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开展方法思考
2021-08-27齐桂花
齐桂花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社会建设需求,要求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才能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继而为社会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后基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角度,提出了有效的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节约与集约用地;开展方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化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既影响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不利于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依托土地资源集约化、节约化使用理念,探寻有效地土地资源管理方法,以期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引导作用,有效保护我国土地资源不被浪费和破坏,继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因此,基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本文基于节约和集约用地提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具有显著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就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工作来说,是政府部门实现土地资源集中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土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有效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有效控制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乱象,从而可以避免土地资源被破坏和降低质量等问题,进而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但是基于我國土地总体规划工作实施现状角度来说,由于起步时间晚,导致在诸多方面存在缺陷和短板,继而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浪费问题,不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2]。
在现阶段,我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侧重于各类土地数量和结构控制,没有对土地资源存在形式进行调控和研究,这种规划方式虽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保证各类土地资源总量不会减少、各类土地资源使用指标平衡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短板,如土地质量保护不足、土地弹性调控不足等[3]。由此可见,我国围绕土地资源展开的总体规划工作,虽做到了土地资源总数量和结构的宏观调控,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使用量的问题,但是关于土地如何使用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不利于土地开发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应根据国家最新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科学发展观”等土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继而实现土地资源节约化、集约化利用[4]。
2、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开展方法研究
2.1树立节约、集约用地规划理念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应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规划理念,即在保障我国各行业建设发展用地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用地数量,以期通过投入最小量的土地资源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继而在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以“资源节约型”、“科学发展观”等土地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和创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式,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期实现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土地利用刚性要求和土地利用弹性要求等的全面管控,继而实现土地资源节约化、集约化利用目的。
2.2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实施阶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围绕土地利用建立完善的总体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服务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有效解决土地“用多少”、“怎样使用”等问题,进而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夯实基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来统计市场中各类土地数量和用地结构,随后根据统计结果,进一步深入分析土地市场中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红线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等指标,进而对土地数量和用地结构进行全面调控,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土地资源面积的经济价值。二是充分考虑当前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在土地资源管控内容中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标,利用退耕、禁止占用等有效土地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继而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理念的落实提供保障。
2.3经济性评价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经济性评价。土地是社会生产和建设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土地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土地使用制度日渐优化和完善,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源供求矛盾,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在宏观层面,应对政府对城市的基准地价和相应政策进行评价分析;在微观层面,要求深入分析社会中企业和个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并对土地使用价值和合理性进行评价,据此来预测土地使用中生产要素投入和土地资源使用之后的回报效果。对于我国农村区域的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农村耕地的保有量是否能够满足耕地占补平衡,避免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发展和建设过度占用耕地,以此保障农村耕地数量和质量,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夯实基础。另外,通过有效的土地资源经济性评价工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准确掌握当前市场中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并可以据此预测我国市场中土地需求和土地结构的空间布局,进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为有利。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现代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渐尖锐化,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依托“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等科学理念,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和节约化综合管理,有效缓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土地供需矛盾,以期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月.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建议[J].山西农经,2021(05):21-22.
[2]胡炳旭.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策略[J].农家参谋,2019(10):203.
[3]孙艳秋,刘晓东.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有效开展策略[J].吉林农业,2018(24):38.
[4]董祚继,田春华.以节约集约用地统领土地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解读[J].青海国土经略,2014(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