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货车车体疲劳试验模拟目标选择的研究

2021-08-27赵尚超王东坡李向伟

铁道车辆 2021年3期
关键词:车体测点加速度

赵尚超,王东坡,李向伟

(1.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50;2.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2)

铁路货车在线路运行时受到来自轨道的激励而产生振动,对于三大件转向架而言,力从轮对向上传递,通过侧架传递给摇枕,再经过摇枕上的心盘和旁承将激励传递给车体。选择恰当的目标来完成车体线路运行状态模拟,是实现室内车体疲劳试验的关键技术之一[1]。美国铁路运输技术中心(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enter,Inc.,以下简称“TTCI”)在20世纪中期开展了相关工作,利用实测的摇枕加速度积分得出的位移作为台架油缸初始位移,开展全尺寸车体线路模拟试验。这一方法需要不断调整初始位移,以使试验车体的损伤与线路上车体损伤接近。汽车行业以轴头的响应作为目标,通过时域迭代来获得初始驱动载荷[2]。无论TTCI还是汽车行业选取的模拟目标都尽量保证驱动与目标之间路径为线性传递关系,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模拟更为简单,但却影响模拟精度。铁路货车车体是通过心盘、旁承与摇枕连接的,车体与摇枕在实际线路运行时存在几何非线性关系,这给线路模拟造成了很大难度。本文遵循铁路货车载荷自下而上的传递路径,探讨模拟目标的位置、路径的线性化处理方式等,进行模拟目标的选择研究。

1 铁路货车车体线路模拟流程及原理

1.1 车体线路模拟流程

在系统中输入白噪声和粉红噪声组成的信号(以下简称“白粉噪声信号”)激励,获得相应的系统响应,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H(ω)。对频率响应函数H(ω)求逆,通过线路目标与频率响应函数逆矩阵相乘获得系统的初始驱动信号,进行系统的第一次迭代,得到该初始驱动激励条件下的响应值,通过计算该响应值与线路目标的误差值获得激励信号的修正值,重复该步骤,直到响应与线路目标的加权误差小于预期值时停止系统迭代,并认为线路目标在系统中重现。线路模拟流程如图1所示[3]。

1.2 车体疲劳线路模拟原理

车体疲劳试验台垂向、横向共计6个作动器,作动器油缸的位移输入白粉噪声信号可表示为U(u1,u2,u3,u4,u5,u6),摇枕或车体加速度响应信号可表示为Y(y1,y2,…,yn)。针对这种多输入和多输出情况,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频响函数矩阵方程为:

{Y(ω)}n×1=[H(ω)]n×6{U(ω)}6×1

(1)

式中:Y(ω)——摇枕或车体加速度时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U(ω)——作动器油缸的位移时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根据输入和输出的自谱和互谱的定义,式(1)中H(ω)可表示为:

[H(ω)]n×6=[Gyu]n×6/[Guu]6×6

(2)

式中:Gyu——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互功率谱;

Guu——输入信号的自功率谱。

对于H(ω)矩阵,若n≠6可能出现矩阵奇异的情况而导致求逆过程无法进行,或接近奇异矩阵使得逆矩阵不可靠,因而需要通过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获取最小二乘的伪逆。

矩阵H(ω)n×6的SVD可表示为:

(3)

(4)

由于试验系统经常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因而有必要通过迭代的方式来获得逐步收敛的驱动信号,使各目标点的响应信号逼近其对应的目标信号。试验中,为了避免首次驱动信号得到的系统响应大大超出目标响应信号对试验系统造成破坏,也为了防止迭代过程发散,在获得初次驱动信号矩阵时添加一个加权系数α(0<α<1),在频域内进行计算:

U1(jω)=H-1(jω)Y1(jω)α

(5)

式中:U1(jω)——初次驱动信号矩阵U1(t)的傅里叶变换,可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矩阵U1(t);

Y1(jω)——目标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通过播放驱动信号可得到系统实际的响应信号,进而得到各响应信号与各目标信号的跟踪误差,并且对迭代的质量进行评价。通常评价的指标为相对均方根误差ε:

(6)

其中:e(t)=yt(t)-y(t)

(7)

式中:e(t)——误差信号;

yt(t)——目标信号。

通常对于模拟试验,使各ε尽可能小(汽车行业10%)即可迭代结束;否则根据所得的跟踪误差通过计算修正下一次的驱动信号:

ΔU(jω)=H-1(jω)E(jω)β

(8)

Unew(jω)=Uold(jω)+ΔU(jω)

(9)

式中:ΔU(jω)——迭代中驱动信号矩阵的更新量;

E(jω)——跟踪误差E(jω)=Yt(t)-Y(t)的傅里叶变换;

Uold(jω)、Unew(jω)——分别为更新前后驱动信号矩阵的傅里叶变换,通过对Unew(jω)进行逆变换即可获得下一次迭代的驱动信号矩阵;

