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一探
2021-08-27刘星居
刘星居
摘 要:美术是美育课程之一,借助这一艺术性的教育,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以及技能,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形成对美术文化进行学习与传播的意识。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激发学生爱上美术,同时还能使他们在这一审美之中提高自身美育素养,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基于此,就初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作一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有效;素养
美术欣赏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培养初中生的审美素质则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引导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同时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精神之美,渐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并进行实践性活动,才能称得上有效教学。笔者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围绕重难点引领学生充分认知
对于一堂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结合课堂要欣赏的作品提前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作品的各种背景资料。只有教师准备好相关资料,才能真正为学生讲解、讲透作品,更有条理、有深度地引领学生欣赏这一作品。就比如,在《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中,教师通过网络来搜寻相关资料,同时将这一画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观看领略这一美术作品的磅礴气势与恢宏之美。教师利用自己准备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解读欣赏信息:作者的人物简介、北宋的经济状况、这一作品风俗画的特点以及定义、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技法,这一作品与西方绘画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教师引领学生对这一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与欣赏。这也使学生不单单是看到眼前的一幅作品,更了解了作品的内涵,学会了欣赏,从画作的构图、作者的背景、社会时代背景以及它所体现的独特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带给学生的是更为丰富的艺术世界。每一幅作品所展现的美是各个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的时候找准侧重点。不同作品的讲解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作者奇妙而独特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对时代背景的描摹,展现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还有的侧重于其造型上的表现力。无论怎样的作品,教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引领学生找准作品中的重点、美点,进而设计有效的欣赏教学。
二、引领学生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对一幅美术作品要学会欣赏,即需要知道作品的整体构成,之后还要进行从外层面到内层面的解读。首先以绘画作为审美对象进行欣赏时,学生形成的这一外观感觉、印象就是外层面的一种感受,它包括了色调、表情、笔致、格调等。学生通过外层面观察欣赏这幅画作所表现的人物究竟是躁动的还是宁静的,作家的这一笔致是否厚重,又或者是飘逸……如此,学生在这一外层面的欣赏之中,直观了解信息,获得美感。教师通过搭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讲一讲这一画作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视觉冲击力,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然后通过一些思考题的创设,让学生边思考边继续观察画面。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让学生对多媒体展现的这一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画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哪个朝代?作者是谁?欣赏这一作品后有何感受?学生在这一连串问题的激发之下,会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感知,发表自我观点,不断对作品进行评论,增强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感知力。同时,这也为引领学生进入内层面的欣赏奠定扎实基础。而对于这一画作所体现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可再次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分析,进入内层面,触摸画作的内核。
三、不断升华审美认识,提高学生创造性
美术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美、感知美,还要学会创造美。这一富有精神内涵的活动,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艺术天赋与价值。美术欣赏之中,通过作品所帶来的这一审美体验帮助学生升华自我的审美认识,让这一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深层次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美与精神实质。引领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先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现出的家乡的民风民俗、优美环境,让学生充满描述家乡的激情。这一节欣赏课,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美的激发之下延续美,使他们产生创造活动,结合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感受来描摹自己美好家乡的蓝图。
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之中,引领学生要由浅入深,让学生切实体验作品所包含的内涵,对整个作品正确认识,同时对作者借助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图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有所把握,如此才能让学生深刻解读和欣赏美术作品。这一欣赏活动,不仅对教师来说是提高自身美学修养的一个途径,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美的求知欲和对美的创造力,在美的熏陶之下,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审美能力和创造水平。
参考文献:
杨惠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