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材“边角料” 善织思维“华衣裳”

2021-08-27刘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边角料差异化教学思考题

刘留

【摘要】思考题是适用于差异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以“浸润式”长课、“体验式”短课、日常融合课的形式进行开发,可让思考题服务于每个学生的思维生长.借助思考题教学弥补常规教学的空白,可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框架,掌握常用的思想方法,养成高阶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思考题;差异化教学;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词典中对“思考题”的解释是:为加深理解、拓宽思路而设计的带有启发性的习题.在学生眼中,思考题像是难以趟过的“深水区”,只能望而却步;在教师眼中,思考题像是无法耕作的“不毛之地”,没有开发意义.作为师者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思考题独特的思维价值,对其进行深度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一、现状剖析:审视思考题的教学弊病

(一)“走过场”,学生思维浅层化

面对思考题这样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缺乏有效的教法和成熟的经验,更多的是就题讲题,进行浅尝辄止式的教学.这般“走过场”式的教学忽视了思考题与所在单元的紧密关联,和其与前后知识的遥相呼应.学生习惯于片面地思考问题,倾向于方法的掌握、结论的记忆,而不善于知识的整体理解,重难点的深度剖析,始终在浅层次的思维闭环内徘徊,无法向思维的更深处进发.

(二)“单相思”,学生思维固定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让教师能深入浅出地教学思考题,但也容易让其思维固定化.师者既定地认为学生也会像他们那样思考,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解题技巧和策略方法灌输给学生,迫使学生沿着“预定跑道”奔跑,这是在培养“套路”,而不是培养“思路”.这样的教学只会消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丢失自由思考、大胆尝试的勇气,令其思维方式变得僵化.

(三)“一刀切”,学生思维片面化

当学生能正确解答思考题时,教师便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当学生不能正确解答时,教师便拨浪鼓般地摇头,频频叹气,“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其实,有时候学生答不出来也是一种智慧,可能正是因为现在答不出来,学生才有了继续思考的动力,使得主动思考成为一种可能.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解答思考题,而应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二、内容解构:理清思考题的编写特点

数学家赫斯说:“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数学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的本质问题,便永远解决不了教学的争议.”因此,教师应重新解构教材,理清苏教版思考题的编写特点,发掘其本质和内核.

(一)“广角式”解构,跨越版本的核心追寻

“广角式”解构是以更宽广的视角对教材进行解构,既要对苏教版教材有宏观的理解,又要放眼于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对比中追寻核心价值.笔者发现不管是苏教版、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有“思考题”这个栏目,呈现的形式也是大同小异.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的思考题虽然都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和“应用与实践”四大学习领域,但是具体的分布情况大相径庭.苏教版教材的思考题在“应用与实践”领域占据的比重更大,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花费的篇幅更多.

(二)“聚焦式”解构,贯穿学段的特点梳理

“聚焦式”解构是针对不同学段的经典思考题梳理出典型特点,精准定位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培养,细化学生的思维进阶路径.

1.由点到面,注重数学知识的融合

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9页思考题为例:

在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数位、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类思考题将分散知识联结起来,织成小范围知识网络,多次整合后构筑更周全的认知面.在数学知识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各个方面联系知识,从本质上理解知识,从单点思维向多点发散性思维进阶.

2.由表及里,注重解题策略的培养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3页思考题为例:

解题过程中,可以使用画图策略直观地表达小芳和妈妈的岁数关系.在教材125道思考题中,有47道涉及策略的使用.策略比方法更加高级,它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更指向分析和理解层面,能引领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答,不断优化解法,在差异化发展中实现个性化凸显,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批判思维.

3.由浅入深,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8页思考题为例:

学生从特殊位置进行突破,发现旋转过程中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变,同时感受旋转的应用价值,提高借助图形直观推理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实践思维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苏教版“思考题”栏目的核心價值是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最终学会思维.其典型特点是注重融合数学知识,强调培养解题策略,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三、课堂建构:开发思考题的有效课型

教育家怀特海提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思考题教学也应该带给学生五彩缤纷的学习体验.

(一)“浸润式”长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浸润式”长课是对思维性强的思考题进行拓展教学,将思考题开发成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变式练习,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体会、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放大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脉络清晰化.

以三年级上册第45页思考题为例.

【案例分享】

1.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

师:第一类“没有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你能计算它们的周长吗?

生1:图形的周长是一周边线的长,将图1①每条边的长度(厘米)逐个相加,周长为5+5+2+2+2+2=18(厘米),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图1②的周长,周长为2+2+5+5+5+5=24(厘米).

猜你喜欢

边角料差异化教学思考题
“边角料”也应遵循食品安全标准
蔬菜边角料也能“变废为宝”
“边角料” 大用途——南通应急管理开启“跨越”探索之旅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谈差异化教学在作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