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策略分析

2021-08-26于建华李媛媛东彦新德力格尔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农科理论教学深度融合

于建华 李媛媛 东彦新 德力格尔

摘 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新农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和深度融合策略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间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 “新农科”建设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84-03

Analysis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YU Jianhua1 et al.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ep 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ime and assessment methods, so as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ion

2019年6月,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全国涉农高校形成了《安吉共识》,启动了“新农科”建设工作,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林人才[1]。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课程教育教学,新农科教育教学一要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牢固性,二要保证课程实践技能的扎实性和拓展性,三要保证课程教育教学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动物医学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然而实践要以理论作为支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提供保障。如何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自优势,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策略进行分析,挖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模式,以期为“新农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统一的,不是相互对立的。目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脱节问题,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重实践轻理论,两者不能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实践教学一般滞后于理论教学,特别是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学期末或大四下学期,同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又不能及时反馈到理论上,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效衔接,比较孤立,学生不能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深度融合 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机制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性差。实践教学中,不同课程的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实验过程中,学生只关注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往往忽略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也缺乏深入分析,对于正常和异常实验结果分析深度不够。在考核机制上,缺乏有效合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评价机制,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2.1 完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培养方案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设置安排依托培养方案。对标“新农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进行融合,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2]。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数等进行融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大局觀,避免多门课程的不同实验课重复,根据不同课程对类似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分解或优化,确定侧重点,防止同一类型实验在不同课程重复操作。对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优化和改进,如动物生理学和动物药理学部分实验项目存在重叠性。在教学时间上,一般理论教学在前、实验教学在后,有的甚至全部堆积到学期末进行,应针对性对个别实验项目采取实验课在前、理论课在后的方法。课程实习不能孤立于课程之外,要立足理论课程,多门课程融会贯通、密切合作。在不同学期合理安排学年论文,使其具有延续性,能够与毕业论文进行有效衔接。

2.2 依托实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2.2.1 科研式教学法 科研式教学法是指在理论教学中,将科学研究融汇于课程教学中[3]。例如,动物生理学很多知识点是在实验与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对于生物电现象,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对生物电的发现、产生以及应用等进行学习,上课时教师对生物电现象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通过查阅资料预测实验结果。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项目、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该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2 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探索和研究[4]。研究型教学的前提基础是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又进行了深化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立足基础理论、探究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课课程部分内容可以采用研究型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扎实[5]。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提出科学假设并形成科学问题、确定实验目标、规划研究路线、安排实验内容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2.2.3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也称问题式教学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临床上的典型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对病例发生的机制和规律进行全方位理解,更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对于临床的实践和指导意义[6]。例如,通过家畜消化异常产气、腹部鼓胀等疾病分析家畜胃动力机制,通过家畜异常呼吸反映出的疾病理解家畜呼吸运动动力知识点。

2.2.4 “互联网+实践”教学法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生产实践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于企业生产安全防护需要,学生不可能随时随地进入企业观摩学习,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生产监控视频通过网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线打开视频观看学习[7]。将生产实践以生动形象的形式直接融入到教学中,学生直接观看猪舍结构、饲料配制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2.2.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理论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参与度较低的现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讲授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现象,分析原因并在课上进行展示,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总结并深入讲解,实现教学实践与理论的深入结合。实践教学时,学生一般按照既定的实验手册或实验步骤进行,缺乏主动性,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8]。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合理选择学生的参与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从准备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前期假设、实验的实施过程、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考核等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形成了遇到问题就会查阅资料,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2.2.6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主動的探索性学习。翻转课堂在理论课程中应用较多,而实验课程应用相对较少。验证性实验课是对理论的验证,教师先布置任务,学生分小组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基本操作进行预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讨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反馈、讨论、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团队学习合作能力,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开放 实践教学基地是连接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桥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与校外宠物医院、养殖基地等进行联合,学生一方面可以进行课程实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周末、学期末到实践教学基地学习。有效整合学校实验室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进入实验室学习。例如,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点枯燥、抽象,而实验课时间短且受实验仪器和人数限制,学生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在综合类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可到医学专业相关课程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实验,一方面增加知识的融会贯通性;另一方面,让学生随时进入实验室,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完善教学设施,添置先进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淘汰老旧设备,使学生具有前瞻性视野,充分保障教学。此外,面向社会,针对性开展校外检测服务,如病理样本检测、血清检测等,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分析能力。

2.4 依托科研和专业技能大赛 专业技能大赛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9]。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和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学生能够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大赛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并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

2.5 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0-11]。公共网络平台较多,如智慧树、在线课程、中国大学慕课、优慕课、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宜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跨时间、跨地域互动交流。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涵盖了不同高校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借鉴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另外,教师要建设属于自己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课程的网络授课模式和资源。对于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教学时间长的实验,可以使用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观看实验,探索实验结果,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利用教学平台,构建精品课程,建设“金课”,优化丰富教学资源,扩展学生视野,多渠道全方位对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

2.6 加强师资培育和课程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兼具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12、13]。充分发挥系、教研室、督导等作用,并发挥团队优势,通过课程团队建设,以集体备课、课程研讨、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开展科研活动,积累生产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部分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但生产实践能力稍差,特别是一些年轻博士,科研能力很强,但生产实践基础薄弱。专业课教师应定期进入生产实习基地,加强学习和锻炼,并指导学生实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7 融合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理明确的考核机制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理论课程考核时应针对性设置实验性考题,实验课考核时要将实验原理作为一部分考核指标,既能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病例及处置、流行病学调查等作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综合考核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注重“双师型”教师考核,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理念牢固扎根于教师教育教学中。

3 结语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有利于“新农科”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EB/OL].(2019-07-02)[2021-04-06].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907/t20190702_388628.html.

[2]蒋庆丰,游珍.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实践——以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6(16):123-126.

[3]焦寒伟,周志雄,顾国婧,等.科研式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兽医杂志,2019,55(9):118-120.

[4]林海,李虹,袁建美,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94-99.

[5]赵欣,张宇,李建国,等.研究型教学在生理学本科教学中的改革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2):76-78.

[6]周杰,王菊花,蒋书东,等.基于兽医临床实践的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137-139.

[7]王林枫,廉红霞,付彤,等.“互联网+实践”教学法在农林高校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應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2):23-25.

[8]张雪莉,方希林,钱婧雅.“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9):11-12.

[9]周杰,蒋书东,刘亚,等.面向新农科的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3):151-152,157.

[10]刘玉梅,张自强,吕琼霞,等.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研究——以动物生理学课程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0,41(3):120-124.

[11]姜倩倩,曹慧,张保仁,等.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植物生理学》在线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5):155-158.

[12]王宏娟,谭瑶,李娜,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的嬗变与思考[J].中国兽医杂志,2020,56(9):105-108.

[13]王宇,张剑柄,贺鹏飞,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4):92-94.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新农科理论教学深度融合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