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状与走向

2021-08-27雷国平黄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育人

雷国平 黄江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专题研究等方面。近两年,以“八个统一”“三性一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呈上升趋势,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价值回归。归纳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对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导向意义。

[关    键   词]  思政课;改革创新;走向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16-02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送来了春天。一年多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教育战线,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推出了一系列实际举措,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对新时代思政育人问题进行了重大阐释和教学改革。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作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作为一线思政教师必须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梳理前人研究成果,自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内生动力。

一、近两年研究综述

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可以分为2019年3月以前和2019年3月以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研究主体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专题研究等方面,同时在第二个阶段,以“八个统一”“三性一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呈现历史性繁荣。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对思政课的范畴[1]、价值、载体,规律等方面敢于啃“硬骨头”,并以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在“思想与行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内化与外化”“价值功能与价值实现”[2],活动论、中介论、育人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课程论[3]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在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方面,成果最多,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如何进课堂、实践育人路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方法以及“三全育人”“四个自信”“四个正确认识”等创新研究[4]。如肖贵清在研究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时指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统筹规划,实现大中小学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5]。王赟鹏则从“课堂革命”的维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问题,认为师生之间实现认知共进、情感共进、意志共进、行动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建构情怀培育[6]。

专题研究方面,随着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理念的引领,民族思政、课程思政、热点思政以及个案研究等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白显良认为思政课教学重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7]。陈磊、沈扬通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提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从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评价的创新三方面着力[8]。王学俭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和难点的分析中提出了应对策略[9]。

关于“八个统一”“三性一力”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相关成果有100余篇。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原则与要求、困境与方法、动力与主体、逻辑与路径等。余丰玉曾发表10篇论文(2019),阐释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的“八个统一”。沈壮海、董祥宾撰文指出思政创新要把握好“五个关系”,打造有“根”、有“魂”、有内涵的思政金课。刘新刚、裴振磊基于整体性,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出发,提出从发展方向、根本任务、基础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要求、党的领导等方面全面、联系、发展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创新问题。佘双好在梳理2019年3月以来思政课教学改革成就后,認为思政课建设出现了新变化,需要新举措,即应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个核心任务,抓好中央和教育部等相关文件和政策的落实[10]。马秋丽从提升学理性的视角,认为化解思政课教师面临思政课政治性的学理支持不够的困境在于没有确立“教学学术”理念,做研究型思政教师[11]。

国外研究方面,学者更多关注西方学者对现代西方道德危机、伦理危机、生态危机、价值危机、政治正确、民主政治等的反思,试图在麦金太尔德性论对德育合理性困境的开解中寻找出路,在回顾自爱的空洞性与恶的无穷表现中问询康德式美德,在反思柏拉图角色与城邦的关系中构建“理想国”。

二、研究趋势探析

纵观和梳理近几年特别是2019年3月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趣向以及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向度,不难发现,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表现出新时代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趋势。

在研究特点方面,表现为“三个更加”:(1)更加注重研究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主导性。从中国知网查看,在核心期刊(不含在普通期刊发表的文献)发表此类文章2020年、2019年均超200篇,突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在教师。(2)更加注重研究思政课的联动性和整体性,课程育人、环境育人、“三全育人”和一体化思政成为研究的热点,此类文献和著作较2018年及以前明显增加。(3)更加注重研究思政课的传播性和可接受性,网络思政、文化育人和语言范式研究受到热捧。如2020年7月,刘侣萍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机械灌输和信息技术运用中的“技术过热”导致的情感流失问题,提出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的“情感在场”[1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