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美术课程实施修身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2021-08-26刘楠

求知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修身美术课程方法

刘楠

摘 要: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经过长期实践与不断改革,尤其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制定与实施,为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指明了方向。其中就包含我们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修身”,即通过美术教育来健全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懂得择善而从,为今后具备端正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打下基础。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个方向比纯粹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更重要,因为很有能力或者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但不善无德往往是很可怕的。自古至今,这方面的事例多不胜举。而要很好地实现修身教育的目标,既非短时间能如愿,又非一两门课程之职责,而要靠所有教师在所有课程中长时间去坚持和贯彻。因此,美术课也不能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课的特点和优势来落实好对学生的修身教育。

关键词:美术课程;修身;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1-0081-02

一、修身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早在秦汉年间,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这是几千年来儒家思想里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和人生信条。在我国春秋早期,古代的美育思想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就增加了“中庸”之道,同时以陶冶人格、培养君子为旨归,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到孔孟等学者的“养浩然之气”“文质彬彬”之道等,其中之修身思想可谓殊途同归,且大都融合于“六艺”之中,强调美育对人格的陶冶功能,其中又以儒家最为全面、突出。研究者认为可把修身概括为礼义忠孝、三纲五常、慎独自律、学思问辩并重等,这样就从道德、情感、家庭、社会制度等多方面阐述了修身的内容、方法及意义,尽管其间不乏历史局限性,但仍然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近代,有关修身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教科书已出现,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有着明显儒家传统修身文化的印记。蔡元培在民族危亡之际,结合当时国情,并根据当时教育的迫切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纳入康德教育思想,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修身教育框架。他提出,国民教育目标“德智体美劳共和谐发展,不可偏废”。他在书中所阐述的修身是一个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在践行中形成,内外合一。蔡元培作为中国现代美育的奠基人,他的“陶冶人、滋养人、促进人”等“终生美育”观点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丰子恺作为美术教育的先驱之一,在传统“佛”“儒”观念和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中国国情与实际提出“本土化”的教育理念,探索出“童心说”“艺术心”“艺术的生活”以及“涵养德性、涵养人格”等美术教育新观点。从丰子恺对美术教学和对子女的培养里、实践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他美术教育的新思想,在其著作《艺术教育的原理》中,他论述了艺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以及艺术教育在育人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的价值。他认为,艺术可以抚慰人心;在绘画创作上,他创作的《护生画集》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搭配得当的色彩,图文并茂地表达“戒杀护生”的佛教“慈悲心”,以及“仁”“礼”等儒家思想。如漫画《无人之处》,作品讽刺的是图中人物表里不一,在他人面前戴上伪善的面具,当独自一人时,则卸下面具,把丑恶的本质暴露了出来,这正是让人所厌恶的。丰子恺独特的美育理念为当时中国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启示,在当今的中小学美育中仍是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修身教育主要放在《思想品德》中来开展。我国的美术课程对修身教育并没有明确规定,其重心在于对学生绘画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该课程在思想情操等方面同样存在的巨大教育功效。

最近十来年,教育部力推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教材与纲要中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现代解读。教育部近年来的一系列的措施,都表明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修身就是传统文化中核心内容之一。

二、当前修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修身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其人格方面的重要性无须多言,但根据笔者对十多所中小学师生及家长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今天,修身被赋予时代印记,现代教育也更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在笔者所了解到的实际教学情况中,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的设置均与升学考试有密切联系,在学科中渗透的修身思想比较少,且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离如今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塑造学生美好人格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在互联网方时代,学生极易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这说明我们需要对在当前环境下的“修身”“德育”进行重新审视,对忽视了的传统、人文和心灵教育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归。这不仅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还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三、美术课程对修身教育的优势

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了五大核心素养;钱初熹教授提到“美术视觉艺术素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和态度”;尹少淳教授指出“文化作为艺术的前提,艺术又是文化的凝结和反映……运用艺术的手段来表达、传承不同文化”。这些都表明当今美术学科素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成。这种文化素质培养,应该是把博大的家国情怀、高雅的情趣爱好这一传统文化最重视的修身养性教育作为重点。一些美术作品黑白分明,这种视觉感染力自古以来就是帮助人树立正确观念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作品中描绘的反面形象让人唾弃,而英雄人物让人敬仰。历史上不同品行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和历史给予的评价是教育学生的鲜活事例。

四、在美育中实现修身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美术作品不仅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一)在美术学习中领悟修身之道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了解创作语言,使用材料表达美术观念和风格,分析思考美的造型表现与内涵意义。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美术教科书《兵马俑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我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兵马俑,了解兵马俑艺术手法、布局、俑的表情和手势。兵马俑它代表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审美文化、时代特征,它可以让学感受到战乱时期的军令严明、等级森严、节制个人欲望的严厉作风,认识“克己复礼”“磨其筋骨,苦其心智”“自律慎独”的先秦修身思想,从而形成严于律己、艰苦奮斗的精神。教师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和认同本民族的文化,继承先秦“和而不同,矛盾统一”思想,包容、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

(二)用优秀作品、艺术案例影响学生

美术鉴赏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艺术眼光、文化视野、内在涵养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具有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要带领学生分析、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美术作品、艺术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

比如,中华文化遗产之一洞窟壁画、白描人物画,这些都可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素材。对于战国时期的幡——《御龙图》,教师在课堂上对绘画技巧进行了充分分析,并讲述了幡中的天堂、人间、地狱三界,人们对已故的亲人的祈祷,希望由幡带领升往天堂的祈盼。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包括繁华的“虹桥”、城内街道上牵着骆驼行走的路人、停留的商贩、郊野人家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样的景象与当时人们追求“谦让”“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思想有关。教师可由此教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谦虚礼让,对大自然心存敬畏。教师在解说鉴赏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文化符号。

(三)让学生用美术作品表现真、善、美

绘画创作是美术课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境既能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又能让学生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当今社会时事热点让学生进行创作,如以“非典”为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先以问题引导学生。第一,让学生发言想到的各行各业的抗击“非典”英雄,除了一线抗击“非典”医护人员,还有消防员、警察、物业管理员,他们的制服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第二,教师提问关于抗击“非典”的场景,围绕场景细节进行讨论,如医生佩戴的听诊器、白大褂造型,医院的布置等。学生在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的抗击“非典”图后,再用画笔描绘出来。第三,在讲评时引导学生发掘更深层的意蕴,让学生了解一线抗击“非典”人员奉献精神的可贵和一个国家万众一心时的强大。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修身思想

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时间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相关主题的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和知识讲座;教师向学生讲述我们赛龙舟、包粽子、吃月饼背后的故事;或开展与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手抄报比赛,将优秀作品粘贴在宣传栏上;或者教师带领学生在文化墙上绘制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摘抄《论语》等我国传统精粹;学校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校园公告、校园资讯、学生的优秀作文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让更多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也向社会大众展示校园的建设成果。

结语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这无疑对当下的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是基本,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情操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言传身教,并严格要求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古人的美好品德贯穿到学习、生活等各個方面,并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在学习生活中纠正学生行为和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礼修身”的意义,从而逐渐形成高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翟继波.核心素养视角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J].文理导航(下旬刊),2020(10):83,87.

[2]王贇生.民俗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26):124-125.

作者简介:刘 楠(1996— ),女,江西赣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修身美术课程方法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