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的构建
2021-08-27周婷
周婷
[摘 要] 分析了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现状和压力,提出缓解教师压力,应对教学、科研等挑战的方法是建立“教师共同体”。最后,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提出构建教师共同体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外语教师;教师共同体;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084-02
一、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现状
我国经过1999—2001年三年高校招生扩招形成了巨大招生格局,高校每年招生规模大,师资力量有限,2019年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95 ∶ 1。外语教师既承担全校外语基础课,又承担语言类专业课,教学压力巨大。招生基数大,学生生源多样,外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同一班级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完全不同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难题。学校开展“双一流”建设要求外语教师建设外语类一流课程,建设外语学科,配合其他专业开展学科建设,完成工程认证,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是艰巨任务。信息时代,网上可以“百度”到所有答案的时代,如何使线下课程吸引学生、线上课程优质高效,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外语教师面临的传统压力——科研压力,随着高校间的竞争与日俱增。高校现有的评价、激励、晋升机制多倾向于重科研、重论文,对外语教师形成了无形的、持久的压力。
面对巨大的职业压力,外语教师容易迷茫,易产生受挫感和职业倦怠。
二、构建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教师发展的研究多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教师自我发展中作为人的角色需求。[1]“高标准的榜样典范与世俗化的人性特征不时撞车,使得教师陷入两难的价值选择困境。”[2]社会和学校多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并对其工作主要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学校不关心教师的个人生存状况、个人价值追求。过高的科研要求、过重的教学工作、层出不穷的改革、繁重的行政任务、单一失衡的评价体制、有限的科研经费以及微薄的工资让教师承受巨大的压力,感到力不从心。教师的自我认知、角色认知与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教师入职以来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下被逐渐消磨。教师为了生存,为了依然追求的人生价值,内心依存职业发展的向往,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依然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现实中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工作、改革任务、各类赛事、行政事务耗费了教师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单一失衡的评价体制对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不能够充分认可,微薄的收入和有限的科研经费让老师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教师在自我发展中迷茫无助、心理受挫,久而久之产生了职业倦怠。
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来自激励、奖励政策,内在动力来自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个人价值和职业追求的认可。外在动力是有限的,内在动力是无限的。充分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认可教师的个人价值,关心教师的职业生活和生存状态对于激发教师个人发展和社会奉献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外语教师发展应该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以改变和营造教师的群体文化来调节与平衡教师的角色冲突;以群体的共同愿景来唤起教师的理性自尊,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格。而“教师共同体”正是“改变和营造教师的群体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场域,是以教师职业为基础,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发展”为核心精神,以专业理想为纽带,以促进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学校发展为目的,在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的连结。[1]
大数据信息时代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慕课与课堂教学同台竞技。慕课由名师团队联合专业媒体制作,教师的课堂授课如果没有明显优势,学生会自然流失。其次,信息时代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知识获取渠道多样,学生可以“百度”到所有的答案,外語类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如果不随时更新自己的语言库和信息库,将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最后,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其复杂的课程建构、繁重的备课量、持续的课程及课后管理监督任务决定教师单枪匹马无法构建优质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同时,大数据时代语言研究的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体系复杂,研究团队需要在专业方向、学历结构、研究方向上搭配合理,要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传帮带作用才能提升学院整体科研素质。因此,构建“教师共同体”是应对信息时代教学、科研困难、缓解教师压力的重要措施。
三、构建高校外语教师共同体的措施
(一)构建线上、线下和混合式学习共同体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的构建中。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1]外语教师的职业成长关系到外语系、学院和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学习成长与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是一致的。因此,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营造群体文化,确立共同目标,引导教师以群体的共同愿景来唤起教师的理性自尊,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格。在共同学习和互助的过程中消除教师的职业困惑,在交流合作中实现心灵的沟通和心理的治愈。
外语教师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共同需求又有各自独特的需求。在信息时代,可以基于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和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比如专业知识、学术知识等可以通过线上讲座的方式共同学习,节约时间和资源;对于操作性较强、互动性较强的内容,比如教学平台操作、教学方法展示等教师可以通过线下讲座、工作坊、教学沙龙、课堂演练、结对帮扶的方式互助学习,以便减少教师学习中的焦虑,针对性地解决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个性问题;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合作组织能力等)、跨学科能力(如外语教师的其他学科知识等)的培养等,教发中心可以集合有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师,开设混合式课程。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科间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培养资源,还能够体现学校对于教师个人价值提升的认可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