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怒族老姆登村空间形态研究
2021-08-27郝孟奇张云
郝孟奇,张云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空间形态是指村落的实体环境和由实体环境围合形成的各类活动空间的总和,包括有形的物质空间和无形的社会文化:前者指村落的选址格局、街巷空间、公共空间等;后者指村落物质空间表达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社会文化要素在村落空间中的分布情况[1]。传统的描述性方法在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已经非常成熟,新技术与新的时代热点成为现今研究发展的方向[2]。当前,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空间句法、3S技术以及非线性方法等[3],其中空间句法常被用于分析微观尺度的外部空间特征[2]。空间句法理论将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来研究,对各空间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行描述,揭示空间形态。目前,研究者对老姆登村的研究主要从人类学和宗教学的角度对其文化习俗进行分析[4-5],从旅游扶贫角度对其茶产业进行分析[6],以及从空间句法角度对其传统民居进行分析[7],而对老姆登村的空间形态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Depth map软件,以怒族老姆登村为例,在街巷空间的基础上建立轴线,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深度、整合度、可理解度等参数对老姆登村展开分析,揭示老姆登村的物质空间形态特征,并结合无形的社会文化为村落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1 怒族老姆登村概况
老姆登村位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部,东经98°915′,北纬26°553′,与怒江相临,面朝皇冠山,全村土地面积45.21km2,下辖十二个村民小组[8]。村内道路呈“之”字形走向,街巷起伏变化。村内主要公共空间有老姆登教堂、龙潭、达比亚广场、观景台等,它们反映出空间形态与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宏观联系(图1)。近年来,在村落的发展过程中,村内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怒族民居“千脚落地房”在老姆登村已留存不多,但民居建设时外墙仍保留了竹篾编织围合的特点。此外,因为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怒族住所没有院墙和天井,多呈一字形布局,与中原地区传统的高墙式建筑有明显区别[9]。
图1 老姆登村卫星图
2 老姆登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2.1 自然环境因素
老姆登村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1860m,年平均气温13.8℃;地势东高西低,海拔落差大,生态基础良好,农田周围竹林密布。村内龙潭由高山积雪和雨水汇集而成,形成独特水景。
2.2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老姆登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老姆登村是“直过民族”怒族村落,经济形态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力发展落后等原因,村落空间形态发展缓慢。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老姆登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瓦碧公路代替了原有的土路,村落也逐渐向外扩张,村规模有所扩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老姆登村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型,公共节点建设不断增加,人群活动更多集中在了村落内部。
2.3 思想文化因素
在与外来文化长时间的碰撞中,老姆登村的怒族文化逐渐式微。怒族先民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同时又对自然界产生依赖,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和依赖心理结合演化为怒族古老的自然崇拜。过去百年间基督教在怒江地区的盛行打破了怒族原始的自然崇拜,老姆登村本土文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怒族文化内涵在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村内缺少举行怒族节日活动的场地,怒族文化传承陷入困境。近几年政府意识到怒族文化的传承危机,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如在村内建成达比亚广场,引导怒族文化的重新整合,也为人们的公共生活提供服务。
3 老姆登村空间句法解读
空间句法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轴线分析法、视线分析法、凸状多边形法,其中轴线法更多被应用于动态的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中。轴线图的绘制有其原则,就是将每一个空间抽象成一个节点,用最少且最长的轴线连接这些节点[10],因此轴线法是用直线来概括复杂的空间,将立体的现实空间抽象成为平面的轴线空间,每一条轴线都代表系统内部的一个空间节点,经过量化分析后总结出的各空间节点特色就代表着不同街巷空间的特色。本文以老姆登村街巷为例,将其抽象为轴线图后分析各参数,得出物质空间形态特点。
3.1 轴线模型绘制
轴线模型的绘制需参照研究对象的卫星图,首先从Google地图中截取老姆登村的卫星影像资料,然后根据空间句法理论中创建轴线模型的方法,在Auto CAD中以最少且最长的线段概括老姆登村街巷空间,绘制成轴线图(图2),再将其导入空间句法软件Depth map中,由软件生成轴线模型图(图3)。
图2 老姆登村空间肌理
图3 老姆登村轴线模型
3.2 空间句法解读
3.2.1 深度值
全局深度值(Total Depth)表示整体空间内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距离(此为抽象意义中的距离,并非实际距离),深度值越小,通达性越好,越便捷,反之则越深邃、越难以到达。老姆登村的空间深度由图4可知,呈现中间值低、四周值高的样态。中心区域为老姆登村建筑群,被称为整合区,该区域人口聚集,因此便捷程度高、可达性较好。由于村落街道交叉连接,人们去往老姆登有名的教堂及观景台都较为便利。而周围深度值大的原因是街巷大多为尽端式道路,无过多人群在此停留,因此便捷度低、可达性差,此区域为村内离散区。
