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统谋与南音

2021-08-26陈燕婷

音乐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音晋江市传统

苏统谋

苏统谋,生于1939年,祖籍为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南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南音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受聘为泉州南音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专家组成员、《中国泉州南音集成》民间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获晋江市政府星光文艺传承奖,被中国文联、福建省文联颁授“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和“从事福建文艺工作60年”纪念章,两度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2020年6月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

南音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苏统谋与黄淑英、吴彦造、丁水清、苏诗永、夏永西、吴世安等7人,同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是第一批获得国家级传承人称号的南音人,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批。2009年,南音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杨翠娥、王秀怡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8年陈练入选第五批。

在这10位南音国家级传承人中,苏统谋除了与其他传承人一样有深厚的南音功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外,还是一位优秀的南音活动家、组织者、领导者,倡导建立南音协会、南音姊妹社,依托政府力量,组织南音界人士定期开展活动,对晋江南音界的活跃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整理编辑出版了大量南音曲谱,包括《弦管指谱大全》[1]《弦管古曲选集》(1-8)[2],《弦管过支古曲选集》[3]《弦管什锦过支曲选》[4]《泉南传统戏文四念白》[5]《弦管名曲选(通用本)》[6]等,使后学有谱可依,有据可循。

出生于南音世家,成长于传统南音馆阁中,一生与南音密切相连的八十高龄的苏统谋,经历了许多风雨、许多苦难,见证了南音的辉煌、没落,也幸运地迎来了南音在新时代的黄金时期。不论是沉是浮,不论是褒是贬,苏统谋始终保持传统南音人的清高,强调南音的规格,不允许对南音轻易改动。也许,他这代人已是最后的传统南音人。

笔者曾在本刊物以《南音非遗传承人苏统谋》一文,[7]简要介绍过他的贡献。生活对他的种种历练以及经由历练而成长并逐渐成熟的艺术之花及艺术感悟,是难以用一篇短文体现出来的。作为一位极为传统的南音人,他的成长经历、他的艺术思考、他为活跃南音界所做的种种努力、他对当前南音传承与创新的看法等等,都能给人们,尤其是研究、学习南音的人以启迪。当前南音人的培养路径及成长环境,与苏统谋这样的传统南音人已经大相径庭,从而也导致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在非遗保护广受关注的今天,了解传统非遗传承人的成长经历、艺术理念,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思考非遗保护的措施与方向。

笔者与苏统谋

笔者研究南音20年,与苏统谋也相识了20年。在这20年中,已经数不清与他有多少次的交谈与访谈。有时是在南音界的活动中,活动间隙的交谈,有时是专程拜访。最集中、历时最长的一次访谈是2018年,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项目,启动了对苏统谋的记录工作。聘请笔者为学术专员,于6月7日—16日对苏统谋进行了极为密集的访谈,并探访了其生活和工作过的一些地点及相关人物。长达10天的工作,笔者及摄制组都惊叹于时年79岁的苏统谋记忆之清晰、精力之充沛。从上午8点一直进行到深夜的全天采访,苏统谋对着摄像头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连笔者都深感疲惫,而他却一点都没有倦意。苏统谋后来对笔者说,长达10天的访谈,让他想起了很多尘封几十年的往事,如果没有这次访谈,很多事情他都淡忘了。同时,也挖出了许多他压到箱底的资料,包括他的师傅送给他的珍贵的手抄傀儡戏谱本以及他年轻时候手抄的南音曲谱。

2018年11月9日-12日,在艺术总监和云峰教授的邀请下,笔者请来苏统谋及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参与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在音乐周期间,南音得到了重点推介,除参与11月10日上午的开幕式演出外,还赴清华大学做了专场演出、赴国家大剧院,做了半场展演,最后更是作为闭幕式音乐会,上演了“五空管过支套曲专场”。笔者作为南音各场演出的导聆人全程参与了活动,并在音乐周最后一天,即12日下午,做了一场以《南音传承困境谈》为题的学术讲座。该讲座配合当天晚上呈现传统“过支套曲”形式的演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往与苏统谋的接触,主要在于口头的访谈,音乐周期间的活动,则是实践中的合作,使笔者进一步加深了对苏统谋的理解。

长期的访谈,笔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再加上对苏统谋认识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有必要以他为专题撰写一部著作。鉴于此,笔者拟以《苏统谋与南音》为题,对他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介绍,该专题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獲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

