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劳动理论”看马克思的艺术观
2021-08-27谭乔红刘正军
谭乔红 刘正军
[摘 要] 《1844年经济学教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中的核心部分。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私有制以及共产主义的分析中,都有涉及美学或者艺术问题。要想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从哲学上讲,艺术是一种源于劳动,表现人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性的创造,并体现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的艺术观点对当前动画艺术反思和突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 键 词] 马克思;异化劳动;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 J0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042-02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艺术是一种塑造美、传递美感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审美方式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艺术与美是直接联系的,艺术观是关于艺术本质、特征、规律等的总体认识与把握,谈及艺术观必然离不开对美的理解分析。马克思艺术观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以美的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深入挖掘马克思艺术观的深刻内涵有助于突破当前艺术的实践困局,实现艺术发展的新飞跃。
一、“異化劳动理论”视域下马克思的艺术观
(一)艺术的来源——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劳动创造并发展了人自身。艺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创作作为劳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精神生产,其主体是人。主体创造美所依据的尺度以及美与丑的判断标准都在于人本身。这种尺度,亦即人的需要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除此之外,劳动还为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如人的大脑、手、语言等。(2)劳动创造了美的对象。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分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说明了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人化。这种“人化的自然”亦即美的对象。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美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人化自然,即人创造的客观对象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3)劳动创造了审美主体。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人从猿进化而来,随着交往活动和生产活动的深入以及思维能力的拓展,不仅创造了美和艺术,而且创造了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
(二)艺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对象化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概念得出私有财产概念之后,在“共产主义”一章中明确指出“……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人的本质对象化”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指人通过劳动(即生产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占有自然界,使自然界打上人的烙印。换而言之,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呈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打上人的印记,成为他的创造物和他的现实。正如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时所说:“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因此,艺术作为一种塑造美、传递美的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三)美的规律——关于两种尺度
“美的规律”是指客观自然中具有的美的属性与人的审美需要之间所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能够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劳动实践,创造既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又满足主体自身审美需求的客观对象。这种通过人的劳动改造的客体,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等达到了完善的、真正的统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美的规律”对我们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艺术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塑造并体现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当然,并不是所有美的事物都是艺术,也不是只有通过艺术人们才能获得审美感受。但是,人们只有在艺术领域才能获得最深刻的审美享受,并且所有具有美的属性的客观存在通过人的自觉劳动加工都可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审美和艺术——人的自由生命的确证
马克思对文艺学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把审美和艺术看作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审美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根源于人们自由地表现自己生命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人的劳动是具体的、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从非异化的意义上来说,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自由的生命表现,都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证。我们考察马克思的艺术观不能离开他对劳动实践的理解。因为,审美和艺术在马克思那里都是人的“自由的生命表现”,都是“个人存在的积极实现”。劳动发展了人脑、双手、五官等,不仅为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主体方面的条件,而且为艺术提供了客观内容。人通过审美和艺术表现自己的生命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二、实践与反思:当代艺术实践背景下我国动画艺术反思
中国的动画艺术起步不算太晚,1926年一部片长12分钟的动画片《大闹画室》问世。这部动画片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诞生。随后,受美国、日本动漫产业的影响和冲击,国内动画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国动画艺术的现状确实不尽如人意。比如还存在内容形式单一、原创精品少、人才队伍匮乏、产业链不完整、文化精神缺失、知识产权缺少有效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如何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实现动画艺术的振兴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