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1-08-27杨宗生
杨宗生
【摘要】知识源自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只有经过生活化的知识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和生活相结合,以促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其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
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还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实现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各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这就导致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上,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使相关数学知识实现具体化,还能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记忆、应用相关数学知识,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数学知识通常源自现实生活,因此,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随处发现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在超市购物时,不论花费的时间还是找零钱等,都会涉及相关数学计算.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还能使学生通过全新的角度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其次,有助于小学生实现创新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同时,现实生活中通常有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实现创新发展.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1.盲目追求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应注重遵循适当、适度原则.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不能为了完成相关教学任务,而片面地转变相关教学观念与方法.部分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客观的重视与尊重,由于准备不足,缺乏实例展示,只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这就会影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教师举例,“小明吃了13个苹果,小红吃了8个苹果,他们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类似这种生活化例子的举出,不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教师过于注重生活化教学的表现.这样的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激发与调动.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注重遵循客观性原则,列举适当、合理的例子,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2.教学主次颠倒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改及学校的要求,会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还会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转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却忽略了数学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沉浸于欢乐的课堂氛围,而没有获得实质的知识.这种状况不仅会对数学的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部分数学教师在对数字的转化关系开展教学时,通常会组织学生到动物园中观赏动物,而在学生观赏后,教师再引入数学知识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够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则会仓促讲解相关数学知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还会影响教学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在数学课堂上过分注重生活化教學,还会给学生增添一定的负担.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能将知识讲解与生活化教学主观颠倒.
3.缺乏事实调查
知识通常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和发现,而部分教师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导致其在课堂教学时举出的例子与实际状况不相符.比如,在对“角”的相关知识展开教学时,部分教师把锐角、直角、钝角比作家中的三兄弟,这就属于随意捏造与生活无关的故事.这种与实际脱节的生活化教学,不仅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初衷相悖,还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的认知.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引入与搭建需慎重、严谨,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生活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生活化情境创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通常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数学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具体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指导小学生在实际学习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相关数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学想要实现生活化,很重要的就是注重情境创设.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期间就应充分考虑该问题,注重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并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对“整百整十的加减法”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引入生活化案例,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情境.小红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为了奖励她,给了她100元零花钱,小红之前攒了60元零花钱,小红到超市买了些零食,花了40元,在支付完之后,小红还剩多少钱?此时,学生开始计算小红还剩多少钱.在学生计算出结果之后,数学教师再次提问:“如果小红用父母给的100元付账,小红收到的找零是多少?这和小红攒的零花钱加在一起,小红还有多少零花钱?这种计算方法和原先的计算结果一样吗?”创设典型的生活化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突破口,不仅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将相关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的同时,实现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高.
2.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并在日常的教学中锻炼学生把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可以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自信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时,数学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将相关数学问题转变为生活化问题,以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为例子,使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有更明确、具体的认知,并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