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1-08-27陆静
陆静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课程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应使用信息技术等构建数学课件,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效果。就高中数学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探究,详细分析数学课件中的具体开发步骤和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數学;实验课件;开发与实践
一、数学实验课件概述
新课标背景下,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高中数学课程,提升综合实力,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实验,通过实验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学生对待数学的严谨性[1]。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对相关定理进行验证,同时对数学理论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数学实验时,可以采用数学情境探究法、小组合作实验法以及计算机辅助模拟实验法。在不同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计算机辅助法,其方法较为简便,并且实验的效率较高,因此使用较为广泛。
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联合情景模拟法来引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简化知识内容,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实验内容开发相应的课件,提高整体实验的准确性和仿真性。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许多学生对图象和函数的关系以及函数的性质等了解较少,记忆效果不理想,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将函数变化的范围和趋向等使用图象表达出来,让学生真正领会相关的函数和图象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相关能力。
二、实验课件开发实践
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
首先,应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了解数学实验课程的具体目标和实验的内容和过程,通过目标和内容来对课件进行设计,如具体的数学研究方法、实验的流程、引导学生的方式等,对实验的课件进行粗略设计,构建出框架,以便后续进行合理的实验。
其次,设计数学实验,梳理实验的过程,为后续的实验建立相应的模板。在设计时,实验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实验的目标和内容,并确认其内容的流程。应保持实验目标和数学实验的目标相同,保持实验的准确性。梳理实验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流程。其中应对实验软件的功能和操作进行设定和构想,并确定学生的实验操作。如在画双曲线的实验中,通过设置动点,学生移动动点后产生了相应的轨迹变化,再对实验进行分析,进而可以理解相关的定理。
最后,课件的开发实践,在开发时,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或者程序等,使其能够按照学生的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2]。软件的开发应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进行设计,根据实验的流程对程序进行划分,分别完成相应的设计和管理。按照课程要求对程序和软件进行设置,并将算法进行合理调整,使软件程序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操作完成相应的工作。在软件开发完成后,应按照标准的方式进行验收,并对其实验过程进行检验和测试,了解软件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其中的漏洞进行调整,使数学实验教学更加有效。
三、实践案例分析
1.确立实验目标和内容
以高中人教A版教材中三角函数章节为例,通过函数与图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构建实验课件时,首先应确立实验的目标,为整体实验和课程教学确立学习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利用单位圆的性质来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设置实验。单位圆与三角函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实验中,通过信息技术对点进行移动,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三角函数的性质。
2.分解实验的过程
实验中存在多个步骤和变量,为完成整体的实验设计,可以分解实验的流程,细分为不同的结构,进而简化实验程序构建的难度。
设立直角坐标系uOv,角x的定点位于原点,开始边为Ou轴,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cosx,sinx),使终边逆时针旋转,可以发现,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发生连续且规律的变化。
学生根据图象的变化对其进行思考。可以由学生对P点进行任意拖动,对其横纵坐标进行研究。在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正弦和余弦的相关函数性质:其一,周期性,在自变量增加2π,其正弦值和余弦值都会重复出现,可以看出函数的周期为2π;其二,奇偶性,在移动P点时,可以发现,在角x呈现对称情况时,P点的坐标为P(cosx,sinx),P1点坐标为[cos(-x),sin(-x)],成对称效果,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反,因此,正弦函数为奇函数,余弦函数为偶函数;其三,在P点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其周期性,可以得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学生在计算机上对图像中的点进行任意移动,再对其移动的变化进行思考,有利于其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综上所述,在对高中实验课件进行开发和实验时,首先应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再根据已定的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根据流程制定相应的软件和程序,由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更容易得到相应的答案。信息技术课件对于学生的数学实验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实验课件,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蔺硕.关于新高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17):101.
[2]谢靖晴.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