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粟裕大将精神 注魂“丽水之干” 绿色发展“挺进师”

2021-08-27朱乐

炎黄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粟裕旧址西南

朱乐

1935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开展和坚持了艰苦卓绝而又可歌可泣的三年游击战争。本文以时间顺序梳理了粟裕带领的挺进师在浙西南的三年战斗历程,寻找粟裕在浙西南留下的革命足迹以及深远影响,学习粟裕给浙西南人民留下的宝贵的政治财富、丰富的文化财富、崇高的精神财富。用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做奋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挺进师”。

1935年—1937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开展和坚持了艰苦卓绝而又可歌可泣的三年游击战争。因此粟裕在浙西南留下了很多革命足迹以及深远影响。

挺进师在浙西南的三年战斗历程

1933年9月,蒋介石調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使中央苏区大部分革命根据地丧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月15日,闽浙赣省委传达中央军区电:责成闽浙赣省委立即组建挺进师,进入浙江长期行动。可见挺进师进入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浙江境内,是为了吸引和牵制敌人,从而配合红军主力进行长征行动。

1935年2月下旬,挺进师组建完毕,28岁的粟裕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30岁的刘英任政治委员。他们带着北上抗日先遣队留存下来的538个年轻战士,从赣东北出发,踏上挺进浙江的征途。

挺进师选择了三省交界处的仙霞岭作为挺进浙西南地区的第一个目标。1935年2月27日,当挺进师进入闽北,因原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使挺进师遭遇国民党保安团的袭击,战斗中,挺进师唯一的电台被摧毁。没有了电台,挺进师和中央、闽浙贛(省委)都失去了联络。3月23日,挺进师终于翻越了仙霞岭,在龙泉宝溪乡溪头村打响了挺进师入浙的第一仗,保安团完全抵抗不住,很快溃逃。粟裕、刘英靠着信念的支撑,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4月23日,粟裕充分摸清斋郎村的地形,将有限的兵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十名红军负责大刀会,五十名红军负责对付闽保二团,剩下的四百多名红军主力集中在牧牛场和岙头淤。4月28日,浙江保安一团团长李秀仗着自己有3200余兵力,连续发起了十多次的疯狂反击,但都被挺进师打退了,李秀也被打断了一只手,狼狈脱逃。挺进师以少胜多,取得斋郎大捷,打开了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的通道,粟裕回忆斋郎战役是“我军挺进闽浙边以后的关键性一仗”。

1935年5月10日,挺进师抵达松阳、龙泉、遂昌一带,受到了以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为首的“青帮”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使兵力扩充到一千余人,获得了初步的群众依托。6月上旬,挺进师在松阳县小吉村召开会议,建立了中国浙西南特委和浙西南军分区。7月下旬,挺进师师部进驻遂昌县王村口,以王村口为中心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

为了策应长征,达到吸引兵力的目的,1935年7月29日,红军挺进师在王村口天后宫举行八一誓师大会,决定主动采取行动。先后袭击了龙游、衢州、汤溪、宣平等19个城镇,缴枪机、筹军饷、扩人数,甚至扩展到金华、杭州等城市。8月,形成了以松阳、龙泉、遂昌、江山、浦城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以查田、插标、分青苗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形成了全国革命低潮中的一个局部革命高潮。

1935年9月,国民党成立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集中了正规军32个团,连同地方武装,号称40个团,集结六七万兵力,其人数是挺进师总兵力的40倍,由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统一指挥,对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9月21日,挺进师在龙泉紧急召开“上田会议”。会议决定人数较少的第二、第五纵队留在浙西南配合地方武装进行自卫作战,第一、第三纵队及师直属队随师部南下,到浙东一带游击,威胁敌人后方,以便将敌人主力调往东南,掩护保卫浙西南游击根据地。9月22日,粟裕率主力300余人由蛤湖偷渡龙泉溪,突破敌人层层封锁线,跳出了罗卓英苦心经营的包围圈,到达福建寿宁之郑坑同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会合。由于双方兵力太过悬殊,敌人有足够的兵力对浙西南进行“围剿”,敌人先后占领了住溪、王村口等浙西南中心区,导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失守,黄富武和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地方党政军领导人相继牺牲,第二、五纵队指战员或牺牲、或被俘、或失散,留守部队化整为零。

