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光影氛围营造为构思起点
——耿丹·克丽斯幼儿园空间改造设计思路探析

2021-08-27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所白羽

中国勘察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半透明吊顶开窗

■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所 白羽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 周爽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路易斯·康(Louis Kahn)曾说过:“光是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当这个世界仍在混沌状态时,没有任何形状或方向,混沌便充满了表现之欲,是喜悦的美妙凝结,而欲望是它的外壳,让它被人看见。”[1]

光线对于建筑空间来说,除了有着采光、照明等要求外,还有着传达独特精神氛围的作用。对于幼儿园空间来说,除了使光环境呵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外,还应创造出贴切且独特的空间光影氛围,从而实现对儿童心灵与智慧的启迪。2017年,耿丹·克丽斯幼儿园准备将位于北京顺义牛栏山镇的一处原北京维尼纶厂教育科办公楼旧址改造成一座幼儿园。对这座幼儿园的设计,是从光影氛围的想象与营造为切入点开始的。

洞穴之光:远古人的光影记忆与启示

幼儿园承载着人生幼年期,是生命探索未知世界的开始。什么样的空间可以让一个幼年生命对未来与未知充满好奇并激发探索愿望?带着这样的想象,笔者联想到了人类的“幼年期”。当原始人穴居于幽洞之中,随着日升月落、时光流转,从洞口射入的明暗交辉、长短交替的光在一片混沌中为人类定义了大自然的“时空刻度”。“幼儿期”的人类透过洞口感知到的自然之光,开启了幻想与探索的旅程。再现人类“幼儿期”居所中的光影体验,使其唤醒深藏在人类基因深处梦幻而神秘的光影记忆,是此次幼儿园空间氛围营造的目标。

相对于“洞穴式”光影空间来说,当代流行的玻璃幕墙建筑所营造出的通透空间是另一种人造的光影体验。它使人们脱离身体经过世代演化所适应的光影感受。正如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所说:“以大片玻璃的使用为例……它们剥夺了建筑的亲密感,阴影效果和氛围感。全世界的建筑师在大面积玻璃和向外开放空间的比例应用上都犯了错误……从本质上远离了家的意义。”[2]巴拉甘所说的“家”属于人类更适应相对幽暗环境的眼睛,属于人类对记忆深处世代镌刻又古远弥新的依恋本能。

在当代遗留下的人类居所遗址中,类似“洞穴式”光影氛围的人类聚落即天然崖居。以唐末辽初西奚族人崖居聚落——北京延庆古崖居为例[3],其特点是大小不一、错落开凿的窗洞给人带来灵动、自如、活泼的空间感受。如果将这一空间特征转移到此次幼儿园的空间营造上,就需将等大、等距,阵列式排布的建筑窗口做“挖”“填”的工程处理,以形成上下错落、大小不一的“洞穴式”随机开窗模式。

明亮与朦胧:透壁墙身的吞吐之光

在确定了光影介入空间的类型后,建筑墙身开窗的尺度,整体空间材质的色彩、质感(视觉印象和触觉感受)等内容需要进一步确定与深化。为了让儿童生活的空间更为质朴与天然,地面和窗口均采用木质材料,让儿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质感。此时,光作为一种不期而遇的参与物,以多变的样貌进入室内,与质朴的建筑材料在一起的“化合”,形成一种物感真实的空间体验。

为了更加丰富地实现光线的内外穿梭,即多层次地在白天让阳光或天光洒入室内,在夜晚让灯光溢出室外,光线在建筑内外的流转中,兼具通透与半透的特性。在建筑墙身上分别设置了通透的木框玻璃窗和白色半透明外部表皮下的溢光孔,这两类供光以不同气质,穿梭于墙身的孔洞。

通透的观景、采光、通风窗

幼儿园的主楼即幼儿活动区的开窗共分为三个规格,分别是1800mm×1800mm大方窗,1800mm×900mm横向或竖向布局的条形窗,以及650mm×650mm小方窗。大方窗为不可开启的观景、采光窗;部分条形窗及小方窗可开启,具有通风功能。虽然建筑加入了新风系统,但每个儿童活动室还是至少设置两个开启窗,保证房间的自然通风与换气。