其一,南音世家的浸润及传统、坚实的南音基本功之养成。苏统谋出生于一个文艺世家。他的爷爷喜爱南音,但以演傀儡戏为生。他的父亲终身痴迷南音,曾任泉州历史最悠久的“深沪御宾南音社”社长。在南音声中成长的苏统谋享受着音乐盛宴的同时也承受着贫苦生活的磨炼。孩童时期社会动荡,书读不成,还要通过贩卖小商品挣钱补贴家用,却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听“讲古”“说书”培养了对历史、文学的爱好,为之后讲授和整理南音曲词做了知识储备。苏统谋学习南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拜师进入深沪御宾南音社之后,除了每日耳濡目染外,还有一众名师悉心教导,所以从小就小有名气。孩童时期的经历,成为了他之后努力的原动力。苏统谋之后从事的工作虽然与南音没有直接联系,但他却自觉地、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南音操劳、奔波。热爱南音的种子从小种下,不断茁壮成长,最终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其二,艰辛但却扎实的成长之路。苏统谋的童年夹杂着幸运与不幸,不过,辛苦没有白费,苏统谋从小打下的南音基础为他之后步入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傀儡戏班主慧眼识珠,苦心培养他作为接班人。然而,职业生涯虽然收获颇丰,但是成长之路却异常曲折、艰辛。由于处于历史转折期,傀儡戏班从原来的民间班社转为政府接管。苏统谋逐步适应了政府接管的剧团生活,并在短短的7年间编排了如《草原英雄小姐妹》那样的优秀业务戏,在长时间带团外出巡演的日子里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后来苏统谋被下放回老家,过起了靠体力挣钱糊口的日子,骑自行车载客、闲暇时带家人捡树籽……经常气力用尽也挣不到多少钱,全家人仍然食不果腹。后来去了林场挣工分,虽然对他这样从没干过农活的人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但是日子毕竟一天天好转。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南音给他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而且,体验过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撇去了浮躁、傲气,苏统谋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脚踏实地。

其三,成绩斐然的木偶剧团时期。1978年,提线木偶剧团和掌中木偶剧团两团合并,苏统谋出任团长。一切从零开始,再加上两团人员互不服气,以及老师父跟新团员之间新旧理念的矛盾冲突,等等,苏统谋的工作并不好做。一年多后,两团拆分,原本来自提线木偶剧团的苏统谋却被分到掌中木偶剧团当团长。苏统谋用自己的能力和真诚最终赢得了团员们的信任。担任晋江木偶剧团团长期间,他苦心经营,排戏、巡演,不光为剧团挣得了收入也赢得了荣誉。

其四,奠定人脉网络基础的文化局工作。苏统谋在木偶剧团正干得顺风顺水之时,不料他苦心培养的接班人、自己的小儿子意外去世。伤心欲绝的苏统谋在剧团睹物思人,无法工作,于是于1987年调赴文化局。由于工作出色,到文化局不久,苏统谋就被任命为文化科科长。原本应于1999年退休,后又延聘3年。在文化局期间,为晋江市文化娱乐活动做了很多事情,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南音活动的开展。15年的文化局工作,为苏统谋打好了文化方面的人脉基础,他的一些建议经常被采纳,经费申请也往往获批,极大地保证了南音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五,大部头南音书籍的整理编撰和出版。苏统谋退休后,一点也闲不住,开始整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大量资料。晋江市文化馆馆长刘志峰慧眼识珠,邀请苏统谋到文化馆,以政府的名义整理、出版这些资料。苏统谋一发不可收,十几年间接连整理出版了十几本大部头书籍。这些书籍保存了大量南音历史资料,方便了南音学习者和研究者,也展现了苏统谋对于南音管门、滚门、曲牌分类体系的理解与思考。也正是依托政府的力量,拨给了充足的经费,这些书籍得以及时出版。

其六,倡导成立晋江市南音协会。苏统谋在工作期间,不论是在晋江市木偶剧团当团长,还是到文化局任科长,都一直记挂着南音。虽然工作与南音并不直接相关,但是有连带关系,利用所在职位的优势,为南音做了很多事情。1982年,依托文化馆,成立了晋江市南音协会,尽可能将所有南音社团、组织记录在册,并开展大量活动,把晋江市南音活动经营得有声有色,成为南音界的典范。另外,倡导南音社团之间互组姊妹社,增加社团之间的深度交往。成立晉江市南音协会不但对苏统谋个人以及晋江市的南音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还带动了整个南音界的蓬勃发展。自从晋江南音协会成立之后,其他地区南音协会相继成立。这些协会团结了很多南音力量,使南音人拧成了一股绳,通过联合举办活动,南音界越来越活跃。而南音协会之所以能够顺利组织各项活动,并且在成立以来的近40年时间里越办越好,受到人们的认可,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其七,南音人才培养。苏统谋早在深沪林场时期就开始了南音教学,培养了许多至今仍亲如子女的学生。调回晋江市区后,依托晋江市文化馆,苏统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南音人。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早些年还遭遇禁唱的南音逐渐受到重视,慢慢有了越来越多的演出、比赛机会。苏统谋牢牢抓住这样的机遇,培养、提携了许多南音新人。这些人成为了南音传承的坚实后盾。苏统谋对学生非常严格,一个咬字一个发音都要仔细雕琢,所以很多学生都很怕他。但是他对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倾力相授。不但不收学费,在贤内助的帮助下,还为孩子们准备点心、各种吃食。学生们在那里总能感受到一种大家庭式的温暖。这是学校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特有温度。苏统谋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南音技艺方面,还在为人处事方面。南音对人性格的塑造作用是非常强大的。而这种性格塑造作用,在苏统谋这样的家庭式传承中更显优势。