根据实际情况,粟裕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术。粟裕指出,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无法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我们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另辟浙南游击根据地。浙西南主力部队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游击队于1935年11月7日举行会议,在泰顺县白柯湾村成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又于1936年3月,在泰顺小南山村召开会议,成为中共浙南特委。这标志着以泰顺为中心,辐射平阳、瑞安、福鼎三县边界的浙南游击根据地已经初步形成。

1936年6月,“两广事件”爆发,蒋介石将“清剿”部队调离了浙江,使挺进师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持续8个月的反“清剿”斗争结束。从总体来看,第一次清剿使挺进师丧失了浙西南根据地,但并没有打败挺进师,而是保留了一定的实力,并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后,对战略战术进行了调整,刘英率临时省委做隐蔽的群众工作,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在浙南和浙西南之间公开发动武装斗争。从此,粟裕和刘英开始分开行动。粟裕率部第三次返回浙西南,他在宣平、丽水、青田等地打游击,拔除了龙泉县住溪、遂昌县王村口、浦城县党溪和白岩等地的反动武装。此间,浙西南特委重建了龙泉、遂昌等多个区委,形成了以龙泉、浦城、江山、遂昌四县边境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一方面同意停止“剿共”,一方面又抓紧调集6个主力师,两个独立旅以及地方保安团共43个团约10余万兵力由刘建绪率领,对挺进师进行“大拉网”式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刘英率部分武装随同省委机关继续在浙南活动,粟裕率部第四次返回浙西南,分散打游击,以牵制敌人,减轻省委的压力。为了保存实力,粟裕确立了“隐蔽精干、保存力量与机动灵活、积极作战相统一”的方针,采取与敌人相向对进、易地而战的打法。虽然刘建绪第二次“围剿”的兵力比罗卓英第一次“围剿”

的兵力还要更多,但是挺进师的游击区范围更广了,游击战术更成熟了,群众基础更加稳固,游击基点间相互策应,使几块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下来。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积极争取团结抗日,两次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倡议进行合作抗日和平谈判。终于在1937年9月17日,刘建绪派代表到平阳与刘英会晤,达成合作协议。已经和临时省委失去联系七个月的粟裕,通过收集敌方报纸等信息,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共可能会再次合作,就向遂昌县当局发出了《国共合作抗日建议书》。10月14日,双方在遂昌县门阵达成合作抗日协议,标志着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

1937年12月,省委在平阳召开会议,并在山门街上的大顿村举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教授游击战术的理论和实践,粟裕任校长。根据中央关于把挺进师编入新四军和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的决定,粟裕率领部队到皖南前线抗日,刘英则留在浙江支持党的工作。1938年3月18日, 400余名已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队的挺进师战士在平阳山门街上整齐列队,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他们和前来欢送的群众依依惜别,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向着胜利的方向挺进。

粟裕在浙西南的革命足迹

粟裕率领挺进师在浙西南进行游击战争的三年里,各市(县、区)都留下了他的伟大革命足迹,使得丽水全市所有县(区)都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尽管不能一一丈量这些足迹,但还是可以通过挺进师的作战经过,追寻粟裕在浙西南留下的主要革命足迹。

1935年3月25日,粟裕率挺进师进入龙泉县宝溪乡溪头村,在这里打响了挺进师入浙的第一仗。现在溪头战斗所在地竖立起了挺进师入浙第一仗纪念碑。

1935年5月,挺进师在龙泉、浦城交界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留有由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粟裕办公旧址、住溪红军街、中共龙浦县委办公旧址、擂鼓山红军炮台等组成的龙泉市披云山苏维埃旧址。

1935年4月23日,粟裕率挺进师取得了“斋郎大捷”这一关键性的一仗,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开辟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还保留着挺进师指挥部旧址、斋郎战斗战场遗址、斋郎牧牛场,并树立了斋郎战斗纪念碑。

1935年7月, 粟裕率挺进师建立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这里保留了一系列革命旧址群,包括挺进师的战场遗址(白鹤尖)、挺进师师部机关驻地旧址(桥西村程氏古民宅)、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天后宫)、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和粟裕演说会场旧址(宏济桥)、挺进师政委会会议和王村口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蔡相庙)。

