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对区域韧性的强化作用*——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国与新加坡的比较
2021-08-27宋乔娜
宋乔娜 邱 栋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城市、发展电子政务和社会治理智能化等方面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疫情期间,数字平台成为抗疫的有力武器,在信息收集、传递与分析、疫情监控、医疗救助、社区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支撑了区域韧性。可见,进一步理清数字平台在防疫、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完善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于增强区域韧性、保障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理论回顾
韧性(resilience)概念源于物理学,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物体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越小。霍林(Holling)将韧性概念引入生态学,认为生态韧性(ecological resilience)是一种“系统维持和适应的能力”[1]。随后出现的演化韧性(evolutionary resilience)或称为社会生态韧性(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理论认为,韧性是社会生态系统应对压力而发生的改变、适应乃至重大转型的能力[2],其本质是社会生态系统复杂性、非线性、充满不确定性的演化[3]。韧性的实现包括预防、抵抗、恢复和适应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的韧性能力特征[4]。韧性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区建设等领域。区域韧性可以归纳为四个子系统[5]:基础设施韧性,如电力、通讯、交通、建筑等;制度韧性,指可以保障医疗、物流、教育等基础服务正常运转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能力;经济韧性,包括经济和就业状况等;社会韧性,主要指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的强健程度。韧性理论对于防范风险、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等数字平台已经深度融入社会经济生活,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组织模式。数字平台被定义为包含软件和硬件技术要素以及相关组织过程和标准的一种“社会-技术组合”(sociotechnical assemblage)[6],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相关生产要素的集成管理。因此,数字平台常常被看做是一种生态系统,不仅涉及如平台开发者、软件开发者这样直接参与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主体,还涉及商业企业及其商业模式、非营利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以及标准、法律等诸多要素。由于数字技术的可编辑性、可接入性、分布性等特征[7]以及多元要素的复杂交互,数字平台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8]。充分运用数字平台已成为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尽管数字平台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上发挥了强化区域韧性的作用,但相关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一些学者研究了例如社交媒体平台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影响[9],但是关于数字平台对区域韧性的系统性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系统研究并揭示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的作用及其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选择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中国与新加坡作为比较对象。中国和新加坡都是数字经济发达国家,新加坡虽然数字经济规模有限,但是质量和竞争力非常高。如表1所示,新加坡和中国的数字经济国家竞争力分列全球第二、第三,其中,中国的数字产业竞争力远高于新加坡,两国数字设施水平相近,但是新加坡的数字创新和数字治理能力要远高于中国。新加坡很早开始推动城市数字化,2002年就被授予“智慧城市”称号,在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长期名列前茅[10],后来更是实施了升级版的“智慧国”计划。此外,中国和新加坡在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比较接近。因此,两国数字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具有可比性和借鉴意义。
表1 全球数字经济国家竞争力排名(2018年)[11]
新加坡于2020年1月报告了新冠肺炎病例,是世界上最早报告病例的国家之一。尽管在初期,新加坡的防疫措施被称赞为“黄金标准”,但病例数量在2020年3月急剧增加。新加坡从3月24日起关闭边界,4月7日起实施名为“断路器”的疫情阻断措施,暂停所有非必要活动,6月2日起进入解封第一阶段。截至2020年7月底,新加坡共报告5.2万多例病例(新加坡人口为570万),病逝27例。虽然新加坡报告病例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外来工人宿舍,社区居民感染数很少,总体死亡率很低,社会仍然保持了很好的秩序和功能,考虑到城市封停时间较短,其数字平台的防疫抗疫作用依然功不可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平台对区域韧性的强化作用是崭新的研究对象,缺乏完善的数据资料,因此本研究搜索和分析网络信息(包括政府发布信息和新闻报道),从而勾勒出现象的轮廓。中国的网络信息主要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央广网、腾讯新闻、新浪网、搜狐网、百度新闻等。新加坡的网络信息主要来自新加坡政府部门网站GOVTECH(新加坡政府技术局)、IMDA(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CNN、BBC News以及新加坡本地媒体Channel News Asia、The Straits Times等。同时,研究挑选包含客观事件细节的新闻报道,而非宏观主观评论。
