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阅读下的人物细节描写微写作例谈

2021-08-27金庆华李可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神态细节动作

金庆华 李可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

中小学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当前全国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读书少。他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多,反复操练多,学生读书少。”[2]为根除这一教学问题,他鼓励学生“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读,建议教师阅读教学“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3]有目的地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数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1+X”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据写作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一线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研发了适合初中学生的“1+X”阅读下,利用微型写作训练,提高细节描写能力的专题教学培养策略。这里的“1”就是某个特定的细节描写聚焦点,比如“动作描写”“场面描写”等。“X”就是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时,所选用的不同文本载体。一个文本载体往往承载着一种或几种细节描写的训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载体,获得不同的细节描写的具体操作方法。然后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微型写作训练。一次训练可以专注于一点,也可以是几点的融合。

细节描写可以分为四大类,有:人物细节、物品细节、景物细节和场面细节。人物细节描写通常又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細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心理细节、服饰细节等。下面就抓住人物描写前四种细节描写浅谈 “1+X”阅读下人物细节描写训练策略。

一、肖像细节

(一)把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外部特征细节仔细勾画描摹,凸显人物形象的方法。确定“肖像描写”为学习目标“1”,《红楼梦》林黛玉和王熙凤人物描写段落、葛优人物描写段落作为文本载体“X”。引导学生读中品悟肖像描写的技法。

(二)肖像细节描写写作策略:

1.特写式。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征进行特写镜头式描写。能准确抓住人物独有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

如《红楼梦》林黛玉、王熙凤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她们的眼睛和眉毛,一个“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个“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只看人物独具特色的眼睛和眉毛,两个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就恍若读者眼前。

这两句肖像的细节描写,紧紧抓住不同人物不同特征简笔细描,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寥寥几笔,多情柔弱的林妹妹,泼辣活泼的凤辣子,仿佛就在眼前。

2.漫画式。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进行幽默诙谐的细致描摹。

如:对葛优的肖像描写:“最引人注意的是那大大的光而亮的脑袋,寸草不生,真是聪明绝顶啊!一对三角眉,绿豆眼,高颧骨,翘嘴巴,一笑会露出两颗大龅牙,细小的身体似乎撑不住那颗大脑袋。”

这段文字紧紧抓住葛优最具特色的“光头”“五官”,运用夸张诙谐的语言,一个“歪瓜裂枣”的“丑星”形象,赫然站在观众面前。

二、语言细节

(一)语言细节描写,是对人物关键性的点睛之处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确定“语言描写”为学习目标“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红楼梦》《孔乙己》《灯光》相关语段,作为文本载体“X”。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横向阅读、纵向阅读感悟语言描写的不同技法与魅力。

(二)语言细节描写的策略

1.语言描写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语句细节描绘。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中,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却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简简单单一句语言的细节描写,一个词语“诈死”就把鲁提辖粗中有细,机智勇敢的特点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

2.要写好语言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要有个性化。

抓住人物特有的语言,表现人物特有的特征,是独一无二的独属于这一个人的语言。

《红楼梦》中凤姐第一次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凤姐第一次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简短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王熙凤如在眼前。这是王熙凤特有的语言,也是整个贾府独一无二的存在。

3.语言力求简短,不能过长、过多。

《孔乙己》一文,当孔乙己偷了东西被店里顾客嘲笑时: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窃书”,这个词抓住了孔乙己这个旧时代迂腐又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形象。结结巴巴的一句辩解,胜似千言万语,这个既可悲又可怜的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被塑造的入骨三分。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经典细节刻画对小说角色的塑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身份、职业、地位等。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4]学生习作离不开语言描写,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性格、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物说话的特点。也要关注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场景说话的差异。对话描写,尽量口语化,符合现实生活人物说话的特点,不要让读者读着别扭。

5.对最具特色的简短语言反复强化描写。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中,“多好啊!”反复出现,反复强化。第一个“多好啊!”引出回忆。第二个“多好啊!”想象写出郝副营长看到书上插图里,孩子们在电灯下愉快地读书,发出的由衷赞叹。第三次“多好啊!”形象写出主人公在憧憬着胜利以后,孩子们可以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的美好希望。语言的反复强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升华了文章的思想境界。

三、动作细节

(一)动作描写,就是对某个动作连续性描述,展现出某个细部的精髓内容。

著名作家老舍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5]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动作细节,不是描绘所有的动作,而是抓住关键性的动作细微化、分步骤精雕细描。

成功的动作描写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连贯、生动、特定。所有的动作都是无数个小动作组成的,是连贯的,也是生动的。在所有动作的描述过程中要恰当运用修饰语及修辞,让动作不仅连贯而且灵动。并且一定要符合人物专有的身份,专有的性格,不同的场合。

確定“动作描写”为学习目标“1”,《走一步,再走一步》《老王》、学生习作等相关段落,作为文本载体“X”。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剖析阅读、对比阅读,感悟经典的动作描写是文章的血肉。

