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治建设:地位嬗变、构建逻辑与实践向度
2021-08-27苟立伟张荣臣
苟立伟 张荣臣
[摘 要]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贯穿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最初仅仅体现为党的建设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到纳入党的建设总目标,再到被列入党的建设布局体系,最终成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地位嬗变的背后是特殊的目标追求逻辑、价值遵循逻辑、实践开展逻辑、主体提升逻辑。新时代基于全新的历史条件和党内外环境,吸收经验,总结规律,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必须从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政治纪律、政治文化、“关键少数”等多个向度加以推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根本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21)04-0013-09
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贯穿党的发展始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不断发展壮大,原因之一就是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嬗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由于历史形势、历史任务、党内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党的政治建设或隐或显地在党的建设中被定位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由此带来了党的政治建设地位的历史嬗变。
(一)作为政治要求的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始于党的政治纲领和党章的制定,最初体现为党的建设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1922年党的二大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并对党员提出了政治方面的要求,即“个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个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1](P163)。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党员的言论、活动置于明确的政治纲领指引下,赋予党员严守政治纪律的要求,实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
由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完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面临的建党环境,党长期在农村活动,党员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2](P87)的路径,要求通过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这就明确了一条从思想建党入手,进而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路。
1938年抗大学员提出了“抗大学习什么”的问题,毛泽东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指出,学习首要的问题是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3](P117)这三样东西,才能最终打败敌人。此后,他多次强调政治方向问题,认为政治方向是事关党的建设的大问题。
(二)纳入党建总目标的政治建设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确保党能够肩负起全民族抗战的责任,确保党能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首先提出了巩固党的问题。
1939年8月,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政治上巩固党”的命题,并对这个任务进行了部署。同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这个总目标中,毛泽东把“政治上完全巩固”与“思想上完全巩固”“组织上完全巩固”并列,并且提出了一个规律性认识: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4](P602)。至此,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全民族抗战形势的发展,我们党的统一指挥和领导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1942年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提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的问题,要求党应该集中统一领导同级一切其他组织;各级党委统一领导辖区内各项事务;党中央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内事务[5](P329-335)。这就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系统规定了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内容和范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目标来考察、部署。为了充分发挥领导和执政双重职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党的团结问题上升到党的生命的高度,规定维护党的团结“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6](P227-228)。在巩固党的团结的基础上,党中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制度设计。1958年毛泽东从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7](P150)。1962年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8](P305)。
(三)居于党建布局体系中的政治建设
在党的历史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长期以来构成了党的建设的布局体系。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调整转型,党的建设也随之调整转型,实践中一些新的问题进入党建视野,传统的党的三大建设的布局体系开始逐步增加新的内容。党的政治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入党的建设布局体系的。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调整转型是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点的。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通過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序幕。此后,经过组织整顿和作风整顿,全党政治共识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遭遇政治风波。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四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正式纳入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为党的政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此后,1996年开始的为期三年的“三讲”教育明确提出“讲政治”,集中解决党员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及政治理想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各级领导班子 “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9](P292);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10](P40);党的十八大要求“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11](P43)。
(四)升级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政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思想上明确“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12](P124),“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13]。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政治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定位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因此,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历史阶段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不仅表现在其重要性的提升,也表现在其内容的极大丰富,还表现在其实践路径的多样化”[14]。
第一,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从政治理想、政治能力等方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政治要求,对全党风气、党员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对腐败分子的审查调查从违反政治纪律查起。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查处违纪违法干部先从违反政治纪律查起:对照“七个有之”,把违反政治纪律作为审查调查的重点内容,对有这方面问题的腐败分子优先处置;在对违纪违法干部的查处通报中,首先通报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通过持续高压反腐,党中央查处了一批政治上离心离德、无视政治纪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且贪腐严重的两面人、两面派,净化了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了有效震慑。
第三,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一系列政治要求。党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此基础上,从政治信仰、政治领导等方面对党员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着力点。
第四,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入手,培厚党的政治建设的土壤。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聚焦具体问题,从12个方面作出规定,既提出治标举措,也提出治本方略。关于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使用了“净化”“优化”等概念,强调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监督,强调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党中央将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要求贯穿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提出抓好理论武装,用革命传统构筑精神家园,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着力在党内激浊扬清,强调从严管党治党要正心修身、涵养文化,提出了用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思路。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构建逻辑
从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看,党的政治建设的推进方式和推进内容是党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作出的选择。但与一般的制度性集体行动相比,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更具复杂性,考察党的政治建设的构建逻辑,既需要考量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需要考量当时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一)以政治路线为指引的目标追求逻辑
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那么,作为党的建设组成部分的政治建设同样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党的政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如何围绕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路线而展开,如何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的建党路径时,就着眼于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认为“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2](P85)。
1939年毛泽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和党的布尔什维克化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4](P605),这就明确了一条基本原理:党的政治建设与政治路线密切相关且引导着全党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过程。
在此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坚守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在党的政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党的政治建设乃至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确保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二)以政治先进性为标尺的价值遵循逻辑