1937年4月,红军挺進师在开展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粟裕、谢文清在遂(昌)宣(平)汤(溪)边区开辟游击根据地,遂昌县门阵村成为根据地中心。也是在门阵村和国民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门阵村留下了由挺进师扎营练兵遗址(门阵村白岗)、门阵国共合作抗日和谈旧址(门阵村张氏民房)、挺进师军民联欢大会旧址(门阵村白沙庙)、门阵国共合作抗日和平谈判纪念碑亭、粟裕将军与门阵和谈历史陈列室组成的遂宣汤游击根据地门阵革命旧址群。

1935年5月,粟裕率挺进师与当地“青帮”首领陈凤山、卢子敬、陈丹山在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会合,建立了中共浙西南特委并开展群众工作。这里保留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领导机关安岱后旧址群,包括粟裕旧居、刘英旧居、红军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主会场——陈氏宗祠、挺进师师部政治部办公旧址、红军桥、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等。

枫坪遗址群保留了小吉挺进师政委会会议旧址、斗潭欢迎红军大会旧址和烈士卢子敬故居及烈士墓,丁坑中共玉岩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和南坑宜兴社成立地等旧址,红军标语则在枫坪乡、斗潭乡、高亭乡等苏维埃旧址及梨树下、高寮等四地都有多幅遗存。

粟裕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了这片他深情眷恋的土地上,一部分撒在龙泉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是粟裕率领挺进师进入浙江的第一站,还安眠着好几位浙西南特委书记、副书记。另一部分撒在遂昌县王村口月光山公园,这里曾是挺进师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反“围剿”时和战友们诀别的地方。浙西南老区的人民一直深切怀念着粟裕将军,每年的清明节,政府官员、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都会为粟裕将军扫墓。

粟裕带领挺进师留在浙西南的革命足迹,除了上述这些最重要的遗址外,还有很多。如青田县内冯、旦头山、景宁畲族自治县梅岐乡、云和县梅湾村等遗址。

开馆于2011年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形象地再现了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指战员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革命情怀。开馆十多年来,纪念馆接待了超过130万的游客,在宣传爱国主义、纪念革命先烈、促进红色旅游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粟裕在浙西南留下的深远影响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注入“忠诚使命”之魂。粟裕口述:“鼓舞我们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念,相信我们的革命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总是要胜利的,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在收到中央赋予挺进师的任务后,粟裕坚决认真地执行中央指示,誓死挺进浙西南。电台被打掉后,挺进师和中央失去了联系,粟裕就通过截获敌人文件、搜集新闻报纸等办法,广泛收集情报,体会党的政策,及时对指战员组织学习。并根据各阶段形势发展的不同情况,提出了适合每个阶段斗争需要的政策、策略和口号,使挺进师和当地革命群众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顺利转变,他的这些重大的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的总意图。粟裕率领的挺进师留下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我们淬炼忠诚使命的思想灵魂。开辟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道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答卷,是我们这一代人庄严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对这一历史使命的绝对忠诚来指导工作,用奋斗和实干来诠释。

汲取不畏艰难的韧劲,锻造毅然挺进的胆魄,浇灌“求是挺进”之源。挺进师只有500余人,敌人动用了比挺进师多50倍的兵力,对挺进师进行两次大规模“围剿”,挺进师与强敌周旋,常常身陷绝境。在部队遭到重创时,大队编为小队,隐藏在深山老林,缺粮少药、挖野菜充饥,坚持到最后一刻。粟裕口述:“我当牵制队,我是公开地带着武装到处兜圈子,八字圈、六字圈、蛇形队形,专门把敌人调到公开目标跟着我们走,这样敌人到我这里来了。刘英那里没有什么目标了,他可以公开做群众工作了。” 粟裕组成的“牵制队”,四次回到浙西南,主动吸引兵力和敌人进行游击战。挺进师不畏艰难的韧劲,毅然挺进的胆魄,是浇灌“求是挺进”之源泉。我们要以这一挺进精神,抓住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 不遗余力地做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工作,为实现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打造强大引擎。

