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2021-08-27关林艳
关林艳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机械制造工艺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得到广泛关注。院校和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创新型教学方式,认识到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经验不断深化改革,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平台,辅助其对专业知识深刻掌握和运用,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工艺;中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60-02
机械制造工艺是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主要课程,此门课程兼具实用性和创新型等多方面特点,机械制造工艺涉及机械设计、加工等必要的基本知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若是教师在此阶段课上选择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注重对机械制造课程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是目前教师教学的重要课题,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出现有效辅助教师解决此类教育问题。
一、中职机械制造工艺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涉及范围宽泛,既存在空间想象问题,同时也包括基础理论概念,和传统课程相比,课外实践部分和理论知识有同样的占比,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中职机械制造工艺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功底,可将传统知识统一整理集中教学,辅助学生养成连贯学习思维,深入剖析机械专业教学重点,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化教学统一整合,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借助现有实验设备锻炼自身实践技能,提升学生机械制造工艺的综合水平,此种教学方式可有效满足企业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中職学校制造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中职院校制造类专业教学重点和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可知目前中职学校存在教育教学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的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根据目前调查分析结果,中职学校制造类教学课本已多年未更新,达不到社会要求,书本内容过于陈旧、单一,缺少新意,没有和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相结合,现今社会下,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多数一线技术可用计算机技术代替,实现高效工作,制造类专业课本未将计算机技术和专业内容相结合,制约制造类的发展,与新型制造工业产生脱节。
(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性不足
根据目前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现状进行探究,发现多数中职院校教育形式过于传统、单一,缺少新意,多数中职院校教学设施简陋,甚至出现损坏,部分中职院校教师依旧采取模型、模具进行教学,学生依旧处于填鸭式学习方式。对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缺少锻炼,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教学初衷。机械制造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若是中职院校长期延续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都起到极大的限制作用,影响学生后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体验、实验和实践不足
根据目前对中职院校制造类专业教学方式进行全程观摩发现,目前多数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过分强调,教学重点始终在于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机械性记忆,缺少在实践中亲手操作、运用的经历,即使设置部分实验性课堂,多为复现书本实验类课程,至于学生主观设计实验、自主创新实验等少之又少,部分实验环节过于陈旧,还存在转动平衡、齿轮摩擦等多年不变的实验内容。
三、实施中职机械制造工艺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措施
(一)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教育重点在于将专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模块,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统一结合,形成创新型一体化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根据一体化模块教学的要求修改课程设置,在实训基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的实践环节有机统一。主要流程为:首先,根据目前教育要求,了解教师和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求,将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划分为钳工技术、金属切割技术、金属切削技术等各个层面,将钳工技术作为多种技术的基础技能运用,在金属切削课程中,教学一级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技术和模块加工技术、钳工基本技能等技术,由于此类技术设计范围宽泛,可将其依次按照技术分类分为二级模块,若是依旧存在极为烦琐的内容,可再将其分为三级模块等,根据梯形递进原则,机械制造工艺教学内容随着模块的细分,教学难度也在随之递减。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将课题内容模块化分层,依据所分单元建立标准课题模块,根据实践要求,教师可设置多种实践课题,根据课题内容依次分配学生具体的要求和实践制造任务,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图纸、渗透理论知识,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中职机械制造工艺一体化学习模式。最后,设置模块课程,教师可将课题作为模块课程中最为基础的单元,选出相关课题组成三级模块,根据三级模块框架设置为以一级模块为单元的课程内容。构建标准教育教学体系,总而言之,根据以上步骤,教师可将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内容有机统一结合,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制造工艺课程体系。
(二)加强教学梯次设计,满足学生需求
在构建标准的制造工艺课程体系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理解水平、实践能力等针对性展开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针对化教学。此外,教师应针对性分析课本内容,若是存在部分难以理解的知识,过于复杂的机械制造工艺模块,教师应该预先将此课时设置较长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辅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在金工实习类实践环节,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时间,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会。借助阶梯形模块教学方式,可有效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学生机械制造工艺的综合技能,在实践锻炼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着手,设置多种工艺教学课堂,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教师应该根据书本大纲内容为学生系统整理内容,金工实习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指导学生对所涉及教育内容初步了解,辅助其可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全面促进一体化模块教学的综合发展,辅助学生在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的同时掌握机械指导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的推动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将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有机统一结合,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全面促进差异化教学的落实和改革,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工艺水平,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以技能学习为主导,提高学生能力
一体化模块教学提倡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整合教学,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技能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复现课本理论,将实践环节结合到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逐一讲解,辅助学生深刻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综合要求,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举个例子,将企业产品引入课堂并非要学生来完成企业产品的原样,不存在生产的技术条件,只是基于行业、企业的技术资源,在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的帮助下,学校开发课程情境,实现体验教学。本课程虽然学习情境设置所选用的载体均来源于企业,却是把企业产品重新解构,进行功能分解和综合。而且,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复合。情境设计教学将产品从建模到加工的完整过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了完整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最后,在学生对完整的企业产品进行造型编程时,必须严格依据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执行,如此,学生可以作为企业的员工参与生产,了解生产的严格性和纪律性。并且,校企合作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工艺、新方法,持续将新内容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双师授课,实现教学与时俱进,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技能实践课程体现了职教课程“现场性”“操作性”与“职业性”的特色。
在实践环节结束后,教师应整理学生所遇问题,统一讲解,解释开展评价教学。
评价教学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小组内测评,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实训参与程度和操作技巧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各组相互测评,此环节要求各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最后,教师对所测评环节进行统一整合。此种教学流程的设置可让学生清楚实践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加深对实验理解的同时,巩固自身技能。逐渐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
(四)构建一体化学科渗透模式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和模块化极为重要,在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中,各专业课程间存在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此种关系为学科整体性提供有效保障。目前各类企业对高校毕业生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要求学生有較强的理论功底,同时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实践能力,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锻炼和英语技能的锻炼。因此,在此种大趋势的推动下,中职院校和教师团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创新型教学思维设置课程,将专业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的同时注重将实践环节和专业技能连接的锻炼。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机械学科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统一。除了记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性内容,学生想真正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必须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很多“差生”理论知识较差,但实训很积极,能力往往比理论成绩好的学生强。抓住这个特点,完全可以弥补这些学生的不足。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车工切削加工,讲解车床进给量、切削速度、被吃刀量车削三要素时,教师课堂讲解多次,学生仍然问题很多。如果教学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让学生参加实际切削加工,亲手操作,可以亲身体验。如果学生课堂理论没学好,只有去翻书查找、请教同学或求教教师,不知不觉中,学生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完成了实践,掌握了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对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动下,中职院校教师团队应该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学科特点,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有机整合,应明确学生就业重点,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注重机械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和梯次化教学设置,加强锻炼学生实训动手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锻炼计算机技术能力和英语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和院校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涂春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课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电脑迷,2017(1).
[2]韩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
[3]郭文斌,高晶晶,李旭英.机械制造工艺工艺学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6(3).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