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床电路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探索
2021-08-27林双媚
林双媚
[摘 要] 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求。立足于中职机床电路教学现状,结合三个学期在机床电气检修课程中使用新型教学方式及手段进行教学的情况,分析和探索中职学校机床电路学习的教学方式改革新思路。
[关 键 词] 机床电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手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166-02
由于受教学条件和教学形式的限制,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是否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学设计、内容、侧重点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对加工制造业人才需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习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也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不断地创新、探索。机床电气检修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我担任该课教学多年,感到原有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而自己采用了几项新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后收获颇丰。下面我结合自己近三个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能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机床电气检修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我校将该课放在第四学期开课,课前开设过电力拖动及维修电工中级课程,本课周课时为4节。
学生在掌握了电力拖动继电器——基本控制电路内容后,机床电气检修教学内容包含几种常见机床的电路原理和电器故障检修,即理论及实作两项内容。而机床电气故障检修的前提是能识图,即要能分析机床电路原理图才能正确判断故障范围,从而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所以机床电路原理的掌握是关键。
(二)学生学习及设备现状
1.实训室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因我所在学校使用的机床电路教学设备日益陈旧、数量不足,且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在逐年减弱,就目前的教学条件和学情,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机床电气检修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机床电路理论内容的学习一定要选择更适合当前需要的方法。
2.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现状不佳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我会采用一次随堂测验和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电力拖动内容的学习情况,如: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元件文字符合和图形符号、各触点的使用及作用、熔断器作用、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交流接触器联锁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电动机Y-△降压启动的工作原理等一些基础内容。提出的都是电力拖动的基本内容,也是机床电路学习的必备条件,但现状往往不佳。不少学生工作原理无法正确描述,甚至连热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触点都文图不清。
3.前期学习跟不上,中后期立即放弃
因学习基础弱,不少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的乐趣和成功感少,自卑心理也严重。如何在课程学习前阶段让学生感兴趣、有收获,对该课程不放弃,最终爱上机床电气检修这门课程,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分组学习
以往该课在机床电气故障检修阶段时因设备原因需分组进行学习,理论学习以班级整体授课方式较多。近年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尝试,感到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有助于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使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更有效地加以运用。
如我担任2016级机电班机床电气检修教学任务时,在学生基础知识信息了解过程中,我在学习委员和班长配合下同步进行了班级小组成员的分配。为与后期检修实训课统一,我按5套能用的设备数目将全班学生分成了5个大组(约8人一组),同样每大组下设两个小组,各大组有组长和副组长各一人,组长负责考勤、组织,与副组长各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及评价。而17机电班、18机电1班因分校搬了设备过来,实训设备增加了,我将全班分成10大组,每组4~5人,操作时又可以分成2~3人一小组。
在学习中,理论区学习时以大、小组形式就座,任务多以组为单位完成;实训时按大组为单位分设备,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一个小组实训时另一小组分析图纸、写任务书或填写实训报告。大小组学习任务分配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更清晰、具体。
(二)分组评价
分组后,管理工作如何做到更好,平时成绩如何收集,如何更公平、公正地评价组员、组长?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结果。通过实践,我目前采用的是分组评价法。每次操作课组长给组员评价、老师给组长评价。组长和老师的评价都是公开的,有问题学生可以反馈,组长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协调;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时以提醒或修改组长评价的方式给学生相对更公正的评价。
我对机床电气检修实训课的要求如下:
1.将测量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
2.小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长协调。
3.每轮训练组长做记录,评价每位组员的参与程度(四个等级:A全程参与,并积极辅导组员;B全程参与,但暂时没能辅导组员;C参与度一般;D参与度不到一半)
4.万用表不带齐,组长评价时相应组员要降等级。
5.由老师负责对组长的评价。
分組评价法杜绝了实训课不动手的现象,将当日各成员的表现及时做记录;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