深入扎根人民群众,始终维护群众利益,牢记“植根人民”之基。粟裕非常注重政治观对群众的宣传、组织和教育。粟裕说:“我们运用了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方法,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要求每个干部、战士都学会两套本领:打游击,做群众工作。”还布置了“每人每日写十条标语,找十个民众谈话,和以班排为单位随时随地举行群众大会”的任务。挺进师所到之处,对群众秋毫无犯,逐渐让群众消除了误会。正是如此,挺进师才会得到青帮的热烈欢迎,使青帮成员也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扩充了队伍。粟裕还建立起一批基层苏维埃政权,展开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济贫、平价售盐等工作,有效地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和农民关心的吃饭、穿衣、耕地等问题。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是挺进师能在两次反“围剿”过程中存活下来的很重要的原因。立足新时代,就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三服务”工作,开展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留下丰富红色革命遗址,培育红色基因代代传新动能。粟裕率领的挺进师在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全市有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遗址429处、其他遗址36处。全市至今已拥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8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23个,这些革命遗址分布于丽水各县市区,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这些革命遗址每年都会迎接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真切地感受到粟裕带领的挺进师为了人民的幸福做出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而这些遗址也提升了革命老区群众的自豪感,流传在民间的“共产党人是会飞的”等故事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让新一代青年真正触摸到历史、感受到红色文化、化作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推进“红+绿”融合发展,打通“绿、富、美”新通道。浙西南这些革命遗址经过资源挖掘、整体规划,慢慢成为“美丽乡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红色旅游为乡村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和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粟裕曾经以王村口为中心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天后宫、宏济桥、蔡相庙、月光山公园、挺进师师部旧址等23处革命遗址。王村口依托这些保存完好的红色旧址群,借鉴井冈山模式,开发红色研学和党员干部培训,全力营造了“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氛围。同时组织群众进行草鞋、竹篾、手工蓑衣、木槿花宴、自酿的红军酒等红色老物件的制作,使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新路。不断推进“红+绿”融合发展,从而打通“绿、富、美”的通道,完成經济提挡,开辟“两山”发展新境界。

形成红色文化引领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高地。挺进师所到之处,做了大量写标语、举行群众大会等工作,都是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粟裕深知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就要让红色文化传得更广、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2020年6月18日,浙西南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了。研究会将发挥资政之用、联动之能、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逐渐形成红色文化引领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高地。

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践行“两山”理念的责任担当。挺进师挺进浙西南是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的背景下展开的,面临着孤军深入敌军“老巢”的危险。接到命令后,28岁的粟裕带着这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战士,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主动担负起了历史和国家赋予的重托。就算电台被破坏,失去了和中央的联系,仍然初心不改,奋勇挺进,充分体现了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指导下,丽水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中展现勇扛使命的责任担当。

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探索“两山”发展的全新路径。粟裕在意识到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主动放弃“左”倾路线坚持打正规战,而是逐渐实现了从正规战由游击战的转变,掌握了战略战术的主动权。面对敌人的拉网式围剿,深入研究后提出“敌进我进”战术,采取与敌人相间对进、易地而战的策略,你要我的山头,我要你的后方,才使队伍得以保全。丽水在探索“两山”发展的全新路径时,也要以勇于创新的求是意识,在识变、应变、转变中实现求是奋进,才能创新推出并实施一系列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思路、改革举措和实践行动,使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真正转化成为造福百姓、富民强市的金山银山。

浴血坚持的拼搏精神,铸就“丽水之干”的攻坚意志。在浙西南的三年游击作战中,指战员们承受着的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极端条件,风餐露宿是常态,一两天吃不上饭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和多出自己几十倍的敌人作战,时刻都准备着献出自己的生命。第二、第五纵队面对敌人的“围剿”,大量的指战员被杀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坚贞不屈,直到英勇就义。应该说,挺进师的每一场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挺进师将士们不怕艰难困苦的拼搏精神。厉行“丽水之干”,就要学习这一浴血坚持的拼搏精神,铸就“丽水之干”的攻坚意志,来担纲“丽水之赞”。

“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高度评价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三年游击战争,庄严指出: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这是中央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粟裕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充分肯定,是粟裕留给浙西南人民的伟大财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是要用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答卷,永做奋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挺进师”。

课题项目:2019年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LC201949。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粟裕旧址西南
古城西南两座桥
第一次开飞机
“潮”就这么说
油画
粟裕:“图痴”与“枪迷”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粟裕:“图痴”与枪迷
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Country Dr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