(二)动作描写的策略

1.拆分分解,细化动作。

所有的动作描写,都可以细化分解。把一个动作细化成一个一个的小动作,再把这一个个的小动作连贯起来,组成一个大动作。赋予每一个动作一个过程。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写“我”在父亲的指挥下,从悬崖上往下爬的动作,就是把大动作拆分成了一个个小动作。其中一个细节:“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这里的移动、感觉着、找到了等一系列动作,把胆小怕事的“我”,在父亲鼓励下,一步一步从悬崖上爬下来的过程拆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描写生动,刻画逼真。

2.添枝加叶,活化动作。

一个个动作连贯起来,文章中的动作描写就会如电影慢镜头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添枝加叶让动作不仅连贯而且形象逼真。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缓慢地”“尽可能”“紧紧地”寥寥几个修饰语就把“我”硬着头皮跟着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爬不上去又下不来的害怕、担心形象逼真地展现了出来。因此,要想让动作描写连贯又形象,一定要学会修饰语的运用。

七年级下册杨绛先生的《老王》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这一细节,描述的是老王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去“我”家,送来了香油和大鸡蛋。一个“直僵僵地”一个“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形象逼真地写出老王已经病入膏肓,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给他一直认为的“好朋友一家”送来自己一辈子都不舍得吃的香油和鸡蛋。这两个修饰语不仅刻画出老王苟延残喘的病体,更衬托出老王那份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也侧面写出杨绛的“愧怍”。

3.特定人物,特定场合

学生习作:当罗刚的数学试卷找不到了。

课上:他侧弯着身子,几乎把头伸进了书桌抽屉,两手在抽屉里哆哆嗦嗦地扒拉着,两只眼睛焦急地盯着抽屉里每一页纸,搜寻着抽屉每一个角落。一边扒拉还一边小声嘟囔着,“我昨天就放到抽屉里了……”他一边扒拉着抽屉,一边是不是地抬头偷瞄老师几眼。

课下:他直接半跪在地板上,把课桌使劲往外拖了拖,留下足够翻找的空间,两只手在抽屉里胡乱的东翻西看,一边大声嚷嚷着“谁拿我数学试卷了……我昨天明明放到抽屉里了!”一边扒拉着满桌子乱糟糟的学习用具,还一边用狐疑地眼神扫视周围觉得可疑的同学。

同一个罗刚,课上找数学试卷“侧弯”“伸进”“扒拉”“盯着”“搜寻”“小声嘟囔”“偷瞄”,在数学老师严肃的目光中,一个找不到试卷,胆战心惊的孩子形象刻画真切形象。课下找数学试卷“半跪”“拖”“翻找”“东翻西看”“大声嚷嚷”“扫视”。课下没了老师的监督,孩子的调皮、泼辣、也从这几个特定动作中传神地表达出来。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场合,这是只属于这个时间段,这个场合下,“罗刚同学”独有的动作描写。

四、神态细节

(一)神态,是一个人心理变化的晴雨表。神态细节则是一个人脸部细微的变化和姿态。一个人忧郁了就会怒容满面,高兴了就眉飞色舞。神态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点睛之笔,是人物描写的精华所在。

确定“神态描写”为学习目标“1”,《台阶》、学生习作等相关段落,作为文本载体“X”。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比较阅读,感悟经典的神态描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二)神态描写的策略

1.要写出神态细微的变化。

同样是描写“笑”,不同的笑代表不同的含义。“撇嘴一笑”是不友好的笑;“粲然一笑”是心情愉悦的笑;“张开嘴巴哈哈大笑”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笑,既表现人物爽朗的性格又形象地写出笑的痛快。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场合,人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要留意观察,写出特定人物,特定场合不同的细微的神态变化。

2.神态描写不是独立的,要注意和动作、语言等相联系。

神态一般都伴随着动作、语言等。神态是动作、语言、心理等的面部细微反映。这几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学生习作“他一边看着题目,一边皱着眉头,习惯性地用笔轻轻敲着头思考着。”“‘哎,原来是这样,会了!会了!他拍着桌子,眉头舒展开来,喜悦飞上眉梢。”

3.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让人物鲜活灵动。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服务的。神态描写一定要跟随着主人公的思维情绪变化而变化,紧扣文章主题。

统编教材六下《台阶》,描写父亲“专注的目光”遥看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运用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与向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紧扣人物形象,紧扣文章主题。一个“专注”把父亲一辈子的追求,一辈子的努力蕴含在一句神态描写中。

在聚焦细节描写写作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写作目标“1”,精心选择不同的文本载体“X”,在阅读中仔细咂摸细节描写的技巧和方法。给学生搭建写作训练的梯子,引导学生随文练笔,通过微型写作训练的模式,跟名家学写作,向同伴学技巧。边读边悟,读写一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3]温儒敏.新版语文教材 主治读书少[N].新京报,2016.9.19.

[4]周俊根.让人物形象立起来[J].语数外学习,2007(6).

[5]刘锡庆,朱金顺.写作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编初中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JY020]

金庆华,山东省桓台县周家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李可友,山东省桓台县周家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神态细节动作
神态描写有妙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动作描写要具体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