政治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但这种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党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考察。从党自身建设的角度来讲,党的政治建设就是为了从根本上保持党的政治先进性。为此,党的政治建设不仅要求用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感召全党,还要求党员必须塑造纯洁政治品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共产党人向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党的二大就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毛泽东后来也指出,“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15](P1059),同时,毛泽东认为党的名称和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指明了这个最高理想[15](P1059)。在这个崇高政治理想的指引下,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历届领导人相继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政治“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16](P114),“政治問题,从根本上说,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7](P257),“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13]。从党的根本宗旨到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不断聚焦。
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政治追求,党员必须具有高于其他性质政党党员的政治标准,所以,纯洁的政治品质和严明的政治纪律就成为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所谓纯洁的政治品质,其中首要的是对党忠诚。革命战争年代,党面临着险恶的环境,党员是否对党忠诚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平建设年代,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党员的政治要求,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
所谓严明的政治纪律,从党的二大制定并通过第一部党章时就作出了相关规定,进入新时代,随着对党的政治建设定位的提升,党中央认识到“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8](P2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政治纪律的要求。与其他性质政党相比,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摆脱松散的组织状态而形成严密的组织形态,这其中起支撑性作用的是铁的纪律,特别是铁的政治纪律。
(三)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开展逻辑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中前进的。问题就是矛盾。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史,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也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到国内的数量十分有限,加上繁重的革命任务,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大革命失败后,党深入农村,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由于长期身处农村的建党环境,农民成为党员的主要来源,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进而发展成为政治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导向,着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党的政治水平。
在抗日战争时期,围绕着如何巩固党并把党建设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党提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在解放战争时期,围绕着如何加強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确保令行禁止的问题,党建立了请示报告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党处于执政地位,如何巩固党并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成为党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团结、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解决了这个问题,党带领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从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入手,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如何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通过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解决了党的前进方向的问题;通过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布局体系,解决了如何提高党员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坚定党员政治理想、确保党的政治先进性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13],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3]。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13]。这就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政治方面对党员和党组织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要求,最终指向党内问题的根本解决,从而确保了党的建设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四)以自我革命为动力的主体提升逻辑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不断自我革命,为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党所要实现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须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百年来,我们党正是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实现了党自身作为党的建设主体的自我提升,确保了党始终保持政治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不仅体现在党极高的淘汰率,而且表现在党所形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正是在不断清除革命队伍中的蛀虫并践行党的优良作风的过程中,党净化了自身肌体,割除了身上的腐肉,确保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以贯之地将政治工作放到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高度来看待,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始终警惕共产党在执政后骄傲自满,始终反对共产党的干部沾染“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8](P166)。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不仅表现为要求党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积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且出于“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9](P314)的紧迫感,聚焦领导干部讲政治的问题,将讲政治的功能定位为“为了创造更加充分的政治条件和提供更强有力的政治保证”[20](P515)。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习近平多次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21](P87)。在新时代党之所以将党的政治建设定位为根本性建设,要求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并且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就是因为党要实现自我革命,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党内问题,特别是消除党内隐患。这个“根本”就是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向度
考察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史,从党成立之初的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到新时代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在百年历程中实现了全面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党的政治建设内含着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内容,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宏伟的目标。
(一)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把准全党前进方向
党的政治路线是指引全党前进的“灯塔”,对党的全部工作发挥总的指引作用。基于“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的基本规律,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必须着眼于确保全党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以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上升到“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22](P10)的高度,将“美丽”作为基本要素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些都为新时代正确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前提。
在新时代,把准全党前进的正确方向,就是要确保全党继续沿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前进,引导全党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中去,在实践中经常与党的基本路线对标对表,时常校准偏差,对于违背和偏离党的基本路线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党的各级组织要把自身建设成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党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创新性推进各项工作。
(二)维护最高政治原则,聚焦党建政治方向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最高政治原则。这条政治原则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讲,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理论逻辑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实践逻辑来讲,在当今中国,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上述逻辑决定了在新时代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基本前提,也是党和国家在复杂的历史变化和现实形势中保持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政治方向。为此,我们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从感情上发自内心地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把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融入党员生活的日常,通过党员干部共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全党的共同意志,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黨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构筑治党内在支撑
党的政治建设既有软性约束,也有刚性约束。这其中,党的纪律就是刚性约束。在党的纪律体系中,政治纪律处于第一位,对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行等方面作出刚性约束。历史表明,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造成的危害是根本性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甚至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表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如果无视政治纪律,就会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严重侵蚀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因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政治纪律为支撑,否则,党的政治建设就会变成绵软无力的一系列要求与倡导,就无法对党员和党组织形成有效约束。只有把刚性约束立在前面,软性约束才具有效力,刚性约束也才能最终对党员和党组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起到兜底作用。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党的纪律体系中处于第一位的政治纪律立起来,只有这样,党的政治建设才能具备有效支撑并立起来、立得住。