其八,南音宣传推广活动。苏统谋除了对内组织各种南音活动、积极培养传承人外,在对外南音宣传推广等诸多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作为“申遗”专家组成员献计献策;倡导成立晋江市南音艺术团;为南音传承和宣传、演出谋求场地;带着南音协会、南音艺术团到各地交流、演出。因其贡献突出,曾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杰出代表、南音入选联合国“非遗”的功臣,二次进入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其九,经验与感悟。半个多世纪以来,南音发生了巨大变化,跟南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苏统谋是亲历者和见证者。对于当前纷繁的南音现状,苏统谋有着许多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他指出,传统南音唱念方法、乐器演奏规范、红白喜事用乐规则、应遵循的礼节、规矩等,很多都被逐渐遗忘或逐渐失落。事实上这些都是优秀的传统,应该予以保留和传承。对于人们争论不休的传统与创新,他是实践出真知,迎合时代要求做了许多创新之后,回过头来选择了固守传统。

与文木摄制团队的大合影

总而言之,苏统谋是一个传统而又不守旧的南音人。

苏统谋的传统体现在:1.他成长在传统南音馆阁中,接受了传统的南音训练。苏统谋出生于一个南音世家,父亲也是南音人。小时候虽然跟父亲学了一点南音,但真正让他成长的是馆阁学习。传统南音主要在馆阁里传承,馆阁是南音传统文化的载体:郎君祭、弦管祭等传统仪式加强了对祖师、先贤的崇敬感;师徒手把手的教学培养了师徒之间亲如父子的关系;弦友间的相互切磋造就了如兄弟姐妹一样的感情。一个馆阁就是一个南音大家庭,众多馆阁构成了自己的南音小社会。2.他坚持传统的传承。苏统谋的南音教学,基本都是按照以前先生教他的方式,教给下一代,包括打拍子的方法、演唱发声方法等,还包括种种传统礼数、为人的道理和准则等。

?音乐周闭幕式上的合影

不守舊则体现在:1.他也做过许多创新。他在木偶剧团工作期间为许多新剧目编过曲,配合上头任务写过许多南音新曲,编排了一些南音作品,包括交响乐队配南音、南音曲艺作品等。2.他善于利用新时代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例如依托文化馆成立南音协会,聘请文化馆馆长担任协会秘书长、副会长等,并要求协会各成员单位到各地乡镇政府注册、登记,积极开展南音会唱、比赛等等,开拓种种可能性。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的传承也产生了变化,传承方式多样化。除了“南音进课堂”以及高校南音班等学校传承外,还有如文化馆之类的培训班、个人自己开班授课等社会传承,另外还有些人通过看书看视频自学。相比之下,当今社会“学校传承”占据重要位置,传统的馆阁传承更多作为学校传承的辅助发挥作用。传承方式的改变,会影响音乐的改变。正如苏统谋所说,即使是他自己按传统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有些人的演唱发声也产生了变化,失去了传统的那种纯粹、纯朴。另外,从苏统谋的一些言论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对当前南音创新、南音传承的种种忧虑。鉴于此,抢救性地记录传统南音以及传统南音人的点点滴滴,以供当代人回溯历史,显得尤为迫切。

苏统谋正好是一位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音人。他的一生经历、从艺生涯等有助于人们通过种种细节进一步了解传统南音。他在新时期推广南音的种种“不守旧”的做法,则有利于人们吸取经验,谋求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更好发展。

注释:

[1]苏统谋、丁水清:《弦管指谱大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

[2]晋江市《弦管古曲选集》编委会编、苏统谋主编:《弦管古曲选集》(1-8),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010年版。

[3]苏统谋:《弦管过支古曲选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年版。

[4]苏统谋整理:《弦管什锦过支曲选》,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5]苏统谋整理:《泉南传统戏文四念白》,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

[6]苏统谋:《弦管名曲选(通用本)》,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7]陈燕婷:《南音非遗传承人苏统谋》,《音乐生活》,2018年第5期。

陈燕婷 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南音晋江市传统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FATE, PLAY, LOVE
少年力斗传统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