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8-27王琨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作为国家未来的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被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变得薄弱,所以急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承者。

关键词:中学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经典意味;文化自信;文化视野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振兴的未来,中学生只有在语文课程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才能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加强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挖掘教材的经典意味

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的,能选入统编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是可以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名家名篇。这类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意味或以单独篇目出现,或以單元主题的方式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层含义,引领学生体会语文课程的经典意味。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梅岭三章》时,除了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还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也可以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和《我爱这土地》放在一起来解读,体会这一组诗中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不仅将课程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还强化了学生对这一系列诗歌主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重要的一环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之后,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梳理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现在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一些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成了载体,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经典文化、民族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践行于实际。

例如,在讲授古文《岳阳楼记》时,文章中的许多经典名句值得学生认真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经历后,理解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学生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文采,还能领悟到古代文人对天下的抱负和胸襟,自觉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文化自信。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加深学生的文化修养,如感受书法魅力的书法比赛,体味诗词韵味的诗词朗诵比赛,加深课文主旨理解的课本剧排演,推荐一本书、介绍一个作家的推介会,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三、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语文教学基于教材,成就于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教书匠,更应该有尝试横向扩展课内容量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作为引领者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多个层面中:作家的创作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阅读,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写作方法的探究,文化知识的积累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这样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准备一篇课文,而是要有涵盖全文知识面的积淀,资料的查找,信息的整合,知识点的引导都需要教师课下精心准备,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会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名著单元时,就充分显示了教师古典文学知识的积累,《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文章分别刻画了杨志、范进、诸葛亮、刘姥姥这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课堂教学中不只讲解课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借这一故事引出相应的名著故事,用一篇课文带出一部古典名著,读过一遍的还可以反复读,以加大课堂的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对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是一个庞杂而长久的工程,语文不只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累积,更要有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基于文本不断挖掘教材的经典含义,在课内外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在不断的引导启发下,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能力才能提高。这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更高,提醒教育工作者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为自己注入活水,方能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核心素养中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作文(教研版),2019(4).

[2]赵景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注:本文系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王琨老师负责的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西部地区初中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76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