第一,要遵守和维护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管全党、治全党的总章程。严明政治纪律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全党要有意识地营造并强化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氛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在反复、认真学习党章的基础上,把党章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到位。
第二,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全体党员和党组织要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共同致力于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第三,要强化政治纪律教育。要通过集中教育,把各级单位党建“第一责任人”作为重点对象,把全体党员作为全覆盖对象,通过专题讲授、现场教学、座谈交流、内部考试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纪律的相关法规烂熟于心,纪检监察部门要成立督查小组,采取随时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政治纪律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要督促其整改纠正,确保政治纪律的教育效果。
第四,要加强政治纪律执行。要多措并举,加强政治纪律处分执行情况检查。通过建立定期报告制度确保对纪律处分执行情况的及时掌握和全程掌控;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纪律处分执行决定能及时送达,确保纪律处分在组织关系、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能够信息互通。通过强化监督压实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通过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执行纪律处分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的职务调整、工资待遇调整等情况和纪律处分的送达、宣布作为督查的关键内容,将纪律处分决定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压实责任,倒逼工作落实。
(四)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夯实党建思想基础
从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塑造党内政治生态。在革命战争年代险恶的环境中,党依然抓思想政治教育,抓党内学习,抓文化建设。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才塑造了与国民党截然不同的政党形象,
奠定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加快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此激浊扬清,使中国共产党塑造了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执政力量的正面形象。
从党内来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使全党信念坚定、作风正派,党内形成了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这些都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个政党,只有对自身党内政治文化的由来、发展、内在特质、发展趋势有了深刻而理性的把握,才能具备文化自觉,进而坚守、维护、发展这种政治文化。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历经百年发展,党的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求真务实的理论创造、风雨沧桑的历史遗存,都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载体。党员和党组织只有对这种文化元素怀有温情和敬意,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进而产生永恒的价值坚守。
在新时代,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积极构建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夯实党的建设的文化基础。一方面,要紧抓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通过价值观教育,确保党员的主心骨更加坚固、信仰更加牢靠、政治品质更加廉洁,切实发挥正确价值观对全党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抵制肃清封建腐朽文化影响。要在党内政治生活、党员教育培训等环节和领域,坚决抵制封建腐朽文化的影响,肃清封建腐朽文化残余,防止在党内政治文化方面产生逆淘汰效应,切实守好党内政治文化的红色阵地。
(五)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尚贤文化的国度,官员是全社会重要的示范性群体,官员作出行为示范,公众才有德可循。因此,在党领导革命及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会成为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还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及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都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先行一步、作出表率,自上而下做起,从而在全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这也成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结合,重点是抓住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23](P25),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一,要围绕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抓政治建设。用什么样的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风向标。要注重选拔那些在基层一线经历过风雨、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政治能力强的人进领导班子,优化班子成员结构,通过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加强自身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锻炼政治眼光,进而通过优化领导班子功能结构配比,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
第二,要通过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管加强政治建设。要通过严格日常监督管理让政治建设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坚持通过落实巡视巡察工作、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加强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管,综合运用谈心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成果,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管。
四、结 语
从根本上讲,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政党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坚持什么政治原则、执行什么样的政治纲领、实现什么样的政治目标、体现什么样的政治先进性,都是政党政治性的集中体现。因此,离开政治性谈论政党,就一定会脱离根本、远离本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因为其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且承担着全人类层面的历史使命,加之马克思主义政党向来认为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所以,旗帜鲜明讲政治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之初,其政治性就与其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严密性等相伴而生,共同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从根本上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政治建设这一点,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旨在助力党实现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初心和使命的感召下,
百年来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并通过政治建设引领其他各方面建设,确保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始终具备肩负时代使命的能力。
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最初仅仅体现为提高全党的政治水平,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进而拓展出政治上巩固党、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等方面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政治建设内涵不仅表现在对党员的政治要求,而且表现在对党组织的政治要求,其内容涵盖了政治路线、政治思想、政治功能、政治能力、政治纪律等多方面。这说明,党的政治建设经过长期发展,其内涵实现了全方位拓展。
但是,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中,这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根本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所具有的政治属性。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同样要基于这个立足点,关键是要提高各級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能力,具体表现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善于从一般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政治角度去把握和处理错综复杂的矛盾,善于从担当作为中提高政治水平,善于围绕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安全、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去提高三大政治能力,
把政治指南针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把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体现在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基于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史,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横向剖面的研究,深入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在整个党建总体布局中的不同地位,详细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其不同的构建逻辑,深刻考察其内外场域的互动关系,对探究党的政治建设百年演进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助于明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的政治建设应该沿着什么样的发展主线前进,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体现哪些核心要义,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指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几个战役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24](P91-92)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如果出现问题,最根本的是危害党的领导,进而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因此,立足于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本着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中国共产党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党的建设质量的提高,进而确保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实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确保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3]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
[14]張荣臣,苟立伟.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生成逻辑、内容思路与实践要求[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4).
[1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1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王 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