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套曲《冬之旅》之《春梦》音乐分析

2021-08-26樊卓颖王勇

音乐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春梦流浪者舒伯特

樊卓颖 王勇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将诗词深刻的情感内涵与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进行了良好的融合,现今《冬之旅》已然成了艺术家们争相诠释的艺术作品。其中第11首《春梦》虽然篇幅较短,但舒伯特却在其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去描绘《冬之旅》主人翁复杂的情感世界,使歌词同音乐相融合,给予观众更为沉浸的听觉体验。

一、《冬之旅》的创作背景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1827年所作,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共由24首歌曲组成。《冬之旅》是根据1823年威廉·缪勒发表的诗集《冬之旅》所作。威廉·缪勒是德国浪漫派诗人,于1794年出生,不幸的是他同舒伯特一样英年早逝,于1827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33岁。威廉·缪勒对于所处的19世纪欧洲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着很深的感触,面对当时残酷的社会,想要反抗却又无能为力的境地他感到十分的无奈。缪勒于1816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作品,此后便在各国游历,所写的《冬之旅》以文字塑造了一位同他一样的流浪者形象。《冬之旅》描绘了一位流浪者在严寒的冬日里漫无边际地行走,他始终找不到身体和心理栖息之地,身患腿疾的他在野地被狗追逐,还常会梦见身处温暖的房间里的梦境,似乎一生都将要背负着流浪的命运。1827年,舒伯特不幸身患疾病,通过出售作品所得的报酬难以维持生计,仅依靠朋友的接济艰难度日,这时的他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样的情况下,他在书刊上读到了诗集《冬之旅》后便被这部作品深深吸引,随即开始着手创作《冬之旅》,可能正是因为他作为一名都市流浪者对诗词主人公的共鸣,使得他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声乐套曲,用音乐刻画出了流浪者的孤独和彷徨。

二、《春梦》的曲式结构与调性分析

第11首《春梦》讲述的是流浪汉在梦中与他爱人相逢的甜蜜场景,但在梦中时常被吵醒的故事。歌词大意为“我梦见缤纷的鲜花,那是五月的花朵;我梦见翠绿的草地,到处有鸟儿在欢歌。雄鸡初啼的时候,我的眼睛已经醒来,外面又冷又黑,寒鸦在屋顶上徘徊。又是谁在窗户上,画上这些绿叶,莫非在嘲弄这个冬天里看见鲜花的做梦者,我梦见永恒的爱情,梦见美丽的女郎,梦见了心和热吻,梦见欢乐和幸运。雄鸡初啼的时候,已经把我的心叫醒;我孤零零地坐着,回想着我的梦境。我又闭上了眼睛,我的心跳里还有热情。窗外的树叶何时才能变绿,我何时才见得到我的爱人。”

《春梦》这部作品的结构是单三部曲式(谱例1)。第1~14小节为A段,A大调,1~4小节是一个前奏,5~12小节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个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13~14小节是一个补充终止,描绘了流浪者梦见了一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场景,欢快而美好。第15~26小节为B段,进入同名小调a小调,15~22小节由三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为2小节,23~26小节是一个补充。B段虽然篇幅较短,但加上变和弦的运用增加了和声的张力,体现出流浪汉复杂、忧郁的内心,表达出美梦被惊醒,回到寒冷、凄凉的现实中苦恼忧愁、不安焦虑的情绪。第27~42小节为C段,再次转入A大调,27~28小节是一个间奏,29~42小节是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和一个6小节的乐句组成,乐曲的尾奏再次回到a小调。C段表达了主人翁回忆梦境中爱人的美好,但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梦中相见,这样孤单、无奈的悲惨命运。正如歌词描绘的一样“你会笑我还沉浸在梦中,在严寒的冬日里,我却做着春天的梦”,这样同名大小调交替的运用,契合了主人翁在梦境与现实两者间产生的强烈对比所形成的心理落差。

三、《春梦》中的节拍与钢琴特点分析

舒伯特为《春梦》设计出了三个不同的情绪阶段,其中节奏的变化是体现不同情绪与意境的重点。其中A段的主题是“梦中”,节拍为摇曳的6/8拍,速度记号为“Etwas bewegt(稍活跃)”,表现出流浪汉梦中出现的美好的幻想,甜蜜且温暖。B段“梦醒”仍然为 6/8拍,速度记号为“Schnell(快)”,在A段6/8拍的基础上加快了速度,在原有的节奏中加入了附点节奏,C段“彷惶”,节拍转变为2/4拍,速度记号为“langsam(慢)”,一步步慢速的递进展现了流浪者从梦境走向现实的残酷境遇。

A段钢琴的部分以大调明朗的主、属和弦为基础,使用了分解和弦织体,左手均等的六拍子的运用,让音乐听起来简洁、轻快,富有律动感。B段的第16小节钢琴右手声部的八度三连音震音使听者从A段温和的乐句立刻带入到B段美梦被鸡鸣吵醒时惊慌的情绪,使钢琴在作品中起到的连接剧情、模拟画面的作用。B段的22~26小节钢琴左手声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八度震音与右手和弦构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对比复调的织体特点。

四、《春梦》中变和弦的运用

那不勒斯和弦源自于小调中降低根音的II级和弦,所以又名为降II级和弦。从17世纪初开始,作曲家们开始意识到那不勒斯和弦可以表现强烈的瞬间感,自巴洛克时期以来被作曲家广泛运用,如维瓦尔第、巴赫、海顿、贝多芬等等。是小调式和声语汇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基本素材,也是舒伯特擅用的一种处理和声的方法,在其《c小调弦乐四重奏》中也有运用(谱例2)。

此段描繪的是“美梦被鸡鸣惊醒”的场景(谱例3)。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进入B段后声乐线条相较于A段要宽松许多,在和声运用上采用了不协和的变和弦——那不勒斯和弦以此来增添突兀的进行,不和谐的音响增加了紧张度,体现了主人翁梦醒后的彷徨。如在例3的第2小节中,作曲家运用了一个降II级的D7/II——D6的变和弦,而后又解决到A大调的主和弦上。在谱例3第4小节中,作曲家再次运用了变和弦——降II级的属七和弦,更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美梦破灭的情景。

从本文的音乐分析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展现了舒伯特的音乐语言特征:1.频繁的同名大小调的调性转换和三拍与两拍的节拍切换表现了主人翁在幻觉和现实中的挣扎;2.浪漫主义色彩的变和弦的使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3.钢琴声部拥有了与声乐声部同样重要的地位,同人声时而对立时而附和。舒伯特将逻辑性与色彩性达到融合统一,他在文字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提供给听者更有色彩的想象空间,舒伯特用音乐对诗词的意象做了拓展,并使两者达到紧密的平衡,透过音乐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舒伯特对本首诗词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郭睿学:《浅谈舒伯特“冬之旅”演唱情感的把握——以“晚安”“泪洪”“春梦”为例》,《黄河之声》2016年第15期。

[2]吴明:《从“春梦”看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宋京:《那不勒斯六和弦的本质求证》,《音乐研究》1985年第2期。

樊卓颖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学生

王 勇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春梦流浪者舒伯特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春梦”常伴很正常
初 春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春日漫兴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觉醒的舒伯特
浮世绘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流浪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