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2021-08-27张学甜
张学甜
[摘 要] 2016年,隨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提出,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国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得以健全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引领,而且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师职业角色,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由课程内容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品格情感的双重责任;由“传授者”变“交流者”,将话语权转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乐学善学者。
[关 键 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挑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196-02
2016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培养目标,即我们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却忽略了培养这样的人的具体实现路径,即没有回答“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1]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继续扮演传统的职业角色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具备核心素养的教师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转变教师职业角色明确方向。[2]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定位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非能力培养,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绝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学习上十分被动,将学习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艰巨任务。教师应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善学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一个个乐学善学者,成为“主动学习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扮演的职业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3]
二、核心素养培养指标体系对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提出的新挑战
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来自社会和职业本身因素的影响,新时代社会的需求与自身认知之间的矛盾使得教师角色转换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4]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指标体系对教师的传统角色、教学模式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由课程内容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培养当代学生的人文底蕴主要分为以下三大主要方面: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人文积淀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学以致用。人文情怀要求学生深植“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能关注自己及他人的幸福与价值追求。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因此,根据培养学生人文底蕴这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与具体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应在课堂中融入传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应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显性或隐性的文化知识等信息,挖掘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内容。[5]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传统文化知识感知与察觉能力,这对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反观之,以往的教师都是忠实地跟随着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去执行自己的教学方案或教学计划,注重的是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点的灌输,教师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解答和知识点相关的习题来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知识目标过度关注,却忽视了教学目标三要素中的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这两项目标的制定与确立却往往无法表现出其实际的价值与意义,从而逐渐演变成一种教案和教学中的“形式主义”。能力目标和学生是否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目标则和学生道德情感的教化以及一些价值观的形成、一系列重要情感的养成有关。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并将其具体贯彻落实到具体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去。加快促进教师从课程内容的忠实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与建设者的角色转变。由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我的角色定位。
(二)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仍旧表现为三方面,分别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以及勇于探究。理性思维要求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并且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崇尚真理和知识。批判质疑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勇于挑战权威,对所学知识和所遇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勇于探究要求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