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靖州锹里苗乡侃歌  赵律言

2021-08-27

寻根 2021年4期
关键词:苗乡山歌民族

侃歌,是苗族歌谣之一。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苗乡侃歌是当地苗族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歌谣。这种歌谣在境内的大堡子、坳上、三锹等乡镇,以及周边的天柱、锦屏和会同县的广大地区经久流传,长盛不衰,受到这一地区各族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是民族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苗、侗、汉各族群众交流沟通、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是苗乡侗寨智慧价值珍贵、传承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场,是苗侗地区群众进行对歌交流的场域。流传于靖州以及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赶歌场”习俗,是侃歌延续传承至今的重要途径之一。

形成历史与传说

侃歌是苗族先辈不断积累和传承的别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之一。侃歌的形成有许多民间传说。相传,牛神被发落人间,常年为百姓耕地,人们就规定每逢戊日,不让耕牛下地耕田,农民不进田里劳作,不进菜园挖地、打菜,也不许戊日到井里取水。利用这个时间,人们以玩山唱歌、开歌场侃歌等形式,谈情说爱,交流感情,侃古论今,增长才智。聪明伶俐的小伙子或稍有文化的壮年人,就把大家自编自唱的歌谣,编成歌书,世代流传,并不断扩大传唱范围,开设歌场。

按苗族《流离歌》:“当初古人杨武王,武王手内开歌场。武王留下这条路,如今才得这团齐。”这首歌记载了三国时期古锹里地区的部落首领——杨武王首开歌场的景象。此时的歌场是靖州四十八寨歌场的早期形式。三国至明清时期,赶歌场成为当地群众重要民俗。歌场规模也逐渐从四大歌场扩大到十大歌场,最后形成四十八寨赶歌场的较为完善的歌场体系。如今,歌场时间集中在农历五、六、七月,避开了春耕和秋收的农忙时节。靖州岩湾歌场中元节前一天(农历七月十四)的“赶歌场”,是周边区域参与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的民间音乐盛会。同时,侃歌也在流传与继承中,成为四十八寨赶歌场中的极具特色的四大歌调之一。

主题内容

流传至今的侃歌主要分为古侃和今侃两类。歌词内容广泛,价值珍贵。侃歌一般先问及对方的姓氏、家庭住址、人口状况以及持家兴业的经验等。主体侃词主要分为五侃:

一侃古。古侃中主要侃盘古开天地、女娲抟泥造人、秦皇汉武、康乾盛世、三民主义等。近年来流传的今侃也有侃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功劳、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

二侃礼。侃婚丧嫁娶、小儿三朝、人生寿辰等。

三侃情。侃兄弟情、朋友情、民族情等。

四侃义。侃仁义、道义等。

五侃爱。诉爱慕、定终身、立盟誓。

体例形式

侃歌,类似说书形式,但从侃唱的地点、对象、内容和格调来看,比说书要丰富。古侃歌活动分为“朗堂子”“邀侃伴”“上正路”“散歌场”和“留贵客”等程序 。上侃场前,歌师们把男女青年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侃古内容编成诗歌形式(叫作歌书),分别向对方表述。

不论是古侃还是今侃,侃歌的体例仍保留完好。列举的这首今侃是笔者2019年暑假在家乡靖州进行语言田野调查搜集所得。

今侃一首

(山歌唱词)

湖南贵州两交界,

岩湾歌场淡摆该。

习惯耿老留墨古,

解你原意报尧厄。

(侃词)

岩湾歌场开得早,

算来已有百余年。

光绪丙午开歌场,

歌场先在紧打匡。

七月十四中元会,

四路男女都来玩。

知音说与知音听,

好比关张遇刘皇。

民国二年的光景,

岩湾市场开了行。

两位歌师来约定,

民国七年赶岩湾。

难为前人开得好,

前班留下后班来。

(山歌唱词)

岩湾歌场开得早,

光绪年间到如今。

百多年来年年赶,

民族花开年年红。

这首侃歌体例完整,主题内容叙述岩湾歌场的形成历史。侃歌开始唱的四句为山歌唱词,而后表叙一至二百字的侃词,最后又以四句山歌唱词结尾。开头段的山歌唱词起到引出下文侃词主要内容的作用,而结尾段的山歌唱词是对侃词的总结与情感的渲染、提升。中间段的侃词往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有极强的故事叙述性。

语言特点

苗语、侗语、汉语、酸汤话“四语”同用的多语言对歌是侃歌侃唱时最主要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靖州锹里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靖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是典型的语言接触地区,境内分布有三种语言:汉语、苗语、侗语以及少数民族汉语方言——酸汤话。民族的交融、语言的碰撞,促成了侃歌“四语同用”的语言特点。

以上列举的侃歌中,“淡摆该”“耿老”“尧厄”“紧打匡”等词使用的是锹里地区的侗语。现在流传的大部分侃词,苗语、侗语都采用直音法进行记载。汉语对唱时采用的是靖州当地的通用方言——西南官话靖州城厢话。

锹里苗乡侃歌的价值

(一)社会实用价值

就苗乡侃歌的社会实用价值而言,侃歌直接介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侃歌主题内容中的五侃,更重要的社会实用价值,则体现在民族地区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尽管少数民族缺乏如汉族丰富的历史文献,但鲜活的侃歌文化便是其最具社会实用价值的材料。

(二)交流价值

苗乡侃歌的传唱与发展主要依靠“赶歌场”的习俗活动。靖州四十八寨赶歌场的习俗,是周边地区村寨之间、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机会。民族群眾通过赶歌场,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切磋学习,也可以通过音乐化解误会、隔阂与矛盾,同时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通婚交融的桥梁……可见,不仅仅是侃歌,靖州四十八寨赶歌场习俗成为湘黔桂毗邻地区各族人民经常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成为人们联系、沟通的重要纽带,成为促进跨区域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机制,具有突出且重要的融洽与和谐民族的交流价值。

(三)语言价值

苗乡侃歌是锹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同时也是记载锹里地区语言的“活化石”。苗语、侗语、汉语、酸汤话“四语同用”是苗乡侃歌演唱时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苗侗少数民族没有成熟的文字系统,侃歌的传承只能靠口耳相传。尽管现在用汉字直音法对侃歌进行记载与保存,但在实际的演唱和教学过程中,口耳相传是主要的传承模式。因此,在侃歌中尚且存在部分古音成分,同时由于语言接触在侃歌的传唱中已有百余年,语言的接触与交融现象,也在侃歌中有所体现。综上所述,侃歌具有极大的语言价值,是我们关注靖州锹里及周边地区语言历史演变发展及语言接触现象的重要窗口。

侃歌作为四十八寨赶歌场中的极具特色的四大歌调之一,其突出的社会实用价值、交流价值和语言价值,我们应予以珍惜。

[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立项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南民族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2019年度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语言接触中靖州方言的田野调查与研究”(20191052403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苗乡山歌民族
致纯金
MINORITY REPORT
苗山歌
高铁经过苗乡侗寨
山歌好比春江水
传承 民族 文化
国画:唱支山歌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苗乡侗寨乒乓情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