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21-08-27陈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岗位

陈荣

[摘           要]  为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要,满足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展开论述,制订了基于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    键   词]  电力行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130-02

当前,能源电力行业面临深刻变革,能源安全供应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到2025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由2020年的9.3亿千瓦增长至17亿千瓦,增幅约为183%,跨区跨省电力流将由2020年的2.5亿千瓦增长至3.6亿千瓦,增幅约为144%。清洁能源装机、“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国家电力行业带来诸多新的海外发展机遇。作为承担这一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将从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展开论述。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以下简称“电自”)专业,抓住四川省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和优质院校建设的机遇,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课程体系改革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行业企业没有深度参与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现有课程体系看似强调了岗位(群)的职业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實际上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实施过程中依然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而高职院校学生对纯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是普遍存在的,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也不强,很难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的对接度,才能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对称的问题[1]。

二、电自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在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本次课程体系开发不仅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还涵盖了师资、教学空间和设备的调整,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一)课程委员会的建置

通过召开专业会议,制定并通过课程委员会章程,并由电力系负责人、教务处长和分管副院长签字确认后实施,然后在章程的指导下,推选出7位教师组成课程委员会,除电自专业负责人直接当选委员并担任主席外,其余6位委员由全专业教师相互推选产生,主要负责课程规划与修订,课程委员会议按需召开,但决议事项至少需要半数委员同意,保证课程体系开发不因人设事。

(二)目标岗位的选择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调查电自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在校生的期望岗位,并召开专业会议讨论确定教师期望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另一方面借助我院产业学院建设之机,访谈了众多电力行业专家,了解目前电力企业紧缺的岗位,并查看了相关国家政策规划和大量文献,以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由课程委员会根据调研的结果,选择了排名前两位的岗位作为电自专业的目标岗位。

(三)职业能力的拟定

首先根据确定的目标岗位,召开课程委员会会议讨论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按目标岗位分别记录好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以便访谈时得到全面的信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然后选择具有3到5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每个目标岗位的访谈对象要尽可能涵盖大、中、小型企业,访谈时只倾听和记录意见。最后将访谈结果汇总,为职业能力的确认打好基础。

(四)职业能力的确认

因访谈结果存在各访谈对象用不同的词汇表述同一项职业能力,也有将职业能力中的知识和技能混为一谈的现象,所以需要将访谈所得的职业能力进行重组、精炼、统整,把职业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词汇表述出来,然后形成职业能力清单。为确认各项职业能力在职场中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制作相应调查问卷。接下来就是给相关企业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按照一个企业最多填写10份的要求,一方面通过校友的力量发放,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发放的方式,我们发放和回收了大量的调查问卷,最后通过统计有效调查问卷,并将各项职业能力按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的分值进行排序后,得到职场需求指标,如下表所示。

(五)职业知能与课程的对应

首先将职场所需知识、技能与现有课程对应,然后根据职业知能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扩充、缩减、增加和删除。对于内容丰富且职业能力内涵分量重的课程,按照每门课程最好2至4个学分的要求进行扩充或增加,对于与专业相关度低、重要性及使用频率低或无对应相关职业知能的课程可删除。同时要考虑基础、原理、产业及法规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学习逻辑必备的,需列为先修课程。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内涵的分量从高到低与课程形成对应矩阵。

(六)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确定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学习规律,确定课程的先后顺序,以学生学习能量为基础,以校定电自专业课程学分为基准,决定课程数量和每门课程的学分,确保不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按职业能力内涵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调整必修与选修课程[2],强调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强化主轴课程的系统性,并按照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的比例要求,做到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重。最后形成一个单主轴的课程地图,如图2所示,共7门专业核心课,13门专业基础课,每学期需要修习多少学分的专业课和每一门专业课多少学分都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岗位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