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理论在档案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2021-08-27鄢明芳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档案学扎根研究者

鄢明芳,郑 川

(1.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6;2.中南大学 档案技术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83)

扎根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也是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档案学研究中涉及许多需要进行定性分析的问题,利用扎根理论的特点与优势,研究档案学问题中适用扎根理论的情境与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扎根理论相关知识

1.1 扎根理论及其技术流派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Strauss和Glaser提出[1],其后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论体系,至今已分化出三个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技术流派:Strauss和Glaser的经典扎根理论、Strauss和Corbin的程序化扎根理论以及Charmaz的构建主义扎根理论,三大流派的异同如表1所示[2]。

表1 扎根理论三大技术流派异同对比

1.2 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

扎根理论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在逻辑上强调从经验数据中构建理论,在方法上属于从原始数据中不断提炼核心概念的归纳方法,在特点上重视构建的理论不被研究者经验所局限,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于数据提炼理论。扎根理论以“一切皆数据”的思想,将数据收集囊括问卷调查、访谈记录、文献、文本资料、观察、备忘录、反思等各种范围,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与归纳抽象出事实基础之中的理论框架,以应对经验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的脱节问题。

(2)重视持续比较(Constant Comparison)的过程。持续比较是指数据收集、提炼理论、再收集数据、再完善理论的过程不断循环,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同步进行,概念的提炼与理论的修正持续开展。当研究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时,不断用新数据与根据旧数据形成的概念或范畴进行比较,并把新概念纳入修正理论。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直到不再产生新的概念达到理论饱和为止。

(3)强调多种取样相结合。扎根理论强调理论取样(Theoretical Sampling)、目的性取样(Purposeful Sampling)、开放性取样(Open Sampling)相结合。理论取样是指按照目前构建的理论来决定下一步如何采集数据,不要求先验假设;目的性取样是选择非常典型样本进行初步研究以确定具体研究问题;开放性取样是对样本的选择不做任何明确的规定,数量收集越多越好。

(4)需要研究者保持理论敏感性(Theoretical Sensitivity)。理论敏感性是研究者基于自身专业理论基础洞察数据的能力,研究者在判断理论是否达到饱和时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隐性知识和经验,这跟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个性、工作经验、观念都有关系[3]。没有敏锐直觉与归纳范畴天赋的研究者必须通过训练、实践来获得理论敏感性。

2 档案学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模式

2.1 档案学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场景

档案学领域涉及许多寻找因果关系的研究问题,基于因果关系可对相关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如综合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因素、档案利用者如何判断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学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社会公众参与数字人文类公众科学项目的动因等。确定因果关系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大类方法,前者将现象与问题用数量表示进而分析、考验与解释,最后获得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回答“是什么”;后者是深入研究对象的具体行为和特征,进一步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回答“为什么”。从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可知,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个体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解释,在档案学研究领域应用扎根理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场景:

(1)基于现象提炼概念的档案学横向理论构建。用扎根理论进行档案学横向理论构建主要适用于分析没有研究先例或已有研究存在争议的特定档案学问题。档案学研究中常有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用现有的概念进行描述,或是以往的概念界定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或是一些概念已有文献很少涉及并不完善。对于这类概念,研究者可以用扎根理论基于真实现象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明细化的新概念,或对原有概念进行新的诠释,从实践中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4]。

(2)基于事件发生时间的档案学纵向理论构建。用扎根理论进行档案学纵向理论构建主要适用于被分析对象具有发生时间先后敏感性的现象和问题,如涉及文件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档案部门开展工作的路径等。与档案学纵向理论构建相比,在数据收集后需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弄清不同事件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与因果关系,以探讨事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事件的因果关系。

两种应用场景都是为了从档案工作实践中挖掘隐藏信息、构建相关理论。目前国内档案学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场景以基于现象提炼概念的档案学横向理论构建偏多。

2.2 档案学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流程

用扎根理论分析档案学问题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既有规范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又需要研究者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动态调整。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档案学研究应用扎根理论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确定研究问题、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理论构建。

图1 档案学研究应用扎根理论主要流程图

(1)确定研究问题。经典扎根理论强调研究问题的自然涌现,即研究者带着对某档案学问题模糊的认识开始研究,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与对情境的观察中自然地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直到确定兼具针对性和广泛性的研究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忽视相关文献调研的理由,不充分的研究现状分析往往会导致无结构的研究,无法建立充分的理论,阅读已有文献可以从多角度认识问题,避免受已有概念的影响。

(2)数据收集。经典扎根理论的抽样方式为理论性抽样,根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抽样和数据收集,在研究设计之初很难将抽样对象和数据来源具体化。因此一般需要多种取样相结合,在数据收集初期使用目的性抽样,选择具有足够典型性的对象开始初步研究。理论取样阶段可以从不同的数据来源收集数据,也可以收集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或二者兼有。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同步进行,为便于调整需为数据收集留有一定的余地。基于事件发生时间的档案学纵向理论构建应对所收集的数据按时间排序,但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不同的是,该处理并不界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实质性编码过程,它包括开放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两个步骤,这是基于数据构建档案学理论的关键环节。开放性编码通过对数据逐行编码将其逐层抽象化、概念化,在不断比较中把概念不断打破并重新融合,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保持完全开放的态度,不做任何预设编码。选择性编码是核心概念出现后只对与核心概念产生重要关联的数据进行编码,核心概念成为进一步收集数据和理论性抽样的指导。这个过程不断循环进行,直到核心概念已达到饱和后,转入理论构建阶段。

(4)理论构建。理论性编码把实质性编码中形成的概念组织起来形成相关问题的档案学理论,概念间有并列、因果和递进等关系。研究者应判断理论是否达到饱和,即新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对理论构建产生新的贡献,若达到理论饱和则可以结束工作,否则就调回继续进行理论取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步骤直到理论饱和。理论构建完成后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如用新构建的档案学理论与既有理论进行比较等。

3 总结

扎根理论适用于基于现象提炼概念的档案学横向理论构建与基于事件发生时间的档案学纵向理论构建两类应用场景,应用扎根理论分析档案学问题既需要遵照规范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又需要研究者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动态调整,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档案学理论敏感性。扎根理论并不简单也并不完美,在分析档案学问题时切忌把扎根理论视为没有方法的方法,研究者可从提高深度访谈技术、确保访谈质量、规范编码过程、扎实撰写备忘录等方面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档案学扎根研究者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