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心观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精髓
2021-08-27唐秋实
唐秋实
摘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切为了人民便与我党命运休戚与共,人民性也随之成为我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革新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实践方式,人民中心观始终作为我党革新的底气,这种底气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撑起了各项制度建设,使其焕发出无限活力。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再次印证了“人民中心”的优越性,不仅坚定了我党为人民执政的理想信念,而且让世界人民认识到,我党是人民的政党,“人民性”贯穿我党执政理念始末。
关键词:人民中心观 治国理政 理想信念 精髓
坚守人民立场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关键优势。我们党执政为了谁?依靠谁?底气在哪里?简言之,人民才是我们党执政底气的来源,是我们党始终依靠的对象,“人民至上”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精髓。
一、“人民中心”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
人民中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现实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人民特性的,是引导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科学、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为人类谋求自由和解放。资本家主导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包括社会建设理论,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服务于资本家的。然而,马克思通过广泛实践论证资产阶级自行消灭的规律,号召无产阶级为构建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世界而努力。马克思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其彰显着人民重要的历史地位,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已深入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不遗余力地为人民服务,彰显着我党执政理念的根本准则。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从没有考虑自己的额外利益,这是我党繁荣发展的根本优势。同时,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立场,与共产党宗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这是我们党自身性质决定的。
人民中心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人民中心理念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丛书的思想内核,贯穿于我党治国理政始末。首先体现在共产党人的初心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党亘古不变的使命,这种初心和使命促使共产党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性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高质量完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成果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全面从严治党,绝不辜负人民所托。最后,在重大举措颁布实施中遵循人民利益至上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实施救助隔离措施。结束后又稳步开展国民经济的恢复,进一步改善民生。
二、“人民中心”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关键一招
人民中心理念是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人民性作为我党始终如一的执政理念,经历了无数革命的洗礼,最终开创出了一条始终为人民幸福而努力的道路。历史实践表明,人民性蕴藏着巨大能量,其在社会变革及建设中充分显现出来,且人民也越来越维护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良性循环贯穿于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全过程。如今,随着时代变迁,我党工作重心也随之发生转变,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我党执政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治国经历中,无处不体现人民性,他多年来植根于基层,与基层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愿望,这时他已经树立起为人民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后来任职正定县,立下了为民负责,为民担当的榜样。在福建、浙江任职期间,总书记仍不忘群众路线的初心,身体力行跑遍田间地头。党的十八以来,我党依旧初心不改,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常挂心头,为此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惠民举措,从根本上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
人民中心理念是制度建设的主基调。制度是立国之基,固国之本,国家的完善与否决定一个国家能否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布局功能充分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完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形成了一套以人民为内核的制度体系。随着国家、地区间冲突频繁出现,全球化、多极化受到挑战,我们在深入推进各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定会遇到新阻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人民中心理念是我党永葆生命力的保障。历年来,人民群众在中国大地上具有强大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洞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作为物质力量,美好家园的开创需要人民,我们党光辉事业的建设需要人民;作为精神财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人民群众,优秀的民族文化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人民主体地位在众多场合都被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及,彰显了人民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态势。
三、“人民中心”是我党治国理政的落脚点
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則。首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提高治国理政能力,使其扎根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广泛实践中。一方面,把人民作为依靠和服务对象。人民群众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我党一切治国理政经验都来自对人民群众经验、知识的高度概括。向人民群众学习,紧跟人民群众步伐,明确我党与人民是“鱼水关系”而不是“水火关系”,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另一方面,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维护社会高效运转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在各项事业的建设上取得傲人成绩,这得益于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必然结果。其次,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则。坚持发展由人民共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展,二是共享,通俗来讲就是把“蛋糕”做大,进而把“蛋糕”分好,让人民得到自己该得的利益,感到满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还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在发展质量上让人民放心。最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持有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始终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明确我党工作的最高标准,坚定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才能把人民利益摆在工作的最前面。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最现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只有把这些问题平稳落实,让群众看得到变化,得到实惠,才能体现出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其次,把人民当作评价我党工作的“阅卷人”。人民中心理念不仅体现在我党工作重心在人民身上,而且表现在人民是各项工作的最终评审。人民是要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感到满意,而不是“被满意”,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实惠,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最后,党员及党政干部要做人民群众的暖心人。一方面,放下架子。形势下官老爷作风等不良习气侵蚀腐化了一些党政干部,作为党员及党政干部,一定要向群众虚心求教,深入联系实际,接受群众意见,贴近群众生活。另一方面,提升公仆意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政府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道,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方面,人民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使命。回望历史,革命时期依靠发动人民群众夺取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靠团结人民群众巩固政权;社会主义发展时期需要人民群众群策群力;新的历史时期更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开启崭新篇章,建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党要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对生命健康安全的需要,我党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的首要原则。第二个维度是对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需要,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0.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