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命与理论创新

2021-08-27宋佳蔓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宋佳蔓

[摘           要]  新時期,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顺利推进。通过实践整合、科技协作、界外阅读等多种方式,全面渗入青年的现实生活,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命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此,以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为核心,阐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使命,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遇到的现实挑战,从理论层面探究了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措施。

[关    键   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170-02

青年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过渡期,也是其生理性、社会性、心理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青年,具有更加成熟的道德意识、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趋向于稳定的社会状态。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推动青年社会性发展,督促青年将社会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基于此,跟随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命的变化,探究理论层面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使命

人的全面发展是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使命。由马克思所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可知,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随后马克思通过《资本论》《反杜林论》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清晰阐述,明确了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受教育条件对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就需要致力于挖掘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内涵,促使受教育者在智育、德育、体育等多个方面得到发展,成长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素质劳动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共产主义下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正确政治方向下个体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应细致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才可以避免青年马克思主义偏离方向[1]。

二、青年发展阶段性特征

要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就要掌握青年发展体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青年阶段告别了“孩提时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同时青年在心理层面也体现出一定趋势性发展。在青年阶段,其心理状态大多从动荡多变开始趋于平稳,情绪方面的冲动也趋于理智,同时也从以往受制于他律逐渐转变为自我意识体现的自律。另外,青年的心理内容也逐渐从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基础常识方面逐渐转向角色功能、生活生产技能等方面,具体表现是青年的生活中心从学校、家庭逐渐转向社会群体性活动,角色生活从单纯转为多重。基于青年整体发展过程,能明显发现青年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在第一阶段,青年在生理层面发生巨大变化,同时积累了一定的优秀品质,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而这一时期优良品质又相对脆弱,其依赖心理和个人独立意识发生着激烈矛盾;在第二阶段,青年面临人生、理想、职业道路的重要选择,青年在此阶段更凸显自我意识,也具有更成熟的道德意识,在价值选择、评判方面具备一定识别能力。这一阶段青年在理智和情感方面都更加深刻与丰富,不过也呈现一定的矛盾性,其既想要不断丰富个人实践经验,但却又被各种人际关系所牵绊,思想层面逐渐从理想目标转化至现实生活目标;在第三阶段,青年开始从适应性学习逐渐发展为创造性学习,社会状态从动荡转为稳定,心理层面更加看重现实生活。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遇到的现实挑战

(一)社会思潮多元化

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持续涌现,导致我国形成了松散理论观点与系统理论学术交织的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不仅具有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爱国主义思潮,而且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思潮的交汇,在无形中对青年的思想造成了影响,削弱了青年的价值选择能力,甚至致使其思想混沌,给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

(二)社会环境高度复杂

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后期出生的一代人,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环境中,社会开放化、经济文化全球化造就了利益多元、高度复杂的环境,也致使青年形成了独特的个人意识形态。一方面青年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特的思维逻辑,对新生事物不设门槛,但抵触空洞的理论说教及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干扰,青年意识形态中出现了物欲化、功利化倾向,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关注热情较低,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三)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给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各界教育工作者较为注重教育模式的发展创新,全力挖掘马克思主义新内涵、新功效,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受众、环境均在不断改变,远远快于教育模式更新步伐,导致青年马克思主义自身薄弱点不断增多,时刻冲击着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甚至致使工作局面掉落到新时代标准范畴以外。

四、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策略

(一)探明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的途径

由上述分析可知,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伴随着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潮的不断涌现、发展,对青年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均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教育视角入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探明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的途径[3]。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