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行动半年记
2021-08-26李玉楼南方周末实习生刘岍琳
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岍琳
2021年6月1日,寻亲者在杭州“六一”打拐防拐公益寻亲活动现场留下血样进行DNA鉴定。 视觉中国 ❘图
前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推送,试图在数十个小时内找到新近失踪的孩子;后者则借助于打拐 DNA系统等技术手段,致力于破获数十年来的拐卖积案。
数据显示,“团圆”行动找到的失踪被拐儿童中,约50%是基于2021年新采集到的DNA数据比对成功的。并非所有被拐儿童都有同胞兄弟,打拐民警更常面临的局面是——用一张襁褓中的照片去找长大后的孩子。
第三次抽血样之前,成都父亲杨航有些犹豫了。
从1998年起,他和妻子三次抽血样,有公安机关找上门来,也有他自己主动要求抽取。
杨航已经60岁,他丢了的孩子25岁。
“跟你差不多大,”他在询问南方周末记者年龄后说道。
2020年底,成都警方通知他需要再抽一次血样——上一次是10年前,他看到湖南第一例DNA盲比成功的报道后,主动找警方再抽一次血。
“我有一种预感,这次很可能会比中,”杨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预感令他有些踟蹰,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一个25岁的,可能操着异乡口音的孩子。
杨航的预感,随着2021年“团圆”行动频频见报,找回失踪儿童数字不断刷新,愈发强烈起来。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公安部刑侦局其实有两个“团圆”。
一个是2016年上线的“团圆”系统,另一个是2021年启动的“团圆”行动。
前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推送,试图在数十个小时内找到新近失踪的孩子;后者则借助于打拐DNA系统等技术手段,致力于破获数十年来的拐卖积案。作为破获积案的重要手段,今年起,“滴血认亲”功能也被加入到“团圆”系统。
“团圆”系统的实时数据显示,上线五年来,该系统共计找回新近失踪儿童4781名,找回率达98%。
而在“团圆”行动方面,截至7月13日,公安机关在半年间共找回2609名历年失踪儿童,时间跨度最长的达61年。
相较于数以十万计的DNA采集量,“团圆”行动找回率看似并不高,但与历史战绩相比,“团圆”行动已显示出技术的巨大进步——在2009年建立联网打拐DNA数据库后的十年内,公安机关通过DNA比对仅找回历年失踪儿童6100余名。
过去十多年里,人们时不时地领略这套科技系统带来的奇迹,随着系统迭代,奇迹发生的频率日益增高,演变为概率事件。至于系统的“参与者”们,人生方向多年前被意外改变,未来可能二度改变,这也令他们有些彷徨。
人像与DNA双管齐下
7月1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电影《失孤》原型一案告破的情况,同时将“团圆”行动找回儿童数量更新为2609名。
上一次公布是在6月8日,数字为1737名——短短一个月内,又有近九百名历年失踪儿童被找到。
飞增的数字与公安部组织的一次会战有关。5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9名刑事技术专家聚集在千佛山下的山东警察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团圆”行动刑事技术比对会战。
6月8日,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公安部刑侦局刑事技术处处长牛勇欣喜地告诉媒体:“目前会战已经比中确认470名,此外还向各地下发了四百多条待确认的线索,一旦被确认,将又有一批儿童被比中。”
“这些专家不光懂技术,而且会分析研判,在会战交流中总结出了好的技战法,”牛勇介绍,“470人的数字看着不大,但含金量非常高,因为会战攻坚的都是多年来难啃的骨头,某一省份单独工作很难突破。”
此次会战首次将人像比对技术和DNA比对技术融合使用,专门研发了“团圆行动技术比对会战平台”,导入全国性的DNA数据和人像大数据。
譬如一名1996年在广东东莞被拐的湖北黄冈籍5岁儿童。此次会战中,专家们对孩子4岁时的模糊照片进行清晰化处理,在大数据系统里比对出两百多个人像,再经过一系列排查,最终寻找到目标。
事实上,此前也有失踪儿童积案是依靠人像数据破获。2019年,广东揭阳警方曾通过哥哥的相片比对出被拐的弟弟。
办案民警朱国生曾在央视寻人节目《等着我》介绍,在一次走访聊天中,受害人家属称被拐的弟弟与其哥哥长相相似,警方便使用哥哥的近照在智慧新警务系统中进行比对。
比对结果中出现了几个相似度高于90%的目标,其中一个就在揭阳市下辖的渔湖镇,距离被拐儿童家所在的白塔镇仅二十多公里。经过走访调查和DNA检测,结果证实该目标确系被拐二十余年的弟弟——节目现场,主持人也感叹称哥哥与弟弟的确太像了。
福建省一位刑侦技术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广东省这一案例曾在打拐系统内通报学习过,其特点在于使用哥哥现在的照片去匹配现在的弟弟,相当于用成人找成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公安智慧新警务系统的数据特点。
智慧新警务系统是公安部门近年来建立的警务大数据系统,涵盖大量图像和视频数据,但由于采集时间较近,很难对十几年前的老照片进行比对。
但并非所有被拐儿童都有同胞兄弟,打拐民警更常面临的局面是——用一张襁褓中的照片去找长大后的孩子,需要“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
跨年龄人脸识别
这项由科技企业开发的技术,最初用于打拐是在2018年,四川省最大的一起儿童拐卖案。
2014年4月至6月,四川发生了三起儿童失踪被拐案,被拐的都是三岁左右的男孩。
警方借助监控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王某文,据其交代,被拐儿童均被卖往广东汕头,此外他还在2008年至2010年间拐卖了另外10名儿童。与日后广受关注的申军良寻子案类似,该案负责寻找买家的女性中间人成谜,致使积案难破。
而2014年9月,办案民警在广东找到前述3名被拐儿童时,这些被拐仅几个月的孩子都说着流利的潮汕话,对亲生父母也印象模糊,令负责此案的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大为震惊。
为了找到另外10名被拐儿童,刑警学院的专家根据被拐孩子三四岁时的照片,画出孩子七八岁的样子,蒋晓玲和民警带着这些画像去广东,用肉眼比对十几万张当地孩子的照片,筛选出三百多名疑似被拐儿童,用办案民警的话说,“眼睛都快看瞎了”。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