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C语言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8-27屈青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C语言专业课思政

屈青青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立足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从课程属性、内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点、目标工作岗位等方面出发,深入挖掘思政要素点,将其与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模式与评价方式相结合,为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思路。

[关    键   词]  C语言教学;课程思政;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84-02

一、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而课程思政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类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二、C语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具有平台无关性,能够编写DOS、Windows、Linu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下的程序,代码清晰精简,功能十分强大,在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计算机知识修养、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C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语言”)这门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开发及应用等课程联系密切,因而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的工科专业中广泛开设。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下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无人机应用技术6个专业中,均开设了该门课程。

三、思政元素与C语言课程的结合

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2]。课程思政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展开[1]。然而高职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有专业课,这些课程内容不同,作用不同,上课方式也各有不同。因而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所开设专业课的属性、内容、授课形式及所在专业,乃至学生的目标岗位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点,将课程内容有机融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C语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笔者所在学校开设时,实践课时占比极高。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专业角度出发,适当拓宽专业课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及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增长才干,锤炼品质与智慧。笔者所带C语言一课,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于C语言这门课程,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C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及使用、C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C程序控制结构的灵活运用、C数组与函数的设计运用及C的指针与引用机制等内容;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C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与使用,掌握程序控制结构设计的算法思想,具备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能进行C程序开发与设计、程序的调试与修改。笔者在进行授课时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分别融入四个教学项目中,分别为“C的‘第一次”“银行存款利息计算”“超市商品收银计算”“学生成绩管理”,然后又按照每个项目在开发时的进展步骤,将其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任务,在这些子任务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学点,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摘取部分内容如文末表1所示。

(二)思政元素与授课方式的结合

C语言在讲授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课程已制作在线开放课程,并向授课学生开放。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課前下达任务,要求学生线上提前学习相关知识,认真观看视频,记录知识难点,并提前向教师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提前掌握课堂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与重难点的反馈,使学生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中教师围绕学生反映集中的重难点问题,采用分组教学形式,师生共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建立自信,并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查资料、交流讨论、及时验证,在面对同一问题时,鼓励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方案的比较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及能力的培养。课下布置作业,通过巩固练习,教师线上答疑,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发良性循环。

(三)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评价方式的结合

C语言课程的评价方式几经改革,现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除了平时所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外,还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面对难题时,是否具备敢于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气;在小组讨论中,是否具有团队协作和大局意识;在线上视频的学习中,是否具备了自主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期末考核分为两部分——卷面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在上机考核过程中,采用题目不限、功能自拟的自命题方式,并且将该方式提前一个月左右向学生公布。这样的考核方式,除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程序编写、是否具备程序调试能力之外,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挑战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时,必须要与专业课的内容有机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决杜绝生搬硬套、“两张皮”现象的出现,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牢牢植根于专业课教学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文霞.C语言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177.

[2]张春明,刘云筠.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0(12):50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C语言专业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