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复合商住街区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2021-08-27陈艳
陈艳
【摘要】贵州普安县城位于黔西地区,县境内均为山地,地形复杂。需要结合项目特点分析场地高差关系,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本文以普安烟酒公司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结合普安研究公司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设计实践,阐述山地类复合商住街区项目在规划设计策略、场地分析与台地设计、道路交通与消防设计等内容,对此类山地建筑的设计方式进行探讨与归纳。
【关键词】山地建筑;复合商住街区;规划设计;台地设计;消防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020
贵州省普安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城境域内多山地,乌蒙山脉横穿其中,导致地块间高差起落较大,给项目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山地地形复杂,情况各异,因此在此类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需要以环境、现状、地形为先导,从而合理利用不同的高差,满足功能、交通、消防、安全性等多重需求,实现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根据《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范》【1】,居住用地的适宜坡度在0.2%-25%,超过8%的坡度时,宜采用台阶式规划,用以合理与周边衔接。地块坡度在25°-50°属于陡坡地,50°以上则为陡坡或悬崖地,此类地形需要分析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尽量减少土方开挖与项目安全隐患【2】。
本文以普安烟酒公司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阐述该项目在规划设计理念、场地分析与台地设计、道路交通与消防设计等内容,对山地建筑中的复合商住街区规划设计经验与要点进行归纳探讨【3】。
1、普安市烟酒公司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概况
1.1 基地现状分析
贵州省普安市烟酒公司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县城北部,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即紧邻山区,因此地形高差起伏较大。原地块内为低多层民居,并存留部分破旧的老旧建筑,生活环境较差,公共空间及配套缺乏,城市形象落后,亟需提升城市面貌,同时注重对原有地域建筑文化的保护。
本项目分为A、B、C三个地块。各个地块形状均不规则,整体东西向长度约580米,南北长度约210米。(见图1)
1.2 项目概况
本项目新建建筑包括高层住宅、商业街及沿街商业、办公楼、酒店、幼儿园、小学及相应地下车库,需结合地形高度进行综合设计。
A地块用地面积62406.78㎡,地上计容建筑面积205942.37㎡,容积率为3.3,总居住户数为839户。B地块用地面积13345.54㎡,地上计容面积40389.15㎡,容积率为3.03。C地块为小学用地,用地面积为12550.3㎡,计容建筑面积为11668.76㎡,容积率1.15,居住户数为168户。
本项目建设用地均为山地,各个地块均有较大地形高差。A地块南北高差近20米,东西高差为7-23米;B地块南北场地高差约18.5米;C地块南北场地高差约18.5米。主要地形坡度变化范围在0-25%之间,约15%的地块坡度大于25%,地形变化较大。
2、山地复合商住街区设计理念与规划策略
2.1 慢生活城市体系
普安县城位于黔西地区,环境优美,生活节奏舒缓。以“慢城+慢生活”作为设计理念,注重步行系统的营造。在地块中打造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步行景观通廊,并串联各个公共空间节点,为市民提供漫步、休闲、交流的空间及平台。(补充图片)
2.2 山地复合功能街区