β——加权系数,0<β<1。

2 选取线路测试目标信号

线路测试时布置了反映摇枕和车体振动状态的加速度测点,这些测点的振动能够充分反映摇枕和车体的振动形态,此外还布置了车体上可能出现疲劳破坏的应变测点。

(1) 摇枕的垂向加速度测点AZB11、AZB12布置在旁承内侧边上,横向振动加速度测点AYB11布置在心盘边上,如图2所示。

图2 摇枕测点布置图

(2) 车体的振动加速度测点布置在车体刚度较大部位,能够同时反映车体侧滚、扭转和垂向一阶弯曲等振型。经过综合考虑,测点布置在车体枕梁和中梁上,枕梁一侧布置垂向、横向加速度测点,一侧布置垂向加速度测点,车体中梁中部布置垂向加速度测点。车体加速度测点布置如图3所示,图3中AZN22、AZN12、AZN00、AZN21、AZN11为垂向加速度测点,AYN21和AYN11为横向加速度测点。车体的应变测点布置在前后八字盖板上的中梁和大横梁焊接部位(图4),图4中,SZ121、SZ122为车体前后八字盖板测点,SZ02为车体中梁中部测点,SH1为车体大横梁应变测点。

图3 车体加速度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4 车体应变测点布置示意图

本文选取北京—成都区间往返的实测线路动态响应信号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去除毛刺、滤波等处理后进行线路模拟研究。

3 以摇枕加速度为模拟目标

将2个摇枕的6个加速度作为模拟目标,先识别油缸到摇枕的频响函数,再通过远程控制迭代算法进行摇枕振动状态模拟,模拟简图如图5所示。

车体加速度;Kb.刚度;Cb.阻尼;摇枕加速度;f.力。

由于试验台架本身具有大刚度特性,油缸位于摇枕下面,油缸到模拟摇枕加速度频响函数的线性度高,故摇枕加速度模拟结果与实际线路吻合度较高,如图6所示。

图6 摇枕AZB11测点加速度模拟结果

但此时车体加速度和车体应力的再现结果较差,如图7、图8所示,这是由于摇枕载荷经过心盘、旁承传递给车体,而心盘和旁承都具有接触非线性,考虑到旁承是常接触旁承,故可以认为心盘间隙非线性是导致车体模拟结果差的直接原因。

图7 车体枕梁AZN11测点加速度模拟结果

图8 车体大横梁SH1应变测点的应力模拟结果

4 以车体加速度为模拟目标

若把模拟目标上移,首先需要处理心盘接触非线性,尝试重新加工心盘,如图9所示,将敞车的上下心盘间隙由原来2 mm减小为1 mm。心盘改进具体工序:原有心盘加工套口→制作衬套→补焊衬套→重新加工。

图9 心盘加工图

将车体上的6个加速度作为模拟目标,先识别油缸到车体的频响函数,再通过远程控制迭代算法进行车体振动状态模拟,模拟简图如图10所示。

图10 以车体加速度为模拟目标的模拟图

心盘加工前后的线路模拟车体响应与目标信号的时域曲线、PSD对比结果如图11、图1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小心盘间隙能有效抑制车体侧滚运动和扭转振型,大大降低非线性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线路模拟精度。

图11 心盘加工前后车体枕梁AZN11测点模拟响应与目标信号时域对比结果

图12 心盘加工前后车体枕梁AZN11测点模拟响应与目标信号PSD对比结果

图13为车体大横梁应变测点SH1的应力结果。由图13可知,以车体加速度为模拟目标时,车体加速度的吻合度仍然不高,但此时车体应变测点的应力结果改善效果明显。

图13 车体大横梁应变测点SH1的应力结果

2种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如下:

(1) 以摇枕加速度为模拟目标的迭代收敛速度(RMS目标)和目标模拟精度(RMS误差)明显高于以车体加速度为模拟目标得出的结果,如图14所示,这是由传递函数的线性度决定的。

图14 模拟目标的迭代收敛速度和模拟精度

(2) 通过微调2种方法模拟后的垂向、横向、纵向初始驱动文件的幅值,可使产生最大损伤数值的关键应力点的每公里损伤与线路运行测试的每公里损伤误差尽量小。可见,2种方法虽然模拟目标不同,但试验结果的控制参数是一致的,即都能保证损伤基本一致,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模拟方法的车体评估点损伤对比

(3) 直接以车体加速度作为模拟目标进行线路模拟,在保证损伤一致前提下,模拟波形与实际线路一致,更能反映车体的疲劳性能。

5 结论

(1) 由于试验台架存在一定的非线性,故试验台架宜采用系统辨识及远程参数控制迭代算法开展铁路货车线路模拟试验研究;

(2) 当以摇枕加速度为目标时,车体应变波形模拟精度较差,虽然可通过调整驱动使台架模拟损伤与线路目标损伤一致,但车体受力状态已经发生改变;

(3) 当以车体加速度为模拟目标时,将模拟位置放在枕梁上,同时减小心盘间隙,抑制心盘非线性影响,则车体关键部位应变模拟的精度明显提高,采用车体枕梁加速度为目标开展线路模拟要比以摇枕加速度为目标更为合理。

猜你喜欢

车体测点加速度
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的预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徐州市云龙公园小气候实测与分析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浅析地铁车辆车体材料选择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单层圆柱壳振动声辐射预报的测点布置改进方法
室外风环境实测及PHOENICS 模拟对比分析研究*
——以徐州高层小区为例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