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
2021-08-27宋军华
宋军华
[摘 要] 中职语文和思想政治课都是中职非常重要的课程,两者的领域虽不同,但是拥有一致的育人宗旨,都要求教师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来展开教学,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要求各类课程都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渗透其中,形成协同效应。在课程思政理念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探析。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112-02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和思想政治课堂的根本任务一致,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导向功能,做好教学工作。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现状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个学科要深入挖掘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并将思政教学元素和理论课程同步教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让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挥作用,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作为中职语文课程,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还能从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但是从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学脱离了思政理论,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增长,而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倾向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各种句子结构和语法,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而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1]。教师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素,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较低。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并没有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来深入开展教学。
另外,德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但是中职语文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中职语文内容难以有效地向学生的生活延伸,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德育方面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政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这也严重影响了语文学科思政教育的效果[2]。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课程定位偏差
虽然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已经被人们熟知,但是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中职语文课程定位影响了中职语文人文性作用的发挥。中职学校属于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将技能培养当成核心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各个学科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来开展教学。中职学校的特性决定了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实用性的目的来开展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弱化了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情况[3]。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也确定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会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来制订更加细化、实用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和交际能力培养当成重要的内容,使学科的人文性没有发挥出来,影响了语文学科的优势作用发挥。
(二)教学内容偏离
语文学科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质量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大纲编写和课程标准建设都缺乏严格、统一的规范,教材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有不同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融入进去,这就使中职语文学科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人文载体的功能被弱化,不利于语文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4]。
(三)教学模式固化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都尝试做出一定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没有从语文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没有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作用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没有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掌握语文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始终不得要领[5]。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创设思政教育的体验情境,也不善于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和感染学生,甚至还有的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政修养水平有待提升,难以给予学生极具感染力和富有说服力的思政教育指导,影响了语文学科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教学建议
(一)树立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国情怀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深沉而又朴素的情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和情感教育的关联性,明确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国家的荣辱关系到个人的荣辱,而每个人的爱国行为都会成为保护国家安宁的重要力量,所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等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家国情怀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例如学习《故乡的榕树》,课文蕴含了作者深沉、炙热的情感,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料来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湘江美景,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地大物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体味诗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将《红海行动》《战狼》等影视资源作为拓展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优秀文化经典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拓展教材内容的宽度和广度。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窦娥冤》《雷雨》以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原著,传承文化经典。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经典诵读,通过经典诵读来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唤醒。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中职语文教师对课文诵读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中职语文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上,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跳过了朗读这个环节,往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就开始讲解课文内容。实际上,朗读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和诵读,尤其是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典,通过经典诵读来传递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独特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劝学》《师说》等议论文的结构非常严谨、观点鲜明,《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等千古名篇的诵读能够让学生体味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一定要注重语调、语速、情感、基调等,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内涵和情感。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经典。
(三)立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也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思政教育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要重点渗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重要教育作用和导向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并给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做好铺垫。
另外,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直观、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德育内容的重要作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学习《项链》这篇课文时,主人公虽然爱慕虚荣,但是在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和丈夫倾家荡产地拿出积蓄并借债凑够三万六千法郎买来新项链还给她的朋友。随后数年里,她和丈夫勤俭节约,辛苦劳作偿清债务。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玛蒂尔德和她的丈夫的优秀品质,并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优秀的品质,成为诚实、有担当的人。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让学生畅想:“如果玛蒂尔德当时没有借项链、丢项链,她会成为什么模样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玛蒂尔德的命运是由她的性格决定的,从这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要脚踏实地做人,要摒弃虚荣心。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高职语文教师,也应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价值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传承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语文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培养出德智双全的高素质人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60-61.
[2]張虎.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 教育观察(下旬),2019,8(9):33.
[3]张莹.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9,12(5):10.
[4]郭红英,马瑞霞.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12(3):51-52.
[5]刘泽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探索[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9,21(2):42-45.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