3 疫情下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的共同特征
中国和新加坡都具备很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政府和企业也都非常重视运用数字平台应对疫情。通过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发现,中国与新加坡的数字平台在抗疫上表现出诸多共性:数字平台在疫情中发挥信息传播与处理、资源集成、创新三种优势能力,这三种能力贯穿于基础设施韧性、制度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四个韧性子系统之中,如图1所示。
图1 疫情下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的基础性作用
从数字平台优势能力的角度,①数字平台在信息传播与处理上发挥了极大优势,“政府-公众”“公众-公众”“政府-政府”之间依托数字平台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网络,例如,政府通过数字平台向居民和企业发送疫情信息和防疫政策,个人和企业也通过数字平台及时申报行踪或状况,数字平台采集的疫情大数据也为政府决策和个人防疫提供了信息支持。②数字平台强化了疫情下的生活、生产和防疫物资的采购和配置;数字平台众包加快了防疫产品和技术研发;网络捐赠为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③数字平台加速了疫情下的产品、技术、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例如,针对新冠疫情研发的基于AI的非接触式智能测温预警系统,有效提高了公共场所的监测效率。
从韧性子系统的角度,①在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基于数字平台的电子商务、在线办公、教育、娱乐、远程医疗和智能物流等最大程度地弥补了疫情对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社区和公共场所的数字化体温检测和身份登记系统成为疫情下的新公共基础设施;隔离期间无论是手机“打卡”还是物联网监控,都保障了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②在制度韧性方面,医疗、科技、警察等不同部门之间通过数字平台实现疫情信息共享、协同决策和协同行动,有效提高应对疫情的效率;电子政务在疫情下进一步发展完善,为居民生活和经济恢复提供便利。③在经济韧性方面,更多企业开始运用数字平台、转向数字经济,以保持创新和活力,如网络直播销售(“带货”)等新兴电商模式,有效增强了经济活力;同时,智慧金融对复工复产发挥促进作用。④在社会韧性方面,依托短信息、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政府、社区、居民、抗疫人员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团结,例如政府向居民倡导社会责任,鼓励社区和公众协同抗疫,社区居民也通过数字平台在疫情下维持了基本的社会联系;公众通过社交媒体为医护人员以及其他抗疫人员加油鼓劲,组织“虚拟晚会”等线上活动,激发团结抗疫的士气。
综上,数字平台对区域韧性的强化作用具有系统性,各种类型的数字平台协同互补,在防疫抗疫的各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具有及时性,数字平台在突发事件中响应最快,基于数字平台的应对措施效率最高;具有持续性,数字平台已充分融入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区域韧性具有可持续性;具有创新性,数字平台推动技术和商业创新,是提升区域韧性的根本动力。
4 中国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的特点
4.1 数字经济基础扎实,数字平台应用广泛
中国是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3[12]。社交媒体信息推送、生活必需品的电商配送、小区智能快递柜、社区智能门禁等等,这些广泛应用的数字平台都在疫情中保障了居民的健康安全和正常生活。由于电子支付的高度普及,依托电子支付平台的“健康码”也得以快速推广应用[13]。
4.2 基于数字平台的创新充满活力
正是基于扎实的数字经济基础,依托数字平台的各类创新形式多样、充满活力。例如,腾讯云在2020年1月就向研究机构开放超级算力,支持应对新型肺炎的药物筛选和病毒突变预测工作[14]。百度地图推出迁徙大数据平台、疫情小区地图、发热门诊地图、地铁客流量查询等一系列方便居民出行、利于疫情防控的功能[15]。京东快递推出“宅健康”“中药无忧寄”等服务,医生在线开方,药师在线审核,京东快递代为拿药、送药、收款,为广大慢病患者提供便利[16]。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新经济平台企业推出“共享员工”计划,促进灵活就业,这一新模式已延伸至制造业[17]。
4.3 数字大平台发挥智慧抗疫核心作用
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超级数字平台”由于用户数量巨大、数字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在智慧化防疫抗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微信、支付宝等“超级应用程序”拥有超十亿的活跃用户,集成讯息传递、社交媒体、支付、外卖、出租车、医疗保健等数以百计的功能于平台之中,在疫情中显示了防疫模块接入便捷、响应快、应用广的优势。
4.4 智能化大工程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建成,得益于数字平台协同设计、采购、施工和管理。BIM建模、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的大量运用,使数百家分包、上千道工序、4万多名建设者能够统一协调、无缝衔接、同步推进;运用BIM技术,36万米各类管线、6000多个信息点位通过模拟铺搭,现场一次安装到位;大量基于5G和云技术的诊疗信息化系统现场按编号拼装,平时需要2个月的安装调试工作48小时就完成[18]。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加速推动“新基建”国家战略,5G、特高压、高铁、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智能化发展。
4.5 人文关怀不足,弱势群体参与度低
作为助力防疫和复工的“利器”,健康码已成为居民外出必备的通行证,但部分老人使用非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无法完成相应操作,导致出行不便。同时,公共服务不能主动适老化,缺乏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的关注,缺少善意与温度;公益性培训没有得到重视,政府、社会与家庭三者联动机制不足,部分老年人在遇见“数字困难”后,抗拒学习新技能;科技产品研发之初,缺乏对老年群体诉求的关照,降低了老年人的体验和感受。诸多因素导致老年人疫情期间处处不便,很难参与到“数字抗疫”之中。
5 新加坡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的特点
5.1 公共服务数字平台体系完善,数字化抗疫基础稳固
