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实践为途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意识构建研究
2021-08-27赵奕莫丽梅
赵奕 莫丽梅
[摘 要] 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上较多样,但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上还不充分,这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在校园生活与学习中寻找不到“自我”,也极大地影响这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这类学生自我意识的构建提供基础条件,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社会生态、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能够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构建自我意识的途径,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 键 词] 社会实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046-02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可能存在一定不足,其因为生活条件、经济条件与他人的不同,可能会形成多种负面心理,从而觉得处处不如他人,进而形成从众心理和依附心理,自我意识缺失[1]。也可能因为缺少对“不完美自我”的接纳心理,而造成自我意识的逐渐减弱。所以,高校需要构建起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意识的模式,以高校社会实践为例,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与内容中,作出有效的创新,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意识为目的,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这类学生认知自我、接纳自我与自我调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构建自我意识[2]。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现状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一般会更加关注人才的特殊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而高校、政府及社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境[2]。但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关注这类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变化,对于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缺失自我意识的学生更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帮助这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当前,高校对这类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资助体系、思想意识层面教育活动等,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高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但也存在较多不足。例如在育人层面,资助与帮扶中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教育活动仍显不足,当前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帮扶政策教育较完善,但在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自立自强品质、责任意识等相关的思想意识教育活动较少,难以有效地将育人与助困相结合[3]。另外,在高校教育引导工作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偏见,例如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抗挫折能力,因而忽视了对该类学生精神上的帮扶,也难以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强化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中,高校还需要构建起更规范、更标准的模式,为这类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与教育。
二、社会实践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意识构建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高校育人活动中的特殊活动,能够通过提供给大学生社会性实践活动的方式,给予学生更直接地接触与了解社会行为、认识社会环境、培养社会心态的机会[4]。所以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引导与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
首先,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跳出校园这一小圈子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社会这一大圈子,从而更好地转换心态,构建自我意识。在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能够带给刚刚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学生新的体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更多的社会行为、了解更多的社会心理、形成更多的自我感触,能够较好地转换心态,树立更强烈的生活信心,从而逐渐构建起自我意识。
其次,社会实践能够给予学生切身体验,为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供良好的条件。自我意识的培养与构建是建立在与个体思想意识层面中的,只有更准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能够强化自我意识[5]。在社会实践中,能够通过多种活动及内容,给予学生切身体验,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社会体验中逐渐放下对于自己的不认同、不确定,更好地认识与接纳自我。例如,在“敬老院一日护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在为老人提供帮助、给予照护的同时,获得自身心灵上的满足,切身了解到给予他人帮助,在带给他人快乐的同时也能带给自己愉悦,从而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接纳自我,产生更多“自我”意识引导下的积极行为。
最后,社会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调适的途径,在自我意识的构建中更深入地思考自身的行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项实践活动,如何在實践活动中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行为等。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受自身思想意识的困扰,也为自我调适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便于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构建更适合自己生活、学习、工作、发展的自我意识。
三、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意识
社会实践是高校在育人活动中的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能够为高校人才教育与培养提供新的教育途径及方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转换心态,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进行自我调适,这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所以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还需要根据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自我意识来确定实践活动平台、任务、内容及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