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党建引领,刷亮制造业城市绿色新底色
2021-08-27佛山市生态环境局
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执政使命所在,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佛山是著名的制造业大市,传统制造业闻名全国。近年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机关服务,以党建引领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完成,助推企业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时时呈现,青山绿水成为常态,刷亮了制造业城市的绿色新底色,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建一结一承诺
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党组织结对共建,激发党组织活力。市生态环境局基层党组织与镇街一线生态环境部门以及环保行业基层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工作业务互助、廉洁教育互补等方式,夯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局机关的工作思路带给基层,将基层的先进经验反馈机关党委,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两融合、两促进、两提高,形成“资源共享、党建共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共有7个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结对覆盖率近一半。推进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2020年以来,与结对的榴苑社区开展党组织活动7次,将环境科普知识送进社区,联合社区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倡导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全局党员进社区340余人次,参加志愿服务220余次。
党员群众结对共进,增强机关凝聚力。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党员群众“1+1”活动,党支部的一名共产党员与该支部所在科室的一名群众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共进关系。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并与结对群众经常开展谈心活动,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政治成熟的群众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以及优秀业务骨干,积极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党员带头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与结对群众建立业务技能的相互学习关系,在具体实践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业务技能和业务执行能力。通过结对共进,着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党员干部承诺践诺,干事创业作表率。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党员承诺践诺相关制度,党员干部结合工作、组织生活提出的问题及群众的需求,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承诺践诺,构建提出“承诺-审核承诺-公开承诺-履行承诺-评议承诺”的体系,督促党员认真履行承诺事项,切实兑现承诺内容。全局共110名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亮出了自己的承诺,以身作则、主动作为、敢于碰硬,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有力、有效推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任务逐个落实。
“党建红”促“生态绿”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为佛山市污染防治攻坚的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深刻认识到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建立“党建+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机制,以“党建红”促“生态绿”。在该机制的引领下,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自觉提升政治站位,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突破主线,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开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降级管理和告知承诺;率先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在佛山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市生态环境局先后牵头起草了2部环保领域地方性法规,重点解决污染防治的突出问题。首创的机动车污染防治“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模式成为全国样板。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发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完成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燃煤电厂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天然气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创新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实行黑烟车电子抓拍、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固定遥感监测。2020年,佛山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3名,六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更是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工业污染标志物”二氧化硫浓度稳定保持“个位数”。
水环境质量为“十三五”以来最优。市生態环境局以广佛跨界河流整治为突破口,建立“流域治理+一河一策”水环境治理模式,深入推行排水设施建管、厂网、城乡“三个一体化”。2020年,佛山水道、西南涌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水质污染指数比“十二五”期末下降54.9%,水环境质量为“十三五”以来最优。坚守饮用水源保护,水质长年100%稳定达标,境内的西、北江已成为珠三角优质饮用水源,为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达460万吨/天,惠及佛山之外800余万人。
净土攻坚战有序推进。市生态环境局高质量完成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调查工作,逐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机制体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全部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危险废物第三方治理,扎实推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增至41.25万吨/年,较2015年新增了28.405万吨/年,其中焚烧能力实现了“零的突破”。
我为群众办实事:整治黑臭水体,优化企业服务
市生态环境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同优化企业服务,解决群众身边的环保问题结合起来,推动落实一批民生实事。黑臭水体整治是关乎群众利益的重大民生实事,市生态环境局第五党支部打造“支部建在河涌上”模式,形成“三挂钩三到位三监督”工作法,以问题为导向,狠抓黑臭水体整治,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黑臭水体整治首要标准。市生态环境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各级住建、水利等多部门,加强控源截污,完善污水收集体系,开展河道清淤,削减涌内污染物,实施生态补水,提升引排水能力,强化沿河保洁,保障垃圾日产日清等。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目前水质稳定达标,多条黑臭水体各断面年均值已达到消除黑臭标准,周边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自2018年开始分年度、分批次开展205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截至2020年底,205条城乡黑臭水体已全部通过了整治验收。
不止是黑臭水体的整治,市生态环境局还统筹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六稳”“六保”服务中心工作,连续三年出台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助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审批效能方面,创新开展“区域(规划)环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评审批改革,环评编制和审批与规划环评联动,减少审批时限,让更多企业受益。
在对企业执法方面,开展污染源差别化监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等级、不同信用评级的污染源进行科学分类,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执法监管频次,依法惩处违法者;对主观上想做好、客观上能力不足的企业重点加强帮扶指导,提高环境执法精准性有效性。
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方面,优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结构,强化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经营单位管理,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试点单位建设,企业危险废物处置成本大幅降低;鼓励区域污染治理共享中心建设,解决小微企业污染物处置问题。
在优化企业服务方面,建立企业直联、企业家接待日制度,创新开展环保伙伴计划、环保医生服务等活动,建立辖区重点行业典型企业日常沟通机制;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及时流转跨层级或跨辖区的企业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环保问题。在制定各项行业整治政策与措施前,充分征求企业及行业专家意见建议,确保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