项目中各个地块容积率较高,包含住宅、商业、酒店、办公、学校等多重功能,满足区域内居民生活、购物、工作的各类需求,营造富有24小时活力的街区生活。在地块周边临城市主要道路侧结合地形,在垂直空间上布置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场地内部无商业价值,分不同标高台地作为居住使用,实现地形与功能的良好融合。
2.3 尊重地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当地传统建筑立面多为青砖材质,且多采用坡屋顶。通过石瓦、木质门窗、传统雕花工艺等独有的立面元素,塑造古城特有的安静、古朴、雅致的整体效果。本项目借鉴当地传统民居,采用新中式风格,延续历史文脉。其中商业外立面主要采用青砖及仿木纹铝板作为主要立面材质,高层住宅部分立面主要采用米白色及浅褐色涂料,商业屋顶采用坡屋顶,住宅屋顶则为挑檐形式,与传统立面风格相呼应。
3、山地复合商住街区场地分析与台地设计
3.1 原始地形分析
通过对原始地形的分析,可得出该项目整体高差关系(见图2):
(1)场地标高在黄海标高1578-1605米之间,整体南北最大高差约30米。
(2)约85%的部分坡度在适宜居住用地坡度范围0-25°以内,含有部分急坡或悬崖不利于使用。
(3)因地形整体南低北高,因此主要坡向为南向坡,少量东、西向坡。
经过分析可得,地块内含多种坡度、坡向,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地形的改造,尽量减少土方工程。
3.2 复合建筑功能分布与台地设计
从场地周边及基地情况出发,本项目结合各个地块的具体情况,确定各级台地标高,落位各类业态。因本项目各个地块情况不同,容积率较高,用地范围有限,商业、住宅、停车库等功能紧密结合,无法分别独立设置,因此需要在平面及立體空间上灵活选取场地、整合功能与场地特点考虑,才能将各个地块的利用率做到最大。
3.2.1 A地块功能分区与台地设计
A地块含6.67万㎡商业(含半地下大型商业),11.33万㎡住宅,0.82万㎡办公,1.02万㎡酒店,一个9班幼儿园及配套地下车库。周边道路最低点位于地块西南侧,最高点位于西北角,最大垂直高差为23米。(A地块场地改造见图3-剖面1、剖面2)
沿地块东侧、西侧和南侧以及内部步行廊道界面布置为商业街,商业层高在4.5米至6米之间,可满足多种业态需求。商业街内部结合各层层高与道路出入口,分为1979.5米、1985.5米、1591.5米、1595.9米和1601.5米几个高度的台地,可与周边道路衔接。在地块东部、中部及西部设置可随垂直交通逐级而上的步行交通系统,同时带动地块内部商业街活力。
住宅社区部分位于地块内部,分为3个台地标高各自独立成区,其中南地块场地标高为1587.1米与1596.7米,北地块住宅场地标高为1604米,住宅各台地内部均为平地。受地形限制,各个地块只有一个出入口与道路衔接。
公建类建筑则需要选择独立的位置进行布局。酒店办公综合楼位于在北地块南侧三角形坡度较为平缓位置,同时该位置位于街角转折处,可作为较好的城市形象展示。9班幼儿园地块位于北地块东侧,此处地势较高,日照条件佳。
南地块停车库全部位于地下,北地块停车库利用急坡位置采用半地上停车库形式。
3.2.2 B地块功能分区与台地设计
B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高差达18.5米,含2.39万㎡住宅,0.83万㎡办公,0.79万㎡商业。(A地块场地改造见图3-剖面4)
沿街商业设置于南侧及东侧主要道路,商业形式为沿街商业。沿街商业随地形变化,分为1580米与1585米两个台地标高与周边道路连接。
住宅地块分为1585米与1600米两个标高台地,分别可从不同出入口进入。
办公楼位于东北角道路交叉口附近,便于利用此重要公共节点塑造独立的城市形象。
3.2.3 C地块功能分区与台地设计
C地块为22班小学地块,仅能做地上5层建筑,场地不规则。以南北中间地坪1596.7米、1588.8米两个标高作为内部主要场地标高,地上4层以上作為教室使用。公共活动、食堂及体育场馆利用坡地采用半地下建筑形式。内部高差通过大台阶垂直交通解决。北侧衔接1602.7道路标高,南侧通过入口大台阶衔接1584.5标高,车库位于半地下室。(A地块场地改造见图3-剖面3)
3.3 景观策略
3.3.1 阶梯状绿化
本项目注重与阶梯状地形的多重融合,在各个高度台地布置内部绿化与垂直绿化,结合部分屋顶绿化为城市提供更多活动场所,提升居住品质,从而改善生活微环境。
3.3.2 商业景观轴延续
沿内部商业街营造连续的景观轴,减少高差带来的地块割裂感,从而形成适宜居民休闲、漫步的绿化步行廊道。
3.3.3 在城市公共节点重点布置景观空间
在各个商业出入口均重点进行独特的景观设计,引入雕塑小品、多层次绿化、水景元素等打造富有特色的商业广场,从而使这些场所成为聚集人气的空间载体,成为该项目的活力场所,形成新的城市记忆点,带动整个街区活力。
