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图导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21-08-27刘月婵

文理导航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读图导学思维能力

刘月婵

【摘 要】读图导学就是依靠地理图像系统,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有效阅读相关资料,促进思维发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掌握规律,提升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其在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从当前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上着手,对以“读图导学”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图导学;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

读图导学,通俗来说,就是让学生在描述图文、选择图文以及解答图文的过程中,更好的用图标解决问题,利用图像解释文字,从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图中的地理信息,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因此,研究以读图导学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至关重要。

1.当前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情况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学习时会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也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使得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个共同特征,即不理解地理知识,最终导致地理学不好,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教学的显著特征,具有综合性特征是因为学科知识中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是因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将地理学科只局限在文科这一范围内,从而导致其地理知识和体系的形成不够全面,忽视了对其内在原理的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新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束手无策的情况。

1.2思维广度、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才能用更加全面和综合性的观念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真正认识到地理问题的本质。但是,就当前而言,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经常以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和解释地理问题,这就使其在实际学习中经常混淆地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无法对地理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思维深度不够。

2.以“读图导学”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利用地图激发兴趣,实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更是维持学生持续学习的根本动因。因此,要想确保地理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就需要从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喜爱上着手,利用地图将地理事物清晰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充分激发学生读图和地理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室里的多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在讲解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现出来,此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交互功能,将声音和动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的看到地图上的重点内容,提升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更形象的理解天气的变化过程,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到地理知识内部的规律,通过动态模拟,学生心中也能形成一种地图。这虽然是一种侧面发展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但其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地理动态,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其对地理现象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抓住地理规律,从而对地理原理进行更好的分析。

2.2以地图探究学习为路径,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

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到,在课堂当中开展尝试性问题的探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改也指出,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重地理知识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从而让学生以学习过程和方法为契机,以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支撑,有效解决地理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策略应运而生。以讲授日本这一国家的相关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地图,找到日本在地图中的所在位置,了解其领土情况。通过学生观察可知,日本大部分国土所处位置在北纬30°至45°范围内,所以这也决定了其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对其北部来讲,其属于温带气候。以地理位置为立足点分析,其也具有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海洋对其气候影响十分突出。接着,可以从日本等高线和火山等符号上着手,由此得出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的特征。另外,如果将地球板块为切入点分析可知,其是连接亚欧板块的交界地,但是由于受到板块不稳定等特点的影响,决定了日本地震和火山发生较为频繁。通过上述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过程,不仅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而且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其地理思维也会更加深刻。

2.3利用地图发现地理规律,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众所周知,地图中的所有标识与标记都是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对照点分布的,而所有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都有其特有的地理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发现地理规律,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地理现象与普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升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地图不难发现,在整个地图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只有对其进行反复推敲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规律。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是影响其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在遇到地理问题时才可充分发挥地理规律的实际作用。事实表明,地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能够掌握规律并对其灵活应用就可解决地理问题。以“西气东输”这一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分析地理规律,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自然、经济两个方面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运输問题进行分析;而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思考如何解决资源开发与应用问题。

2.4处理好整体图像和局部要素的关系,提出主干和关键信息

猜你喜欢

读图导学思维能力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