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路径
2021-08-27王军南
王军南
【摘要】学困生转化是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本上每个学科都有学困生的存在,初中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尤其数学学科有着显著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征,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解析学困生的成因,积极地从多个方面加以转化,促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解决路径
毫无疑问,教育面向所有学生.由于每名学生均为独立的个体,自然而然会形成优等生和学困生等学习群体.由于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转化学困生,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心理方面
一般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困生无法做成一件事的心理表现为对待数学学习缺乏毅力;部分学生未明确认识数学学习,在学习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或者在学习和解题时遇到困难下意识躲避.同时,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和缺乏动力的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以往相比发生较大变化,社会和学校在此背景下都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入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物质方面也大幅度提升,但一些初中生却迷失自我,不知为何学习,缺乏学习动力,逐渐偏离正确的学习方向,成为数学学困生.此外,部分数学学困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一旦遇到逻辑思维较强和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就会下意识地形成我无法完成的心理状态.这时,如果数学教师未及时指导和鼓励他们,那么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好似蜻蜓点水,长此以往,不仅流入学困生行列,而且影响性格的塑造.
(二)学习方面
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常见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能力薄弱.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有着显著的复杂性与系统性特征,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未形成扎实的运算能力,那么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必然感到力不从心,瞬间成为学困生.第二,受原有知识影响和逻辑思维混乱.从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得知,大部分初中数学学困生认为数学知识复杂,变化多端.例如,多数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常出现这样的錯误:a2-b2=(a+b)(a-b)=a2-b2.上述错误原因多和学生未理解因式分解定义有关.因式分解就是以整式乘积形式展现一个多项式.然而,学生更熟悉初中阶段所学的平方差公式,因此在解题时出现第二个等号后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思维意识依旧停留在原有知识阶段,逻辑思维相对混乱,更不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第三,知识迁移能力差.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对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根据性质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形式,其中,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对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形成的正确影响,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对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形成的错误影响.一些初中生虽然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但在掌握知识时依旧常常运用记忆的方式,更没有较强的推理能力,以至于在学习新知识时未考虑实际情况,导致负迁移.
(三)家庭方面
毫无疑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重任落在老人肩上,这种严重缺失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日渐提升,这与家庭教育缺失有着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家庭方面常见严格管束型教育和过度溺爱型教育,其中,对于严格管束型,当前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在教育方面相对严格,普遍希望孩子服从自身,不允许孩子与同学过多接触,而要一心专注于学习.这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学习成绩,却不利于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受到任何鼓励和许可时更不会思辨和质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解知识但不会学习和应用的状况.相关研究指出,严格管束型教育无任何激励作用,无法代替说服教育,只能让对方身心受到极大的痛苦.一旦学生脱离家长的管束就会立即陷入迷茫,转化为学困生.严格管束型教育的对立面为过度溺爱型教育,每个家长的天性都是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生相比,学困生完成作业花费的时间更多,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并未发挥辅助和监督作用,看似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实这种过于松弛的管束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解决路径
(一)重视自信培养
自信在个体发展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能作为个体改变和前进的催化剂,调动人的一切潜能,使不同功能趋于最佳状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会赏识和关心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科学处理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问题,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和关心,双方共同讨论问题,发自内心地用爱温暖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尝试放宽对学困生的要求,降低门槛,为学困生留一些简单的题目,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维持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赏识学困生,因为初中生处于个性形成的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心理相对敏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从情感层面赏识他们,即使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也不能严厉苛责他们,而要耐心指出他们的不足,在此过程中融入赏识性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在心里装有学困生并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困生较为特殊的关注.当学困生感受到来自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和关心时,他们就会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习方式
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并非在于应用数学知识,其思维方式也相对重要,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计算、归纳与推理等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困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分层教学.初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更是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每名学生均为独立个体,其学习基础、学习水平以及知识储备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出现两极分化情况,学困生由此而来.分层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出现在于消除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初中数学学困生而言,教师通过分层教学能帮助他们寻找符合自身情况的知识,使他们紧跟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基于此划分层次,由此一来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期中与月考成绩、平常表现情况对他们实施摸底测试并将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例如,某名学困生的日常学习成绩较差且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以至于这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此时,教师可以采取相关方式提升这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为这名学困生呈现例题并深入讲解解题方式和相关注意事项积极鼓励其运用自身掌握的解题方式独立解题,当遇到思维障碍时可求助教师.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分层作业,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复习所需数学知识,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合理指导学习.学习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事情,而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并在练习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数学学科不适用题海战术,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相关学习技巧,如在听课时,学生应注重聆听教师的解题思路,整个过程始终根据教师的思路运转,避免因记笔记而停下跟随教师的脚步.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认真归纳与总结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