4、山地复合商住街区出入口与交通设计
4.1商业与道路的紧密衔接
本项目含大量商业面积,布置在各个主要沿街面及内部交通通道附近,需要尽可能减少地形带来的不便,从各个朝向引入人流,带动商业良好发展。因此在商业的设计上,台地标高与主要重要公共节点一致,可便捷联系,最大程度削减坡地的消极影响。
4.2错层入口
山地建筑各个朝向的高差均较大,各类建筑物需要朝向多种标高台地设置出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可从多个台地标高进入,采用错层入口的方式也极大地提升了使用效率与交通便捷性。
4.3各类建筑交通分流
本项目为复合街区,包含多种公建与住宅社区,各类建筑使用人群及内部交通特点均不同。因此在交通设计上需考虑对其进行分流,公共建筑主要结合城市重要节点设置出入口,且主要动线位于地块外围;居住建筑则从次要城市道路及商业价值较低的位置设置出入口,交通独立,且位于地块内部独立成区,避免其他使用者对其带来的干扰,保证居住空间的品质与安全性。
4.4步行系统设计
因地形高差较大,且地块功能复杂,分台地街区式布局,内部无法通车,地块内部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系统。本项目采用立体交通,即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相结合的形式。地块内自南向北规划地块内部步行廊道,在台地之间设置电梯组,减少步行困难,提高交通舒适度。横向水平交通则是在各个标高层次上采用空中连廊,可由各个台地标高进入,形成连续的漫步空间,避免地形带来的影响。
5、山地场地消防设计
5.1 地方性特殊消防设计规范运用
在消防设计上,除国标规范之外,同时可依据《贵州省坡地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坡地的特殊规定结合地形及建筑特点进行灵活设计。在该规范中规定,若坡地建筑下部为公共建筑,上部为住宅建筑时,由不开口的封闭楼板隔开时,可分上下段分别统计建筑高度。在消防车道的设置上,特别规定了消防车道坡度可突破国标8°限制,最多可按11°设计。这个规范有利于解决山地中较大地形高差带来的问题。
5.2 商业街消防车道组团式环通设置
商业街因地形原因,其内部无法设置通达各处的消防车道。因商业街为复合式建筑,各楼栋之间紧密相连,因此以组团形式作为整体考虑,四周城市道路以及地块间小路可在外部形成环路。其中东侧消防车道突破国标,按贵州省坡规设置局部11°的消防车道。消防车可在进入A地块商业街内部及内庭院,在尽端设置回车场。
5.3 高层住宅扑救面及消防车道结合入口标高设置
住宅地块位于山地中且下部设底商,存在多个标高。以各住宅入口台地标高为消防高度起算点,在内部设置消防扑救面。A地块南侧两部分住宅组团可在其小区内部形成内部环路,但仅有一个出入口,因此根据规范设置7米道路。
A地块北侧、B地块因场地局促、高差较大等原因无法设置环通车道,因此均在其道路尽端设置回车场。居住区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紧密相连,可使消防车便捷到达。
5.4 急坡与悬崖地块分不同台地分别设置消防车道
小学地块南北侧临城市道路,西侧临地块内部路,东侧紧邻B地块。南北两端高差、纵深较大,无法直接从城市道路向地块内部引入消防车道。因此考虑结合西侧内部路,分别在1596.7米、1588.8米两个台地高度上分别通过S形路设置可进入其内部的尽端式消防车道。
6、结论与建议
以本项目为例,在山地项目设计中可将运用多种设计、景观策略,详细剖析各个地块规划条件及地形特点,灵活结合周边条件解决出入口、内部交通及消防问题,从而指导未来更多此类项目设计。
综上所述,我国内陆地区多山地,与平缓的地块相比,此类用地存在多种不利条件,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随着科学技术、施工技术的进步,各类地形复杂的山地地块已能通过合理的地形高差设计、规划布局进行充分利用,为人类开拓更多的空间层次【4】。在此类项目上进行更多创新,提升居住品质,为全民提供更丰富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徐广毅,基于山地建筑设计的要点研究,建材与装饰,2017年7月:72~73.
[3]王婷婷,山地住宅设计探讨——以重庆富洲新城五期工程设计为例,城市住宅,2020年3月:81~84.
[4]周信涛,高源,陈浩,坡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研究——以徐州经济开发区安置小区凤凰家园为例,中外建筑,2015年2月: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