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生命教育的研究

2021-08-27吕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命教育高效课堂

吕娟

摘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职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融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结合生物学的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生命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年龄,他们对大自然、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所以在进行这一阶段的生物学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观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命观指的是人们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看法以及态度,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对生命现象进行学习,并提升核心素养。

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内涵

生物学是一门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学科。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从而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心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开展生物学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强调的是一种能够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满足个体与社会的需求,也具有很高的道德性,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说,核心素养与一般的素养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是综合了多种素养与精神的一种产物。

1.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

生物学建立在对自然、对生命的研究之上,在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生命现象与生命规律,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習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生命进行充分的认识与感知。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会涉及细胞的学习,教师在对这一章节进行授课时,通常会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观察与操作。学生通过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不仅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认识细胞,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学生在通过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这是由于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生命。

2.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由于课程要求,许多教师会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进行研究,比如,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等。这些动物在实验完成后应当进行恰当的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让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应当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小动物如何处理进行规划,充分引导学生建立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不能虐待、伤害小动物,而要感谢这些实验动物为人类研究做出的贡献,让学生真正做到尊重生命。在初中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生物学课上,教师应当对敬畏生命展开积极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3.对生命科学进行探究实践

生物学中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以及实验研究而得出的,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也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实验内容教学。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验学习,许多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坐到实验室,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实验流程以及实验结论。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尝试自主操作对一些理论进行验证,并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进行实验操作。部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是在整个的生物学学习过程中都没有给学生安排实验的时间与机会,导致学生只学习到了片面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真正对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为了保证初中生物学课堂能够更加高效,教师应当积极整理与科学安排教学工作,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4.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

大自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在生物学课上会涉及对生态学、生态系统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时融入生命现象以及生命规律的教学内容,保证两部分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各种生命现象都是依赖于大自然的,所以在生物课上,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涉及自然的知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形成敬畏自然的意识。为了保证学生在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进步与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护、保护自然的引导。例如,八年级上册“动物的生殖”中,鱼类和两栖类都是体外受精和卵生,后代发育过程中受外界环境不确定因素(水质污染、天敌等)影响较大,所以成活率很低;昆虫、鸟类、爬行类都是体内受精和卵生,后代成活率相对高一点;而绝大部分哺乳类是体内受精和胎生,在整个生殖过程中都得到了母体很好的照顾,后代成活率最高。所以作为哺乳类中的人类,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其他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生命教育的策略

1.在开展生命教育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构建生命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学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改善课堂氛围,努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可以更加沉浸在课堂中。例如,八年级上册“动物的发育”中有个观察鸡的发育过程的活动,这部分内容我通常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来了解。视频中会出现发育4天、7天、14天的鸡的胚胎,每届学生在看的过程中都会说:“太残忍了!”“视频中的那些剥出来的胚胎还能不能活下去?”这时我往往会跟学生谈到有些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两性关系。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会受到触动。

(2)培养理性思维

在学习生物学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情况,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与锻炼,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成长。比如,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食物链的学习。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经历“发现食物关系—建构食物链概念—归纳食物链特点—形成食物网认识—拓展食物链研究”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师生点拨互动、生生修正互动能够让学生的理性思维获得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食物链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总结与归纳,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找到生命现象的规律,进而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3)在生物实验中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在生物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显著的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以及实验平台,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在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同时也要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以获得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操作以及独立思考,在学生遇到问题与困难时,教师不能强行干预,而是应当通过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思路与办法,这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时进行过度干预,会让学生丧失对实验操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也会导致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或者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运用自身的生活經验来进行生物学习。生活化元素与生物学教学的融合,除了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选取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来辅助教学,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够获得提高。由于教材的内容有限,而且教材的更新换代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生物知识。在补充知识时,教师要注重选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借助这些素材进行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将生活经验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沉浸地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学习与探究。

2.借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对社会以及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望的阶段,但他们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时,往往会出现抵触心理,由于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生物学教学时要保证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努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生物学课堂,积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比如,在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时,我跟学生说:“第一、第二道防线的防御能力在座的各位都差不多,但老师的第三道防线比你们的第三道防线防御能力强大,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接下来通过分析人体对水痘病毒的免疫作用,学生了解了第三道防线的免疫作用机理:人体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外来的病毒、细菌;移植器官或移植细胞;外来的疫苗;外来的过敏原等)侵入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消灭抗原,一部分抗体存留体内以备对付相同抗原的再次入侵。此时,学生明白了我的第三道防线防御能力强是因为我生过的传染病、打过的疫苗等比他们多,体内的各种抗体自然也比他们多。在此基础上,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原来,母乳中有抗体,孩子吃了母乳可提高免疫力。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往往不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以及学习热情培养有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更加有趣、轻松。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初中生物学课堂的构建,所以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机会,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结语

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授课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对生命产生尊敬和敬畏之心,并且对大自然产生爱护与珍惜之情。在努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要求初中生物学教师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映仪.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生命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66.

[2]曹艳.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6):182.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生命教育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