延庆古崖居外观与幼儿园设计立面设计对比

幼儿活动区室内光影氛围

由木方窗望向窗外

半透明的二层表皮与溢光孔

在通透的木窗之外,设置白色半透明的二层建筑表皮覆盖整栋建筑。所设想的白色半透明材料是在磨砂玻璃、穿孔钢板、聚碳酸酯板(PC板)之间做的选择。综合考虑到PC板在造价、轻质上的巨大优势,最终确定了以PC板做建筑二层表皮的主材。在半透明的表皮下,主墙体上开凿180mm×180mm玻璃砖孔洞作为溢光孔。半透明的溢光孔与采光、观景木窗形成通透与朦胧的光线对比,无论是日光的光顾还是灯光的出行,都形成了多种穿梭路径,使建筑的透壁成为与光对话的“媒介”。

“厚窗”的光影氛围

在建筑开窗的进深操作上,木窗口向外拉伸至双层建筑表皮处,跨过保温承重墙、空气层,对接建筑双层外表皮。虽然从外立面上看,犹如平墙开窗,但实际窗口已经做了外飘处理,这样就带来一种稳固、安详与深邃的“厚墙”空间感。光透过有一定进深厚度的窗口进入室内,更让人联想到“洞穴式”的光影氛围。这一氛围从洞穴到古代建筑一脉相承,赋予空间一种古典、宁静又永恒的精神气质。

临场应对的光影策略:洒向室内连续的光

任何工程在施工现场均会发生一系列突发情况,需要临场应对,对其的解决方式同样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构思理念。工程推进到室内吊顶内的机电设备安装完毕时,发现其完成高度低于设计高度,这就需要将原来设定的吊顶高度随之下移。这样一来,吊顶高度就低于已施工完毕的高窗上沿。通常的做法是吊顶在接近外墙窗时垂直向上,与外墙间留出一段距离,即俗称的“窗帘盒”构造。一旦这样处理,就会使建筑中一部分高窗被吊顶遮挡,使洒入室内的光影也失去了其完整性。

墙身构造与光影氛围研究模型

在光影氛围优先的设定下,确定了在距离外墙1m的距离处将吊顶整体倾斜至高窗上沿的方案,这就解决了机电设备施工后带来的不得不下移吊顶导致遮挡完整窗户的问题。最终,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洒入室内的光线通过倾斜的吊顶,完整、柔和地进入到室内。

结语

此次幼儿园改造工程以光影氛围想象为设计的构思起点,就像“凿户牖以为室”,在一片混沌中,通过“户牖”的开凿,建立建筑内外的联系,使其成为建筑居室。透过“户牖”让光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从而定义日升月落,时光往复,追溯远古的记忆,窥探未知的宇宙。当透过“户牖”望向窗外时,抽象的光明就具体成为了画作,收纳着“千顷之汪洋”与“四时之烂缦”。在不经意间,儿童们就像来到了“美术馆”,让木质“画框”中的艺术透过光得以展现。

著名艺术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同样强调童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必须懂得怎样保持童年时代接触客观事物时的那种新鲜感,必须懂得保存它的天真纯朴。一个人在一生中必须永远是个孩子……他要从客观事物的存在中获得自己的力量,并且不让客观事物的存在妨害想象力。”[4]正如马蒂斯所说,童年看待事物纯真又满怀好奇的眼光是如此珍贵,是成年人需要用一生守护和发掘的“宝藏”。未来,如果在这座幼儿园中长大的孩子们能够幸运地保有用孩童般纯真的“眼睛”面对世界的能力,相信深深烙印在他们童年的某个时刻,从开窗洒向室内通透又朦胧的光会再次浮现在眼前。这道不可名状的光属于未知和期待,引领着他们走向远方。这道不可名状的光同样将唤醒更为古老的记忆——一位生活在洞穴中的人类祖先,朝着光,小心翼翼地走出黑暗,走向一个不可知又充满期待的未知世界。这些记忆透过基因的传承,浮现在眼前。

猜你喜欢

半透明吊顶开窗
月球上的半透明玻璃珠
客厅的中央空调装在哪个位置更合适
那头,此岸
吊顶式冷辐射空调施工技术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半透明三维物体表面光泽真实感实时渲染方法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