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唱好“主体曲”
2021-08-27火艳慧
火艳慧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提高学生素质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素质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性做一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主体性;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着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自觉、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乐于创造实践,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一、营造探究氛围,启发学生质疑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下,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由此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疑问是学生积极自我思考的最大催化剂,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自我的学习能力。而作为教师,则要捕捉学生的思维与思维所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中,增强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畅达的环境中激活想象力、创造力,产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欲望。教师做好指导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态度真诚友善,宽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我的见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及时发现自我思维中的生长点。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问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及认知需求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并且产生讨论欲望。为学生搭设进阶的梯子,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之下,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触摸到文本的内核,借助对文本重点段、句、词等的分析解读,由表及里地探寻文本的文脉以及主旨,从而使学生逐渐提高自我的质疑能力,这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根本途径。
二、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掌握语言、语感、语法等,这是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的基础。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需要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使学生真正受到文本美的熏陶以及情感陶冶。结合具体的文本,让学生从中自主发现哪句话是自己感触最深的,哪句话自己最爱读,并说出原因。学生围绕爱听、爱读、爱想的段落、词语发挥自我的见解,进行积极讨论,从而让学生在感知文本中锻炼思维,提高想象力并巩固记忆。组织学生对喜爱的段落或者句子进行入情入境的阅读,借助小组合作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个性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拓展语言表达,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在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切实感悟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思想真谛,由此也能满足学生知识、认知情感上的需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要鼓励学生张扬自我的阅读个性,也就意味着允许学生站在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角度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认知,从而丰富阅读经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所发表的见解,围绕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力,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拓展自我锻炼的舞台。
三、营造愉悦开放氛围,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深度取决于学生是否深入文本中进行体验,这就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对文本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挖掘、體悟,从而感受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学之美,受到思想启迪、精神洗礼,培养健康人格,促其快乐成长。教师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愉悦的精神状态,发挥想象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如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抑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课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形象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体验体悟,从而主动在融情入境的学习中,增强主体性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可以说使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更为丰富多彩,也能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新方法、新手段,从而学会借助先进的方法与手段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并提高学生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打造开放、愉悦而且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投入到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实践,真正实现从灌输型转向指导型、从维持型转向创造型的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性,就要立足于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更为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进行思考、观察、操作、分析、探索,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体验丰富中张扬个性,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饶海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