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形态的演变与突破路径

2021-08-27高云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摘要: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Vlog+新闻”成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受到主流媒体的喜爱。内聚焦叙事视角、人格化表达及沉浸式体验等特征使Vlog新闻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但Vlog在新闻生产领域的运用仍然不够成熟,存在选题具有局限性、记者新闻素养待提高以及相关传播平台待整合等问题,本文基于此探寻Vlog新闻局限的突破路径,以实现Vlog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Vlog新闻;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1 媒体融合语境新闻形态的演变——“Vlog+新闻”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新的传播技术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新变革。对比新媒体而言,传统新闻媒体有着严格的采编流程与审核制度,但在信息高度共享的趋势下,原本体现传统媒体权威性的优势如今却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顾若言,周阿根(2018)指出,传统媒体信息制作时间长、审核流程冗长,是其发展的最大阻碍[1]。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接踵而至,传统媒体的处境愈发艰难,媒体必须与传播新技术同行。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的缺陷,努力寻找转型出路,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中保持活力,建设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的新型媒介集团。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融合新闻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潘宁(2019)指出,传统媒体只有在生产业务上完成从独立到融合的转变,才能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Vlog+新闻”是一种全新的融合报道形式,也是主流媒体积极探索融合之路的重要创新实践,其传达的信息内容往往配合大量的图像语言。2018年4月,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博鳌论坛年会上推出了《CGTN博鳌行Vlog》,让场外的受众通过记者的采访了解到会场内的细节情况,这是国内媒体使用“Vlog+新闻”形式进行报道的开端,也是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模式上的创新。新闻形态的创新为受众提供了不一样的报道视角,也丰富了我国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寻找自身转型发展之路的创新之举,体现出传统媒体积极主动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潮流的趋势。

2 媒体融合语境“Vlog+新闻”报道形式的运作机制

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有着深厚的基础,新兴媒体在传播技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信息传播水平,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2.1 新闻生产:内聚焦叙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根据叙事焦点对人物不同的限制程度将叙事视角分为零聚焦视角、内聚焦视角以及外聚焦视角。其中,内聚焦视角是将自身融入事件之中,通过叙事者的视角还原事件原貌[3]。内聚焦报道是以记者的视角观察以及叙述事实,这种“Vlog+新闻”的报道形式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惯用零聚焦与外聚焦视角的叙事方式,拉近了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有利于塑造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营造现场真实感[4]。在传统新闻报道中,为了保证新闻信息的完整性,记者往往作为事件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因此新闻报道一般采用零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来表现。近年来,两会Vlog报道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主要通过节目的设置与制作带来情感上的体验,记者以第一视角将自身拉入场景之中,并基于自己的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5]。

2.2 记者报道:人格化表达,获得受众情感支持

随着媒介形态的快速更迭,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媒体严肃的报道风格以及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开始追求一种通俗、轻松的传播模式。Vlog作为一种短视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拍摄、讲述以及体验,通过屏幕与受众直接对话,实现了与用户“面对面”的互动,将原本具有威严感的新闻传播变得生动化,塑造了一种亲和的姿态[6]。Vlog新闻以新颖的视角为受众解读两会背后的深刻内涵,并通過记者传达来自时代的感悟与思考。以一种个人化的传播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即记者运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塑造形象、传达信息并与屏幕前的受众沟通情感,从而使新闻播报更具亲切感[7]。人格化表达是Vlog的一个核心要素,Vlog新闻同样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带有强烈的人格属性,并激励受众产生归属感。Vlog的新闻人格化表达还体现在拍摄手法以及后期剪辑的多样化上,这样的新闻传播方式是接地气的,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获得情感支持[8]。

2.3 受众视角:沉浸式体验,生动化新闻报道

诺力·德拉佩纳指出,沉浸式新闻指的是身处其中的人能够对新闻描述的场景和事件获得第一人称体验的一种新闻形式[9]。在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致力于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创新,全方位与受众互动,提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Vlog新闻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观看体验,通过传播者的镜头与受众互动,并在报道中融入各种元素,如字幕说明、旁白等,使他们在不同的时空产生共情。

枯燥、晦涩是时政类新闻报道最大的问题,媒体应在坚持“内容为王”这一基本准则的前提之下,挖掘出新闻的人文关怀,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受众[10]。“Vlog+新闻”的报道方式很好地改善了传统新闻严肃、缺乏生动感的劣势,塑造了一种亲和力,并吸引了年轻受众的关注,使两会新闻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同时提升。

3 媒体融合语境新闻新形态的局限性

“Vlog+新闻”的报道形式因富有生活气息的传播方式而获得受众的喜爱,但在获得积极的社会反响之际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内容选题具有局限性,受众媒介批判能力的弱化

Vlog新闻注重人格化表达,重视沉浸式体验,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受众主要关注视频中的“我”,而不仅仅关注新闻事件本身。这种形式的报道呈现出更多的娱乐性,而非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削弱对新闻事件的社会深层次思考。

新时代的受众要求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具有社会意义,选题具有局限性的Vlog新闻并不能满足受众对严肃新闻的需求[11]。传统的新闻报道有助于独立的思考,受众需要对新闻事件中的符号进行解码,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理性的判断,而“Vlog+新闻”的传播形式使得受众在新闻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到浅层信息,倾向于接收分享者的见闻和情感,忽略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12]。长此以往,受众会丧失深度思考的空间,娱乐至死的社会氛围将会严重削弱媒介的批判能力。

