综合所长,才能设计出符合期待的、有自己特色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不仅仅是建造园林的工程师,更应该是一个艺术家、一个杂家。他应以这样的身份去考量造园,以艺术的视角看待造园这门学问[12],同时也应学习其中因地制宜的奥秘[13]。

3 “活”起来的流动应用

《易·泰》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一思想也可运用到园林设计中[14],其中蕴藏着一种互涵的四维时空概念。借景的设计又何尝没有体现中国画中动点透视的方法呢?常言道,人在画中,移步换景[15]。在造园中,流动的时空宛如流动的水,捉住它的源头,让其流动,整幅画与时空也就流动起来,生气将充溢整张画卷。

因此,在园林建造过程中,我们也常见水的流动[16]。《红楼梦》中曹雪芹描写大观园时[17],也会叙述大观园里活水的源头[18]。在任何时空中,建筑都应配合山水环境,这恰恰与当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19]。

在造园的艺术中,园林设计师应有建造“活”起来的园林的暗示[20]。园林不是静止的艺术品[21],恰恰相反,它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作品。构筑园林[22]应该考虑到它之后的发展。如果水不流动,则会躺在水潭中渐渐变质;如果园林不动,它将成为仅仅活在图纸上的被人遗忘的作品。没有建筑物能驾驭自然,更没有建筑物能超越时间,唯有融于自然并与时间和谐共处的建筑物才能受到时光的眷顾与人们的青睐,故要运用因地制宜的艺术,考虑到数年之后的环境改变[23]。在设计建造园林时,设计师需要将园林看作有生命的整体,以此为基础考虑因地制宜的环境建造。

4 文化综合的杂家底蕴

计成的《园冶》还是一本成熟的美学作品[24],凝结了几千年来中国美学、文艺学[25]、诗品、画论[26]的精华,既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又有道家的虚无微妙、传神写意的表现[27]。计成强调“构园无格”[28],即建造园林无一定格局,这是他的狂意,意在笔先,但他又强调“借景有因”,即借用外景必定有所因循,这是他的书卷气。

《园冶》中还多见其对游园景致风光的描写[29],以及对令人艳羡的园中人的游趣生活的描绘。为了能让游园者充分享受美景,必须使造园景致别样又生机勃勃、合乎自然,使园中植物随时间的流逝自然生长。

现代设计师在进行构园设计时,也切不能忘记古时因地制宜的艺术,要从时间、空间、人的需求[30]与自然条件等角度去考虑,建造合乎艺术、合乎自然、合乎生态、合乎人心理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作品。园林是综合了各种文化的艺术品,又是最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无论是林亭、山石,还是草木,皆各具情态。无论以何种文化视角看待,园林都有许多需要考究的细节存在。

5 结语

计成的《园冶》成书于明代,却满含现代合乎四时、因借体宜的科学思想。中国古代著名造园家因地制宜的艺术值得现代的景观设计师学习。无论将建造用地分类,进行扬长避短的设计,还是亲自走访各地园林,建造合乎空间的景观,或是目光长远考虑多年后景观的发展,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艺术。联系中国杂家文化底蕴,当代的景观设计师可以借此体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

参考文献:

[1] 齐筠倩,李青青.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亭子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56-157.

[2] 陈晨,祝遵凌.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91-92,95.

[3] 郑鉴智,王夕倩.唤醒空间——南京老城南糯米巷景观再生设计[J].大众文艺,2019(14):77-78.

[4]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5] 王奕,火艳,祝遵凌.乡村植物的生态群落与美学设计应用——以桦墅为例[J].设计(上),2018(12):61-63.

[6] 陶皓淼,耿植荣.浅析文化思想的繁荣对美术作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21):125-126.

[7] 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5)152-154.

[8]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09):141-143.

[9]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10] 丁聰,唐睿,祝遵凌.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长江路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92-93.

[11] 刘明珠,朱华锋,陈周翔.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旧城改造——以南京老门东为例[J].艺海,2020(5):158-159.

[12]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13] 祝遵凌.生态设计[J].设计,2018(11):029.

[14] 孙田,祝遵凌.南浔古镇景观特色分析与思考[J].设计,2018(10):70-72.

[15] 徐若愚,火艳.文化景观中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J].设计(上),2018(12):55-57.

[16] 苏同向,祝遵凌,王晶.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浦口新城中心河为例[J].设计,2018(21):36-38.

[17]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8-79.

[18] 张知祺,耿植荣.镇江“城市山水”景观设计的运用——以南山绿道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81-182.

[19] 李丰旭,祝遵崚.“嬗变”——古典园林意境影响下现代景观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6-67,70.

[20]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J].设计,2018(18):141-143.

[21] 刘明珠,祝遵凌,孔德金.枯山水在南京牛首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58-59.

[22] 钟巧红,祝遵崚.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23] 李金颐,王小柠,祝遵凌.从止园看常州园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大众文艺,2019(23):265-266.

[24] 李丰旭,祝遵凌.纪念性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3-94.

[25] 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04):54-55.

[26] 史欣冉,祝遵凌.南北山水画地域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54-55.

[27] 孙逸凡,祝遵凌,孙威.关于当今城市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观的营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

[28] 徐若愚,许松,薛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艺术化表达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75-77.

[29] 陈晨,周琦.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J].设计(上),2018(12):158-160.

[30] 芮晨晨,周琦,孔德金.大地艺术在景观中的人性化探索[J].设计(下),2018(12):124-126.

作者简介:谢璐瑶(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艺术
纸的艺术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