图4 全局深度
3.2.2 整合度
整合度表示系统空间中某节点的集散程度,节点的整合度值越大,便捷度越高,可达性越好。整合度与前文提到的全局深度呈负相关,全局深度越低,整合度越高,空间的渗透性就越好(图5)。空间句法理论提出,当整合度数值大于1时,区域内轴线的集聚度较强;整合度数值在0.4~0.6之间时,区域内轴线的集聚度一般。由表1可得,老姆登村整合度均值为0.431,说明老姆登村街巷空间集聚力弱。
图5 整合度与深度值
表1 老姆登村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值
整合度分为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全局整合度以空间内某节点与整体空间的集散程度来表示。老姆登村的全局整合度如图6所示,全局整合度集成区可代表老姆登村空间形态框架。老姆登村全局整合度数值由中心向两侧递减,高值集中在村落中心,代表此区域可达性好,原因可能在于老姆登村内的教堂、观景台、达比亚广场等公共节点在周围布置,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老姆登村民宿在此集中建设,该地作为村民和游客的集中活动区域,全局整合度较高。两侧的全局整合度低,此区域除作为居民日常出行必经之地以外,较少有游客进入,因此封闭感强。
图6 全局整合度
局部整合度选取步数R为3时的数值,表示的是某节点与三步之内节点之间的集散关系。老姆登村局部整合度如图7所示,整体数值偏高,其中三条最高值说明这三条街人流量最大,连接着较多的节点。轴线82局部整合度和全局整合度均高,表明此街巷可达性好、人流量大,节点与节点之间联系紧密,轴线周围的节点空间是人们便于到达的地方。整体看来,老姆登村符合空间句法理论中村落全局整合度数值低于局部整合度数值的一般论断,符合村落自然生长发展的规律。
图7 局部整合度
3.2.3 可理解度
空间句法中的可理解度描述的是以局部空间来认识整体空间的难易度,其需要用到前文提到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量值。两个整合度之间关系的变量成为空间可理解度值的量度,当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呈正相关关系,整体随局部变量增大而增加时,空间的可理解度高,反之可理解度低。老姆登村可理解度以全局整合度作x轴,拓扑步数R=3的局部整合度作y轴,在空间句法软件中以散点图的形式呈现为图8,越靠近y轴可理解度越高,越远离y轴可理解度越低。通常可理解度R2大于0.5时,x、y轴是相关的,R2小于0.5时,x、y轴不相关。老姆登村整体R2值约为0.217,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二者不相关,表明村内空间的可理解度差、感知能力弱,街巷的辨识度低,不利于人们形成对村落的整体感知印象,也让游客无法快速正确地把握村落形态。分析认为可能与村落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关,老姆登村东侧街巷空间复杂,不易被感知,因此出现可理解度低的现象。
图8 可理解度
3.2.4 连接值
连接值用来表示某节点轴线所连接的其他节点的数量之和[11],连接值代表了空间的渗透性,轴线的连接值越大,说明由此通往其他节点的途径越多,其他节点对此轴线的依赖度越高。图9为老姆登村连接值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值高的轴线与局部整合度值高的轴线吻合,82、74、19这三条轴线连接值最高,其中轴线82、74连接值都为8,轴线19连接值为7,证明与这三条街巷相连接的街巷空间多,此区域的连接性和渗透性最好。另一方面,因为村落自身环境条件限制,街巷空间随地势起伏呈无规则状态,所以老姆登村整体连接值低。
图9 连接值
3.2.5 控制值
控制值表示区域内某一轴线节点对与之相连接的轴线的控制程度,对其他轴线控制度高的轴线,往往人流聚集程度更高,行为活动也就越活跃[12]。对老姆登村控制值图(图10)进行分析可知,控制值高的轴线与连接值高的轴线相同,但数值不同。老姆登村轴线82具有最高控制值3.37,大于平均值1,再次证明该街巷是老姆登村的核心区域,是各个局部空间联系程度最高的地方。该街巷为老姆登村的主入口,因此相比其他节点空间,其人流聚集程度更高。然而,除了轴线82,整体的连接数值都不高,说明在系统中空间节点对彼此的控制程度都较低。
图10 控制值
4 结论
4.1 总结
将空间句法理论引入到老姆登村落空间研究中,利用Depth map软件对老姆登村进行分析后,可得出该村落空间存在的问题:老姆登村道路系统不完善,内外空间衔接不好,层级关系不明显,村落景观文化性低、吸引力弱。总结看来,老姆登村呈现网状集中式的空间肌理,以老姆登教堂和龙潭为中心的空间节点街巷整合度高、可达性好,人流聚集情况突出、行为活动更活跃,说明该区域是老姆登村最具活力的空间,成为了整个村落格局的核心区域。另一方面,村落外部道路受周围农田、林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呈自由形态,整体道路流线缺乏系统化,因此村落的可理解度较低,不易被感知。此外,村落的轴线关系不显著,村落仅根据地形进行节点建设,没有明确的层级结构,整合度和连接度都较低,其内部缺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景观节点。
4.2 优化策略
在对老姆登村的物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后,结合非物质要素,本文从老姆登村的整体形态、空间布局及文化风貌角度提出优化策略。
(1)明确道路空间流线,优化村落空间肌理。空间句法理论以道路来计算空间形态,说明道路与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息息相关。因受自然地形条件限制,老姆登村需对道路系统进行梳理,将未连接到一起的巷道进行整合,明确老姆登村的道路流线,降低整体深度,提高村内道路的通达性和可辨识度,减弱封闭感。同时要提高中心节点的利用率,扩大空间聚集核心。
(2)梳理空间层级关系,提高村落空间联系。空间句法各参数分析有助于明确村落核心区的范围和空间的层级关系,以推动老姆登村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有序进行。在老姆登村产业转型时,应多注意“新旧”的平衡,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小节点空间,提高外围空间与核心区域的联系,让村落活力得到扩散,提高村落整体的可理解度。
(3)挖掘怒族景观元素,延续村落景观风貌。除了村内现有公共空间外,老姆登村还应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重塑,挖掘和剖析怒族历史文化,提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将其运用到景观空间节点打造中,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增加村落景观的文化可视性,完善升级老姆登村的文化景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