3.2 对记者新闻素养要求较高,难以工业化复制

Vlog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公众的视野,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出境记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Vlog的创作门槛较高,因此,Vlog新闻的特性要求记者具备较高的素养。“观看者”与“创作者”之间最大的鸿沟就是创作能力,“Vlog+新闻”的报道形式主要依靠叙述者的个人魅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叙述,不论在什么类型的新闻报道中,出镜者都要富有亲和力,传播内容和创作手法也要契合公众的兴趣。此外,记者沉浸在Vlog中,有时会出现“主观介入”的问题,即纯粹以主观感情报道新闻,损害新闻的真实性[13]。许多记者在以Vlog形式报道新闻时,有时为了凸显个人魅力,会增强新闻事件的娱乐性,从而忽视新闻背后的深层意义。

3.3 内容同质化程度高,缺乏专业传播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拓展,并在寻求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主流媒体以及其他地方媒体纷纷开始尝试使用Vlog新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事实上各家媒体所发布的Vlog新闻高度同质化,形式雷同,缺少创意,很容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大多Vlog新闻以生活化的角度切入,叙事角度单一,为了迎合受众,主要分享新闻采访前后的细节,重视新闻呈现形式的亲近感,忽视了新闻内容的重要性,模糊了新闻传播的焦点。

国内的主流视频网站主要为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等,大多以制作、播放娱乐视频为主,而以UGC为核心的Vlog新闻在相关网站上并不流行。缺乏专业的Vlog新闻传播平台,再加之没有大规模活跃的用户,导致Vlog新闻的传播面不广泛且传播效率低。

4 媒体融合语境下新闻新形态局限的突破路径

“Vlog+新闻”的传播形式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但所面临的局限性阻碍其发展,因此,当前的重点是探索能够有效突破Vlog新闻困境的策略。

4.1 内容为王

Vlog新闻应该充分利用第一视角的报道角度,通过生动化的传播形式,将严肃的时政新闻转变为富含生活气息的新闻语态[14]。选题可以聚焦于解读国家施政方针,生动报道时政新闻,也要深入挖掘受众的需求,聚焦公众,回应百姓关注的热点事件。此外,Vlog新闻可以呈现出新闻生产的台前幕后,弥补传统新闻报道所缺失的“幕后”。

4.2 培养全能型记者

Vlog新闻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对于媒体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次更高难度的挑战。新时期的新闻事业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闻的叙事语言和叙事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对记者提出的术业有专攻的要求已然不适合当下的传播环境。全能型记者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Vlog新闻所需要的全能型记者不仅要具备多元专业素养,掌握Vlog新闻生产流程所需的技能,更需要出镜记者的表现具有感染力,通过人格化的表达,成为连接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情感桥梁。

4.3 拓展传播平台

目前Vlog新闻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少专业的传播平台,也面临着新闻内容同质化的困境。强化新闻媒体品牌战略,打造具有自身风格形态的Vlog新闻栏目,可以有效提升Vlog新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获取信息的途径,打造视频平台、社交平台、新闻客户端等多个终端覆盖的全媒体平台,形成功能互补的传播矩阵,Vlog新闻的传播范围以及传播力度会大大增加[15]。

5 结语

传统新闻报道与Vlog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内聚焦叙事视角、人格化表达及沉浸式体验等特征使Vlog新闻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但作为全新的新闻形态,Vlog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内容选题具有局限性,偏娱乐化的报道形式会使受众的媒介批判能力减弱,对新闻记者的素养要求较高以及缺乏专业的传播平台等因素都削弱了Vlog新闻的传播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精准选题、培养全能型记者、突出品牌风格、拓展传播平台等方面突出Vlog新闻的报道水平。

参考文献:

[1] 顾若言,周阿根.新媒體时代学术期刊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18(12):74-75.

[2] 潘宁.互联网冲击下传统纸媒的深层变革探究[J].东南传播,2019(06):17-19.

[3] 何纯.新闻叙事的视角与聚焦分析[J].求索,2006(02):193-195.

[4] 沈雅莉.伪造的真实:拟剧理论下的直播带货症结研究[J].艺术科技,2021(4):119-120.

[5] 谢啸轩.国内播客产业兴起的动因与挑战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7(05):60-62,74.

[6] 林丽.科技期刊有声阅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05):78-80.

[7] 聂宇飞.设备镜像:对数字时代中受众商品的新思考[J].东南传播,2020(12):95-97.

[8] 袁晓强.基于微博热搜泛娱乐化现象的思想文化建设研究[J].汉字文化,2019(12):153-154.

[9] 成佳美.基于创新扩散视角的社区团购模式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7(10):31-33.

[10] 刘青青.对外传播视阈下“李子柒”的审美价值探析[J].汉字文化,2021(7):173-174.

[11] 朱雪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流浪地球》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8):103-104.

[12] 周子怡.网络热词的圈层化传播研究[J].汉字文化,2021(08):17-19.

[13] 杜雨季.全媒体时代扬州书店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9(06):36-38.

[14] 张悦.自媒体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研究[J].汉字文化,2019(08):43-44.

[15] 潘宁.镶嵌、创意、互动:三个层面看信息流广告的传播策略——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汉字文化,2019(15):178-180.

作者简介:高云(199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