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2021-08-27杨艳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精神

杨艳玲

[摘           要]  大国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职业需求编定的,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作为职业高中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建功立业打下基础。但是,在当下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抓不住语文学习的要点,导致语文教学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因此,身为教师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紧扣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这一主题,灵活开展教学活动。以倪文锦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三版教材为例,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展开论述,提出一点认识,与同仁们共享。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224-02

一、工匠精神的传承

关于工匠精神的含义,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得知,工匠精神指的是,用匠人对超高技艺的不懈追求,力求完美,包括:专业、敬业的拥有高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耐心,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专注于细节的追求精神[1]。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古人云:身有一技之长,不愁隔宿之粮。在古代,我国产生了许多伟大又聪睿的匠人,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发明,制造出了各种精美的陶瓷与丝绸产品,创造出了许多农耕工具、减灾预测工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是十分伟大的,同时还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具有较强的创造和创新意识。汉代时,中国匠人们通过改进纺织工艺及技艺,从而生产出了精美无比的丝绸产品,引领了世界纺织潮流,使欧洲皇室贵族能以穿一件丝绸衣服为荣。然而,到了近现代之后,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忽视了技术的创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出许多粗制滥造的低廉、质量不佳的产品,所以不能令人满意,这使国外很多消费者认为,中国生产的产品都是低端、粗制滥造的产品,致使中国制造业蒙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精神遗落对中国人思想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需要进行反思。在新时代里,我们必须重拾工匠精神,坚定我们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信仰,重振民族制造业[2]。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2016年6月26日,李克强在天津考察时强调“飞鸽”等老品牌企业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转型,抢抓机遇,紧贴市场需求,大力弘扬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4月24日,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时强调: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2016年5月24日,李克强在四川芦山县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上大学和读高等职业学校,不管走哪条路都可以成为大师。”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出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近年来,“科研人员、企业家也应有工匠精神”的说法非常普遍,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各行各业从业者共同遵守的职业信条和行为操守。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职业模块语文教材阅读与欣赏部分的课文,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職业中学和普通高中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职业中学来说,其主要作用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对于职业中学的教材内容编制来说,必须符合职业中学的这一特点。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不断地选取语文教材内容,从而实现工匠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职业中学语文职业模块教材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都有一篇讲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单元重构,打破原有的结构安排和分化设计,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主题重新组织课程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以语文教材中关于社会实践和企业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先进典型为契机,通过这些典型人物在社会和企业中发挥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从而达到典型教育的目的。将《沁园春·长沙》放在最前学习,通过本课学习着重让学生体验青春的激情,树立“大国工匠”的意识。接着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让学生感知到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人生价值,只要执着和认真。接着学习《一张诊断书》,结合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坚守职业道德、独具匠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不应当仅仅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过分注重知识的习得,更应当侧重于“育”,“育”而“化”之,内化于心。让这些大国工匠的精神引领学生前行,通过学习课文触动他们的感人事迹,学生从内心信服这些人,并以其为榜样。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光影视界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