依托“智慧国”建设的积累,新加坡政府在疫情爆发时迅速拿出数字化抗疫解决方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抗疫基础设施,熟练运用成套的数字化工具应对疫情。包括面向全体公众的WhatsApp政府信息推送、分别面向公众和企业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门户网站、社交媒体、手机软件等,不同形式的数字工具集成在一个数字平台框架内,从任意一个数字工具都可以方便地链接到其他形式的数字工具,以便用户选择适合的途径来获取[19]。在城市重新开放时,政府网站集中给出了复工复产的注意事项、保障措施,以及获得相关软硬件支持的途径[20]。
5.2 注重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新加坡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向市民传递疫情信息,不仅在传统媒体,也在诸如WhatsApp和Telegram等流行社交媒体平台上提供疫情信息。为了保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新加坡政府建立了全国性的WhatsApp单向消息小组,以向公民持续提供及时和可信赖的信息。新加坡以执法严格著称,疫情期间政府援引《防止网站欺诈和操纵法》(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Act)相关条例加强媒体信息管控,消除虚假疫情信息。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推出的Ask Jamie智能问答机器人在70多个政府机构网站统一应用,2020年2月1日起增强为可以处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查询,并使用机器学习提高答复准确性。
5.3 数字平台抗疫彰显人文关怀
新加坡在抗疫过程中非常注重对老年人及其他脆弱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例如,新加坡有大量的老年活动中心,受疫情影响关闭后,活动中心就将锻炼、健康讲座、烹饪等活动转移到社交媒体上进行实况转播,并为老年人提供平板电脑及使用培训服务。一些老年活动中心还与企业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友情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21]。TraceTogether是新加坡政府推出的一款手机应用软件,通过手机间互换蓝牙信号,记录用户在过去21天近距离接触的人士。为了方便不使用或不精通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政府专门推出TraceTogether令牌,一种可以挂在胸前的小型设备,使老年人能够方便地使用[22]。新加坡非常注重疫情下的心理健康,不仅针对老年人和病患,各类公益组织都通过数字平台为职业人士、学生、居家人士提供线上心理辅导。同时,政府也鼓励在数字平台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虚拟社区活动,比如节日庆祝活动、演唱会以及家庭聚会,从而鼓舞疫情下的公众士气。此外,新加坡的防疫宣传注重人文关怀,例如通过多种平台向市民宣传疫情下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能在抗疫中发挥作用”“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他人”。新加坡还大量采用短视频和卡通动漫的形式宣传防疫,官方的宣传动画非常受欢迎,被世界卫生组织翻译成多种语言进行传播[23]。
5.4 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智慧社区抗疫
尽管新加坡智慧化基础设施发达,但是很多老年人和脆弱人士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新加坡出现了一种多主体参与、技术柔化、注重人文关怀的智慧社区模式,即通过数字平台联结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体志愿者,激发民间“草根”力量服务社区脆弱群体。疫情期间,笔者调研了名为SG Assist(“新加坡互助”)的社会企业数字平台,该平台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将寻求帮助的人和志愿者联系起来。随着疫情爆发,该平台的用户需求和志愿者数量显著增加,一方面,脆弱人士由于阻隔措施无法自行出门或者及时接受社工服务,另一方面,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民众希望能够帮助他人,而且在疫情下他们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数字平台为民众提供了随时随地奉献爱心的机会,志愿者为脆弱人士提供打包、购物、取药、陪伴、友情聊天等力所能及的帮助。除了手机软件平台,SG Assist还通过WhatsApp、Facebook等多种社交媒体渠道开展活动,并与新加坡很多志愿者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构建起智慧社区生态系统。疫情期间,SG Assist这样的数字平台很好地发挥了与政府部门、传统社会服务组织互补的功能,不仅为脆弱群体提供实际帮助,还有利于激发社会责任感、提升抗疫士气、促进社会团结,有效增强了区域韧性。
6 结束语
新冠肺炎疫情很好地检验了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的作用,数字平台在信息传播与处理、资源集成、创新三种能力上具备显著优势,这三种能力对强化区域韧性至关重要,贯穿于基础设施、制度、经济和社会四个韧性子系统之中。数字平台对区域韧性的强化作用具有系统性、及时性、持续性和创新性。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运用数字平台强化区域韧性将越发成熟和重要。
中国和新加坡都具备很好的数字化基础,政府和企业也都非常重视运用数字平台抗疫,同时,两国也表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中国拥有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和广泛的数字平台应用基础,政府拥有强有力的应急决策和资源调动能力,中国的数字平台抗疫更多呈现出“自上而下”驱动的特点,大平台、大工程在抗疫中发挥核心作用,显示出极高的效率。不过同时,中国在运用数字平台抗疫的过程中也局部性地出现人文关怀不足、社会参与不够等问题,例如老年人不方便使用“健康码”的问题很早就被提出,但是一直也没有得到解决[23-24]。在这些方面,新加坡数字平台抗疫的不少做法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基于长期的智慧化建设,其公共服务数字平台体系完善、基础扎实,信息交流成熟稳健,政府在“自上而下”的抗疫措施中表现得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在数字平台抗疫中注重人文关怀,尤其是关心支持老年人;通过数字平台积极整合民间“草根”力量投入抗疫,更多地体现了“自下而上”的特色。这种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参与的智慧化发展理念和路径是智慧化建设不断成熟的表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